劉逸梅
【摘 要】新課改背景下的政治教學是學生、老師、文本之間的多元對話,這種對話是師生、生生在平等、交流、合作的對話中交流,通過對話的有效性引導學生達成知識、能力、素質的建構和發(fā)展,是問題教學的升華和拓展。在此背景下,本文主要以七年級《道德與法治》的“走進老師”為例,探索初中政治開展“對話型”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緊扣生活;抓住關鍵;落實拓學;激情;深度;廣度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12-0117-02
現在的七年級《思想品德》教材已改版為《道德與法治》,新教材更注重學生在已有經驗的基礎上實現情景的再現,特別是注重課堂上學生的合作探究式學習,突出情感體驗、道德實踐在德育課程中的特殊價值。我們在新教材的培訓時主講老師也提到在新教材的教學中教師在教學方式也應從“道理”的傳授轉向“道路”的探尋。本人對于新教材的教學方式也是處于一個不斷探索和修正的過程,在實際的教學中,本人發(fā)現初中的學生尤其是剛從小學升入初一的學生,他們的表達和分享欲望比高中年級的學生更高更迫切,因此,他們更喜歡“對話型”的教學模式,特別是通過對話的方式吸引并激發(fā)他們課堂參與、課堂互動的生命熱情,引導他們深入交流、主動表達、互相傾聽、彼此分享、自我反思、相互質疑這樣的探索過程,深受學生的喜歡。這種方式更能真實的觸動學生的內心世界,在學生敞開自己的基礎上,教師便可更好地引領學生的價值方向。
正如馬丁布內爾說:“對話是從一個心靈看到另一個心靈的話語。對話是一種方式,是人們交流、合作、學習的方式?!薄皩υ捫汀苯虒W作為一種民主、自由、科學的教學方式,從吸引、激發(fā)到對話、指引,是引領學生精神成長與思想提升的一條重要路徑,這既是教材編寫的追求,也應是教師課堂教學的追求。同時也是教師和學生之間進行溝通的渠道,能夠有效促進課堂教學效益的提高。
那么,如何才能在初中《道德與法治》的教學中實施對話教學呢?我結合教學實例談談對話教學的實施策略。 一、緊扣生活,激起對話的激情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其實在在興趣的促動下,學生會更積極主動地認識事物、觀察敏銳、思維活躍、想象力豐富、克服困難的意志力也隨之增強。有了濃厚的興趣,就能開啟心靈之門,引發(fā)對話的激情。思品對話教學要始終把學生的個性、需要和興趣置于首要地位。教師要積極運用各種教學策略,激發(fā)學生對話的興趣,調動學生對話的熱情,讓學生真誠、自然地傾訴個體對世界的體驗,讓他們在對話中發(fā)現,在發(fā)現中感悟。
以七年級上冊“走近老師”這一框為例。本框題內容從教師的職業(yè)特點和責任使命等角度,引導學生進一步了解老師,培養(yǎng)尊敬老師的情感,學會積極接納不同風格的老師。從“運用你的經驗”開始:如果讓你形容遇到過的老師,你會怎樣描述?設問分別從三個時期設計:幼兒園、小學和現在,讓學生有話可說:回憶并分享老師對自己成長的關心和幫助在小組內進行展示。隨后我根據第一目的“相關鏈接”、“探究與分享”“閱讀感悟”三個活動,設計了一個綜合的活動:“我訪(畫)我?guī)煛被颉袄蠋煹囊惶臁保梢远x一):課前采訪老師或給科任老師自畫像,上課時與同學交流,先把老師的特點描述出來讓同學猜,看描述是否抓住了科任教師的特點。這樣一來引發(fā)了學生的極大興趣,積極主動去采訪觀察老師,即近距離的了解了教師工作的特點、意義和時代對教師的要求;又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興趣,還為后面如何正確對待風格不同的老師做好了鋪墊。同時還可以促使教師和學生能夠在設計的內容與問題中產生一定的體驗共鳴和思想沖突,鼓勵學生開放自我,勇于表達自己的觀點。二、抓住關鍵,引領對話深度
教學過程中師生之間保持平等、民主的關系,才會有積極的溝通與合作。要真正實現有效的合作溝通,應在采取多種對話形式,如師生對話、生生對話、小組對話的基礎上抓住問題的關鍵并通過學生個體之間、學生個體和群體之間的思維碰撞與情感交融,這就要求對話教學不僅要關注對話表層,更要關注對話下更深層次的情感交流,特別要重視后者在學生獲取知識和信息,認識自我和世界、發(fā)展情感和思維等方面的特殊功能,以提升學生的能力,培養(yǎng)其獨立意識和健全人格。這種交流活動是學生、教師為理解文本的語言、情感、思想內容等因素而開展的活動,或者說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一種言語的、情感的、心靈的交流過程。因此,這種對話與交流理當有學生、教師、文本三者的共同參與;同時這種對話與交流又是雙向的、互動的、互相依存的,是主體與主體之間的一種交流。而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的作用是引導,即適時發(fā)揮引導點撥作用,幫助學生拓寬想象的空間,讓學生通過對話挖掘出更新穎的內涵。如:我在“走近老師”這一框,在前面“我訪(畫)我?guī)煛被颉袄蠋煹囊惶臁钡幕A上,繼續(xù)引導對話的深入,設計了一個環(huán)節(jié):面對與小學教學風格不同的初中老師,我們怎么辦?引發(fā)了更深層次的對話。通過對話交流,引導學生樹立對待不同風格的老師應有的態(tài)度就是:承認、接納和尊重不同風格的老師,從而到達我們對話導行:我尊我?guī)煹膶嵭?。由于這是由學生自主交流,從對話“我知我?guī)煛钡健拔易鹞規(guī)煛毖驖u進中得出的認知,沒有說教式的灌輸教育,更讓學生從心里上去認同。課后學生反映很喜歡這樣的環(huán)節(jié)。三、落實拓學,延伸對話廣度
延伸對話廣度在尊重學生為主體和生活經驗的基礎上,創(chuàng)設面對學生,能夠面向全體學生,延伸學生廣度思考的對話方式。
學生是對話的參與方,老師希望全體學生參與,然而我們的課堂往往是幾個踴躍發(fā)言的孩子壟斷了話語權和表達觀點權,老師則會由于他們的踴躍發(fā)言引起的課堂熱烈氣氛而忽略了要照顧全體的最初想法。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在“走近老師”這一框的最后設計了一個拓展活動:“愛的建議——老師,我想對您說”。讓每個同學對老師說一句話并盡量不重復,并在四人小組內分享,同時組長進行記錄。這樣引發(fā)了孩子新一輪的對話。因此,本框在教學上從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到引發(fā)學生對話的熱情 開始,通過學生在自主交流的對話中由“我知我?guī)煛易鹞規(guī)煛覑畚規(guī)煛?,在這樣一個不斷循序漸進的體驗感悟、討論深化、踐行指導中,逐步完成了促進學生個體經驗的調整、擴展,并達成共識,以引領其道德成長,從而促進學生自我生命的成長的目標。
一個學期的教學證明,在教學過程中的對話型教學深深吸引著學生,也是學生深受喜愛的一種課堂教學方式。同時,一個學期以來,孩子在學習成績和品德、綜合素質等方面也確實有了很大的進步,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以上有關對話教學策略的歸納僅是對初中政治對話教學新路的一種探尋,它只是一種淺嘗,希望在以后的教學中不斷探索,使政治對話教學的路越走越寬,使對話教學理論在應用中熠熠生輝。
參考文獻
[1]楊揚;中學政治課對話式教學研究.河南大學,2012.
[2]張柏寧;中學思想政治課對話式教學研究.華中師范大學,2014.
[3]楊穎;對話式教學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應用研究.東北師范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