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課堂實錄與評析

    2018-08-24 10:51:46趙倩
    語文教學與研究(綜合天地) 2018年4期
    關鍵詞:孤帆孟浩然黃鶴樓

    【執(zhí)教者:趙倩,湖北省荊州市江陵縣熊河鎮(zhèn)小學;評析者,萬成權,湖北省荊州市江陵縣中小學教研室】

    【課堂實錄】

    一、激趣導入,解詩題

    1.古詩接龍

    (1)師:我聽說我們班的同學積累了非常多的古詩,我們來個古詩接龍怎么樣?我說上句,你說下句。

    春眠不覺曉,( )。

    碧玉妝成一樹高,( )。

    春色滿園關不住,( )。

    (評價:能記住這么多的古詩,你們真棒。)

    (2)師:如果老師說題目,你能背得出來嗎?

    《贈汪倫》(生背)(師:即使這桃花潭的水有千尺深,也沒有汪倫對我的情誼深啊?。?/p>

    師:再來背一首,老師開個頭: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拙右住顿x得古原草送別》(師:我又一次和我的好朋友分別,眼看著滿眼的春草,都充滿離別之情?。。?/p>

    詩人和朋友是這樣的難舍難分,來讀一讀王維的《山中送別》: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師:春草年年都有綠的時候,我的好朋友你什么時候才能回來呢?剛剛分別,已經開始想念。)

    (3)同學們,像這樣在詩句中表達離情別意,離愁別緒的詩歌就叫作送別詩。古代交通極不方便,離別之后就很難再相見,真是“相見時難別亦難”,于是寫詩送別就成了一種習俗。當時的送別詩就和現(xiàn)在的流行歌曲一樣多。今天我們要學的就是一首很有名的送別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師板書課題)。

    【亮點:未成曲調先有情。古詩接龍選用耳熟能詳?shù)拿鑼懘禾斓脑娋?,與本課時令吻合,再引用送別詩,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種情景,鋪陳一種調子,學生較快進入到“送別”的氛圍,初步感知古人送別的深情?!?/p>

    2.讀懂詩題

    (1)讀準題目

    師:題目中有兩個生字,都是后鼻音,誰來讀一讀?(教師注意傾聽并評價“陵”“孟”的后鼻音讀法)

    “陵”的右下部分是折文,我們書寫的時候要注意。

    大家一起讀。

    (2)個性讀題

    ①題目共有十個字,讀的時候不要平均用力,你覺得哪個字眼重要就著重讀那個詞,試著讀一讀吧,同學們。

    生自由練讀后師指名讀,相機點撥:

    ☆聽出來了,你想強調“黃鶴樓”,黃鶴樓是送別的地點。想看看黃鶴樓嗎?(課件出示介紹“黃鶴樓”)

    ☆他強調的是“送”,為什么呢?對,是一首送別詩。

    ☆同學們聽出來了嗎?他強調的是“孟浩然”,孟浩然是李白要送的人,也是李白的好朋友。

    ☆強調“廣陵”,廣陵是要去的目的地。揚州是唐朝最繁華的城市之一。

    ☆“之”是什么意思?

    ②不同的感受,不同的讀法,你想怎么讀題目呢?同學們自己再讀一遍題目吧!

    ③同學們,你讀懂題目了嗎?題目的意思是什么?

    (3)感性讀題

    師:黃鶴樓也好,廣陵也罷,他們都在我國的第一大河長江流域。(課件出示地圖)從黃鶴樓順流而下就能到達揚州。

    介紹孟浩然和李白之間的故事:在李白的朋友中,和他心心相印的應首推著名詩人孟浩然。孟浩然是李白的老師、兄長、朋友,往日他們生活上相互照顧,學業(yè)上相互幫助,感情深厚。然而,李白和孟浩然在黃鶴樓的這一送卻引起了轟動,在文學史上被稱為“千古一別”,或“三名一別”。名是著名的名。(手指課題)在名樓:黃鶴樓,送名人孟浩然,到名地:廣陵。論年齡,李白比孟浩然小十二歲,然而年齡差距不是問題,一樣的酷愛自由,一樣的瀟灑飄逸,使他們互相仰慕,情投意合;一樣的才華橫溢,一樣的詩才出眾,使他們相見恨晚,無話不談,不再寂寞。即使是短暫的離別,也那么依依不舍。

    聽了老師的介紹,你想再讀一遍題目嗎?

    對,我們這才算真正“讀懂詩題”。

    【亮點:讀準題目——個性讀題——感性讀題,三個小環(huán)節(jié)層層遞進,感情不斷升華。知人論詩,整體觀照,了解特定的社會背景和創(chuàng)作背景,有了充分的個體思考與體驗,才稱得上真正“讀懂詩題”。題目為文眼,“讀題目”的環(huán)節(jié)是要舍得花時間。磨刀不誤砍柴工,只有真正“讀懂詩題”,才能自如走進詩境,培養(yǎng)孩子親近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愿望?!?/p>

    二、自主誦讀,曉詩韻

    1.自由讀

    師:同學們,這是一首千古傳誦的名詩。想讀了吧,請你大聲地讀一讀,注意認清字形,讀準字音。

    2.指名讀

    師:誰來讀給大家聽一聽?

    (評價:我覺得不怎么樣。不怎么樣的意思是還可以讀得更好!)

    (評價:不錯,如果聲音大一點就更好了!)

    (評價:聽你的朗讀是一種享受,你不但讀準了音,而且讀出了情。)

    3.讀出節(jié)奏感

    師:同學們,讀古詩要全身心的投入。它有特定的節(jié)奏、韻律和情感。古人讀詩講究節(jié)奏感:“故人/西辭/黃鶴樓”——這是二二三節(jié)奏。自己試著讀一讀。

    (1)指名讀。

    (評價:不錯!小詩人?。?/p>

    (評價:讀得很好,聽得出你是將自己的理解讀出來了。特別是這一句,能給我們再讀一遍嗎?)

    (2)下面,我們來分男女生賽讀,看誰能讀出詩的節(jié)奏美。請男生讀。請女生讀。(評價:同學們讀得真好,讀出了詩的節(jié)奏美、音韻美。)

    師合作讀:故人西辭黃鶴樓,……(學生接讀)

    意猶未盡吧!沒關系,等會再來。

    【亮點:讀,不是搖頭晃腦,漫無目的、有形無實的吟誦,而是從已有感知,帶目的性地讀。初讀古詩的目標十分明確,一是面向全體,提出“認清字形,讀準字音”基本要求;二是讀出詩的節(jié)奏,初步感受詩的韻律美。兩個目標簡單易行,增加讀詩學詩的興味,對學生文化素養(yǎng)的提升也有明顯的促進作用?!?/p>

    三、借助注釋,明詩意

    1.讀準了字音,讀出了節(jié)奏,這還不夠,我們還要讀出詩的韻味,要想讀出詩歌的韻味,那就要先了解詩所表達的內容。下面就請你們利用書中的注釋自學,看看每句詩講了什么?不懂的地方可以在旁邊打個?號,然后和本組的同學共同解決。

    2.學生自學、討論、交流。

    【亮點:自主探究中要求孩子們動筆來畫一畫,把自己的了解批注下來,把口頭語言轉化為書面語言,還是那句話“不動筆墨不讀書啊!”。就是在這樣的初讀中,讓他們從生澀的朗讀里學會思考,而后又在思考中感受詩中的景和情?!?/p>

    3.全班交流:誰來告訴我,你讀懂了哪句詩的意思?匯報之前老師想提個建議:匯報的時候其他同學認真聽,可能他和你有不一樣的理解噢?。ㄉ穑?/p>

    (1)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

    A.理解“西辭”“下”的意思。

    師:為什么說“西辭”?什么叫“下?lián)P州呢”?(生答)

    師:黃鶴樓在西,揚州在東,所以詩人說故人——(生齊答:西辭黃鶴樓)。

    孟浩然從黃鶴樓去揚州要順流而下,所以詩人說煙花三月——(生齊答:下?lián)P州)。

    師:“故人”是什么意思?從哪知道的?

    生:注釋(老朋友)。

    在這指誰?(孟浩然)

    師:弄清了詩句的意思,我們一起來讀這兩句詩: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

    B.重點理解“煙花三月”的美景。

    師:這兩句詩還告訴了我們什么?(生答:送別的時間——煙花三月。)

    師:煙花三月,那是春意盎然的時節(jié)。想去看看嗎?老師特地為大家準備了一組煙花三月的圖片,我們一起來欣賞。大家邊看邊想有哪些優(yōu)美的詞語可以描繪這美麗的景色。(課件播放“江南春圖”配樂。)

    師:你們的眼前是一個怎樣的煙花三月?

    指名說(繁花似錦,楊柳如煙,五彩繽紛、繁花錦簇……)

    師:哪個同學更厲害能用詩句來形容這美妙的春天?指名說,教師相機導讀:

    生: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

    師:楊柳如煙,可詩人卻沒有心情去欣賞,那是因為——( )

    生: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

    師:楊柳依依,可詩人仍然沒有心情去欣賞,那是因為——( )

    生: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師:繁花似錦,可詩人卻沒有心情去欣賞,那是因為——( )

    生: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

    師:春色滿園,可詩人仍然沒有心情去欣賞,那是因為——( )

    生: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師:百鳥爭鳴,可詩人卻沒有心情去欣賞,那是因為——( )

    【亮點:介入音樂元素,播放揚州春景視頻,欣賞“煙花三月”令人神往的美景,拓展想象,可謂一石激起千層浪,由“形真”到“意遠”。理解“煙花三月”是這首詩的重點,由學生生活體驗入手,巧設疑問,肯定學生富有創(chuàng)意的個性化理解,層層深入,動情朗誦,使學生對其內涵有了廣度和深度的認識,從而培養(yǎng)學生深厚的文化素養(yǎng)。】

    (2)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師: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是啊,孟浩然的船走了,可李白還在黃鶴樓上久久的望啊望啊,他在望什么???他在看什么???

    指名說:船。幾只?生:一只。

    師:對!詩人稱這只孤孤單單的船為?(生齊答:孤帆)(板書:孤帆。)

    師:孤帆就是孤孤單單的一只船??赡鞘翘瞥⑹腊。¢L江是主要的交通渠道。江上應該有許許多多來往的船(課件點擊:江上千帆),為什么李白卻說是孤帆呢?(追問:他看見的這一葉孤帆是誰的?)

    生:因為李白所有的注意力和感情都在孟浩然身上。

    師:李白眼中只有——孟浩然,是因為李白的心里只有——孟浩然(課件點擊:去掉千帆),看到的自然就只有孟浩然的——孤帆。過盡千帆皆不見,一心只送孟浩然。這是多么深厚的友誼?。。ǔ鍪竞髢删湓姡┱l來讀讀,指名讀。

    (評價:你的眼里有孤帆了。)

    師:誰再來讀?眼中只有孤帆了,能不能讀出心里只有孤帆的感覺?你再試試。

    師:很好。師范讀。再來一遍(生齊讀)。

    【亮點:對詞語的理解,不是就詞解詞,停留在字面上,而是像犁地一樣,深翻下去,既理解了詞意,又體會到了詞語背后含著的意思和表達的情感?!?/p>

    4.師:孟浩然的孤帆漸漸遠去,漸漸消失了。李白還在望什么???

    生:江水。哪句詩告訴我們?生:唯見長江天際流。

    師:一起讀一讀?!拔ㄒ姟笔鞘裁匆馑??只看見。對,只能看見江水了,為什么李白還不離開?。?/p>

    生:舍不得。這又是怎樣的情???生:依依惜別、難分難舍。(板書:盡,情永在)

    師:是啊,怎樣才能讀出難分難舍的感情?自己讀看看。指名讀。

    師:帆盡了可情未盡啊,“碧空盡”和“天際流”降下來,延長來讀就更有味道了。下面請一二組讀。我仿佛看到了那如長江水般永不停息的深情。請三四組讀。我仿佛看到了那如長江水般綿綿不斷的厚誼。

    師:男同學讓我們一起送孟浩然。

    (生讀)這是豪壯的相送。

    師:女同學你們也來送送他。

    (生讀)這是柔情的相送。

    師:我的眼前是那一雙雙飽含深情的眼睛,我的眼前是那一個個翹首東望的李白。

    (出示課件)

    帆船漸漸遠逝了,已成了帆影,李白沒有離去,他望啊望啊,心中默念——

    帆船漸漸遠逝了,已消失在藍天碧水的盡頭,李白還不肯離去,他望啊望啊,心中默念——

    帆船消失了,只剩下那滾滾東流的長江水,想起昨日種種,他踮起腳來,又在望啊望?。⌒闹性俅文睢?/p>

    【亮點:語近情遙,含吐不露。這兩句詩中找不到“友情”這個字眼,卻表達了何其深摯的友情。不合常理的“孤”與“唯”,充滿主觀感覺的“流”——依依惜別的深情巧妙地寄托在對景物的動態(tài)描寫之中,一切景語皆情語。值得回味,值得再三品讀!】

    5.師:此時李白的心中在想些什么呢?讓我們一起再來感受那分別的畫面,邊看邊想。

    帆盡了可情未盡??!此時,李白一定有千言萬語想對孟浩然說,拿起你手中的筆用幾句話寫出李白的心情。(課件:播放《送別》,學生寫話)

    出示:故人的船已漸漸遠去,李白不禁想——

    指名說:

    a.孟浩然啊孟浩然,我多么希望你不要走。我們可以一起在這天下名樓飲酒作詩,吟詩作畫。

    師:那是多么愜意啊!

    b.孟浩然啊孟浩然,雖然我不能和你一起去揚州,但我的心早已隨你去了。我們的友誼就像這滾滾長江東流水。

    師:情深意長永不停息。

    c.孟浩然啊孟浩然,沒有你相伴我怎么能開心呢?和你在一起的時光是那么美好又那么的短暫。

    師:你道出了李白淡淡的憂愁。

    【亮點:新課標強調“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這一教學設計讓學生主動積極地思維,在心靈深處,他們充分發(fā)揮想象,走進詩境從而感受詩人心中依依惜別之情,達到與詩人“同情共感”的藝術境界,充分讓學生表達心中的感受,讓情感再度升華。學生身在課堂,卻在想象中思接千載,視通萬里?!?/p>

    四、反復誦讀,入詩境

    師:這深深的情,這濃濃的意,化作了這首千古名詩。老師情不自禁想吟誦。師范讀。生齊讀。

    師:這深深祝福,這依依不舍,這濃濃情意,像這滾滾長江水連綿不斷。

    師:你起來送送孟浩然,孤帆已盡,但祝福不盡,思念不盡。你們倆起來送送孟浩然,這情意像江水一樣深,像江水一樣長,一起讀,老師也來送送孟浩然,全班同學,我們一起送送孟浩然。

    【亮點:“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再次奏響,讓學生帶著這份體驗走進文本,以讀悟情,水乳交融,把悟詩情推向高潮——瑯瑯的書聲回蕩教室,濃濃的詩香縈繞耳際?!?/p>

    五、拓展賞析,悟詩情

    1.黃鶴樓的這一別,別出了李白與孟浩然的深情,別出了孟浩然與李白的厚誼。時隔一年李白仍久久不能忘懷,又為這次送別寫下了一首五言詩。出示:

    《江下行》/李 白

    去年下?lián)P州,江送黃鶴樓。

    眼望帆去遠,心逐江水流。

    讓我們一起讀一讀。輕一些,再來一遍。帆去遠,心相隨啊!多么的情深意長?。∥覀冊賮碜x一讀。我來讀你們接。

    2.滾滾長江東逝水,不思量,自難忘。如果你有機會登上黃鶴樓, 憑欄遠眺,浮想聯(lián)翩,面對滔滔江水,你一定會情不自禁想起兩個人——李白和孟浩然,你一定會想起一首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你一定會再次深情地吟誦到——生齊讀古詩。

    【亮點:插上想象的翅膀,穿越時空來到黃鶴樓上,文字符號化為鮮活的畫面。在瑯瑯讀書聲中,學生用心靈去擁抱語言,和詩人的心靈直接交流。生命如流水,別情如流水,無限關注依戀的眼光追隨著消失在視野之外的孤帆遠影,就化作水天與共,千古長存的長江巨流了?!?/p>

    3.短短的四十分鐘,我們一起感受了李白與孟浩然的真情,體會到友誼給我們帶來的溫暖與感動,其實,古詩詞里,還有許多離別的佳作,希望大家下去以后搜集一些,好好讀一讀,好嗎?

    【亮點:讓學生帶著詩的余味,帶者一份濃情輕扣詩歌的大門,享受讀詩的樂趣。古人云:“天在山邊,走近山邊,天又遠;月浮水面,撥開水面,月還深?!蔽覀兊慕虒W就如這天邊的遠山,水里的浮月一樣,永遠沒有明確的答案,永遠沒有永恒的標準,只有我們在語文教壇上不墨守成規(guī)、不照搬照抄,而是獨特鉆研、另辟蹊徑、富有自己的特色,我們的語文教學才能涌現(xiàn)出永恒的生命活力。】

    【課堂評析】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是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的一首古詩,是李白為孟浩然所作的一首送別詩。古詩通過描繪李白送好朋友孟浩然去廣陵的動人場面,表現(xiàn)了友人間的依依惜別之情。古詩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蘊含著無窮的文化力量。但在古詩教學中如何彰顯和讓學生感受中華民族的力量,一直是一個難以突破的難題。而趙老師的這節(jié)課,讓我們豁然開朗,倍受鼓舞。她的課堂教學以詩為憑借,用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充分熏陶學生、感染學生,充分發(fā)展學生的思維和語言,給我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趙老師課前開展古詩接龍活動,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走入文本,也為本詩定下感情基調??v觀整節(jié)課,有以下亮點:

    一、反復吟誦,培植學習傳統(tǒng)文化的興趣

    引導學生誦讀是經典古詩詞教學之根本,誦讀是不可替代的融通語言和精神的言語感知活動,“讀”是主線,是理解、感悟的前提,要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教學中趙老師通過讓學生個別朗讀、自由讀、師生合作讀等不同方式,全方位地接觸文本語言。伴隨著文字的流淌,加之細細地品味,學生對古詩的意境、作者的心境便了然于心,師生的感情產生了共鳴,在“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的瑯瑯讀書聲中,將李孟二人的離別之情推向了高潮,彰顯了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

    二、品詞析句,感悟進入古詩作者的內心

    古詩,語言凝練,意境高遠,蘊含哲理,令人叫絕的文字背后,隱含著詩人內心豐富的情感。古詩教學,品詞析句、深挖情感內涵是學習的關鍵一步。趙老師在教學古詩時,始終抓住一些關鍵字詞,通過反復品讀、回味來理解古詩,體會情感和感受作者用詞之妙。如抓住第二句的“煙花三月”一詞,問孩子們:你心目中的煙花三月是一種什么樣的美景?再通過美麗的畫面,讓學生感受當時詩的意境,把送別時的陽春美景涂抹得格外濃郁,讓學生透過簡簡單單的一個詞感受文字背后李孟二人那份濃濃的情誼,從而感受人物的內心。

    在學習這首詩的后兩句時,更是抓住“孤帆”、“盡”等詞,讓學生理解詩的意思,感悟詩人的心聲。“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看起來是在寫景,但是卻蘊含著一個充滿詩情畫意的細節(jié)。在此,趙老師沒有就詞釋詞,而是結合特定語境,深挖詞語背后深含著的意思和豐富的情感,使學生深刻體會到“人在千里外,情在一送中”。

    三、誦讀質疑,體會詩人表達的情感

    指導學生讀中感悟,讀中質疑,實現(xiàn)語感積淀,促進學生自悟自得,使學生在聲、韻、情中自主學習。在誦讀中進一步體會人物的內心情感,深刻領悟作品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比如:在“故人西辭黃鶴樓”中,趙老師對于“西辭”這兩個字,是下了一番功夫的。對于“西辭”本身也是本詩的一個質疑點。有的認為告別了朋友往西邊去,有的認為在西邊告別,順流而下到東邊去。趙老師將一張有關長江黃鶴樓至揚州的地圖展示在我們面前,讓大家一目了然?!拔鬓o”兩個字充分說明孟浩然是從西邊順流而下到東邊的揚州去。又如:在說到“孤帆”這個詞時,趙老師說,大詩人也有出錯的地方,大唐盛世,長江兩岸應該是游人如織,千帆競渡,為什么在詩人的眼里卻只有一條“孤帆”呢?從而引導孩子們理解:在李白眼里,雖然江上有那么多條船只,但讓李白望眼欲穿的只有孟浩然坐的那條船。真是千帆過盡皆不見,一心只為孟浩然。

    四、留足“空白”,穿越時空合理想象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這首詩主要引導學生體會人物之間的依依惜別之情。但詩歌描寫的意境離學生的生活有一定的距離,而且人物的情感非常細膩。例如,目送友人的船漸行漸遠,望著浩浩蕩蕩的江水,此時李白心情激動,他會想些什么呢?給了學生無限的想象空間,讓學生想象說話,在想象中與人物進行心靈溝通,產生共鳴,從而更好地體會詩歌意境,并將所接受的文化熏陶通過言語表達出來。學生身在課堂,卻在想象中思接千載,視通萬里。

    五、拓展視野,在積累傳承中升華情感

    詩歌中的人物和描寫的情景時空跨度太大,如何讓學生在情感上與李白產生共鳴,也對孟浩然充滿敬仰之情是個不太容易處理的問題。于是趙老師適度地把課外資料引入課堂,開闊學生的閱讀視野,增加閱讀的積累,感受古詩的源遠流長,努力使課堂教學真實、樸實、扎實,讓孩子真正學有所得。也使學生對兩位詩人之間的深情厚誼的了解變得“充實”、“厚實”,對激發(fā)學生情感起到很好的推波助瀾的作用。在“潤物細無聲”般的熏陶中,提升審美趣味,閃現(xiàn)智慧火花,提升語文素養(yǎng)?!饵S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是一首膾炙人口的送別詩,通過此課的學習,激發(fā)學生進一步主動學習、積累更多送別詩的興趣,把這些經典嵌在學生腦子中,成為中華民族文化的基因,最后作業(yè)的設計很好的體現(xiàn)了這一點。

    古詩詞教學——小學語文教學的難點,在趙老師和孩子們的互動中活化了教學過程,通過“解詩題——曉詩韻——明詩意——入詩境——悟詩情”的教學過程,重新煥發(fā)了古詩詞的生命活力和人文精神,較好地體現(xiàn)了古詩詞教學的特點,把孩子從生澀難懂的詩文中解脫出來,讓古詩詞教學既充滿靈動飄逸、灑脫不羈,又洋溢書畫香氣,且蘊涵深情。

    趙倩,湖北荊州市江陵縣熊河鎮(zhèn)小學教師。

    猜你喜歡
    孤帆孟浩然黃鶴樓
    第一單元知識梳理
    孤帆的影
    詩選刊(2023年7期)2023-07-21 04:00:37
    春曉
    舟中曉望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李白“孤帆一片日邊來”當代歧釋之新解
    名作欣賞(2021年2期)2021-02-22 06:56:25
    李詩“孤帆一片日邊來”歧解漫說
    中華詩詞(2020年1期)2020-09-21 09:24:54
    黃鶴樓上賞名聯(lián)
    人大建設(2020年4期)2020-09-21 03:39:28
    月照黃鶴樓
    當代音樂(2020年1期)2020-05-07 01:50:42
    難忘黃鶴樓
    潞城市| 朝阳市| 汕头市| 湘潭县| 台南县| 河津市| 石林| 襄汾县| 大同市| 集贤县| 永福县| 阜宁县| 松阳县| 蒙阴县| 当阳市| 扎囊县| 永昌县| 宁蒗| 亚东县| 游戏| 凤冈县| 天津市| 昌江| 榕江县| 临沂市| 青河县| 丰城市| 平邑县| 桃园市| 成都市| 天峻县| 固原市| 九龙城区| 孝感市| 金溪县| 德安县| 铜山县| 石屏县| 隆安县| 洮南市| 三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