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高效課堂就是在課堂中發(fā)揮最大限度的教學功能,即在40分鐘的課堂教學過程中高效率的完成教學目標和任務。本文將結合《姥姥的剪紙》這篇課文的教學案例就高效課堂來淺談自己的一些體會。
何謂教學有效性,根據大多數(shù)研究者的意見,一般將教學有效性定義為教師遵循教學活動的客觀規(guī)律,以盡可能少的時間、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盡可能多的教學效果,從而實現(xiàn)特定的教學目標,滿足社會和個人的教育之需求。從概念上我們不難看出,對于課堂有效性來說,就是要求教師的教學活動能夠在保證效率的基礎上實現(xiàn)預期的教學效果。在新課標下的教學活動中,教師還要注意到教學有效性不僅僅是教師教給學生知識的多少,更重要的是教師是否能夠引起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并引導學生正確獲得更多的知識,促進學生的有效學習。教學過程是一個對話的過程,對話的主體是老師和學生,載體就是文本,很明顯,這就是一個師生間、生生間互相啟發(fā)、促進的過程,這種高效的課堂教學模式和我們平時所說的高效減負是一樣的。
一、潛心文本、品味語言
潛心文本、品味語言是達成高效課堂的前提,也是高效對話的基礎?!独牙训募艏垺肥橇昙壣蟽缘囊黄恼?,為我們描述了一位剪紙技藝高超的姥姥,姥姥的剪紙不僅會說話而且會傳情,讓作者難忘他們之間濃濃的祖孫情?!凹艏垺笔秦灤┤牡木€索,也是情感的載體。抓住這條主線,披文入情,就能走進姥姥與作者的內心情感世界。整篇課文語言優(yōu)美,情感飽滿,課堂中多次通過動情的朗讀來感受姥姥對“我”的深情。
在教學中,我讓學生圍繞課文最后“無論何時,無論何地,只要憶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紙聲,我的心境與夢境就立刻變得有聲有色”這句話,通過姥姥剪紙技藝高超和姥姥通過剪紙傳情這兩方面來讓學生感受作者對姥姥的濃烈的親情。
同時,在課堂中,三次出示這句話,讓學生朗讀,層層遞進,使學生有了一個情感的升華。感受姥姥剪紙技藝高超的地方,更是讓學生自己理解,從而抓住“要什么有什么”“無所不能”和一個“神”字,體會出作者對姥姥剪紙技藝的贊賞。高效課堂需要教師潛心文本,細細引導。
二、創(chuàng)新教學、激發(fā)興趣
學生是課堂教學過程的主體,教師起的是主導作用。而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表現(xiàn)在課堂上就是精巧、創(chuàng)新的教學設計。一節(jié)課精彩的導入就為它奠定了基礎。著名特級教師于漪老師說過:課的開始,其導入語就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調。這篇課文教學中,我以一個課前小調查開始,“我們班同學喜歡到自己的姥姥家嗎?為什么?”(學生你一言我一語,爭先回答)“姥姥伴隨我們的童年,給我們的童年生活帶來許多美好的回憶,作者一想到童年生活中姥姥的陪伴,就會想到——(姥姥的剪紙)”這樣,不僅調動了學生的興趣,而且讓學生學習課文有了一個情感的鋪墊。接下來就是我以字詞的形式導入課文,出示兩組詞語,請學生朗讀并讀出節(jié)奏,結合課文最后的中心句理解作者“有聲有色”的童年生活,進而引出童年中難忘的姥姥的剪紙。
在教學過程中,我還用喜慶的音樂配著精美的剪紙,讓學生欣賞的同時感受姥姥心靈手巧,為整個村子增添了喜氣,將課文讀得更有韻味;“拴”字的把握,請同學做“拴”的動作,理解文中的字與現(xiàn)實中的區(qū)別意義,更讓學生體會作者對姥姥的剪紙的喜愛。這一系列環(huán)節(jié)的設置,吸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成為高效學習的重要手段。
三、評價語言、恰到好處
高效課堂既然是師生對話、互動的過程,僅僅依靠教師的滿腔熱情是不行的。師生雙向的良性互動是必要的。因此,教師的評價語言是具有激勵作用的,當然,這評價要是真誠的,不能不切實際、漫無邊際的亂夸亂捧,那樣會起到相反的效果。比如,在這篇課文的課堂中,無論是導語,還是過渡語,還是評價語,我都力求飽含感情,生動形象,為學生體會課文設置情境氛圍。當學生讀到第七段時,相機評價道“通過你的朗讀,我感受到姥姥是多么的愛你呀!心思是那么細膩,用剪紙把你拴在屋檐下,真是別出心裁”等等。這樣的肯定的評價語會給學生成就感,進而會積極主動參與到課堂中,所以恰到好處的評價語言絕對會使課堂教學熠熠生輝。
我們教師常喜歡說這樣一句話,什么叫好課?能叫學生學會的課就叫好課。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快樂自主地學習,才會將課堂教學發(fā)揮最大效果。所以,高效課堂教學需要我們教師的繼續(xù)探索與努力。
趙璐,山東青島市嶗山區(qū)華樓海爾希望小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