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彥秋
當在當今信息時代,信息已成為社會各個領域中最具活力的,也最具決定意義的因素。對信息的獲取、加工、處理及對信息工具的掌握和運用等,日益成為評價人才綜合素質的重要指標。語文是各學科的基礎,它具有鮮明的綜合性、工具性和人文性。語文信息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是值得關注的一大問題,小學生如何在有限的條件中獲取更有價值的信息,并能在學習中通過各種學習方式,加工、處理、評價和運用信息,是提高學生整體語文信息素養(yǎng)的關鍵所在。
一、利用語文閱讀課培養(yǎng)學生搜集處理性息的能力,進而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閱讀是學生搜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fā)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經,閱讀教學是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主要渠道。語文教材中有少不作品,為學生搜集處理信息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因此在教學這類課文時,我從未放過一次可以提升學生搜集處理信息能力的機會。例如教學《行行色色的植物》這篇課文時我布置學生搜集行行色色的植物資料,學生搜集了大量的資料并進行了分類整理。在講讀課文時及時補充了世界爺巨杉、曇花、跳舞草等圖片資料,這些資料為感悟文本作了補充,學生從直觀上認識了這些植物。另外在進行擴展閱讀這一環(huán)節(jié),我又設置了:“除了課文中的植物以外,你還搜集了那些植物資料圖片向大家作以介紹?”學生十分踴躍的展示了自己搜集的:食人樹、流血樹、脾氣最暴躁的植物果實、最矮的樹、比鋼鐵還要堅硬的樹、顏色變化最多的花等植物資料。為感受植物世界的龐大復雜、奇趣無比、五光十色做了鋪墊。更難能可貴的是,學生通過搜集資料還了解了植物世界雖然龐大復雜、奇趣無比、五光十色,但是有一些珍貴物種已經滅絕。例如:羊耳蒜:森林采伐造成本蘭科植物絕滅。沼澤蘭:濕地開發(fā)造成本蘭科植物絕滅。石唇蘭:園藝采集造成本蘭科植物絕滅。而有些物種正瀕臨滅絕。如:中國鴿子樹--珙桐、大樹杜鵑、水杉、雪蓮等。喚起同學們愛護植物、保護大自然的意識。再如教學《給予的故事》這篇課文,在學生通過品讀跋涉者的舍己為人、無私奉獻的高尚品質,感受到“予人玫瑰,可以享受手留余香”的幸福之后,課下又布置學生搜集和《給予的故事》主題有關的文章,對文本進行了連接;教學《小獅子艾爾莎》布置學生搜集人與動物友好相處的文章進行交流;教學《蟋蟀的住宅》,引導學生閱讀法布爾的《昆蟲記》,搜集描寫昆蟲的有關文章,更廣泛的了解昆蟲。這樣通過課外資料的補充,更深層次的升華了文本。交流之后把搜集的資料做成個性化作業(yè)集。通過搜集資料不僅使得每一個學生,都擁有能夠 “發(fā)言”的機會,都能融入到教學活動之中,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而且培養(yǎng)了學生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
二、利用閱讀鏈接課培養(yǎng)學生搜集處理性息的能力。
小學語文鏈接式閱讀教學以教材為原點,挖掘文本中蘊含的文化因子的輻射作用,以師生為資料鏈接的雙主體,共同探尋相關閱讀材料,并在這些參照文本的交互印證下,或體驗、或證實、或演繹課文中已有的觀念,使閱讀的觸角伸向文本的文化源頭、作者的生命經驗、學生的生命體驗。鏈接式閱讀教學以“腳本解讀——鏈接加厚——解讀副本——主題提升”為課堂教學基本操作模式,使語文教科書的學習與課外閱讀有機地鏈接,完成立足于文本,又超越于文本的深層解讀。由于閱讀鏈接是課內與課外,文本與其它素材的連接,這就為學生搜集處理信息建立了廣闊的空間,也成為了我培養(yǎng)學生搜集處理信息能力的主陣地。例如教學行走四方這一閱讀鏈接,我讓學生們搜集名勝古跡資料、圖片,并制成幻燈片課上進行介紹交流。學生們課下搜集資料并進行整理,很多同學都選擇了自己喜歡的景觀做了幻燈片:有自然景觀:四川的九寨溝組圖配有文字介紹、新疆的天山組圖配有文字介紹、桂林、呼倫貝爾大草原、黃山------有人文景觀:敦煌莫高窟、布達拉宮、秦陵兵馬俑、中國名樓------一張張精美的幻燈片,無不凝結著學生們的心血和汗水。同時我還布置學生搜集寫景的文章、古詩詞、學生搜集了《桂林山水》、《荷塘月色》、《春》、《綠》、《岳陽樓記》《望洞庭》等。通過一系列的資料讓學生跨越時空體會“神游”的樂趣。通過閱讀課內和課外內容,讓學生有一種親身觸摸的感覺,彌補了他們不能親身經歷的遺憾。同時又培養(yǎng)了學生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
《行走四方》的閱讀連接教學只是我在閱讀鏈接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搜集處理信息能力的一個縮影,在其他的閱讀鏈接課上,我同樣注重了學生信息能力的培養(yǎng)。如教學追尋李白,我布置學生課前搜集李白的有關資料,搜集李白的詩歌并進行分類;教學《中國名樓》引導學生搜集名樓的圖片、資料并制成幻燈片;教學《寓言故事》的閱讀鏈接,引導學生搜集國內外寓言故事課上進行交流,并集結成冊,做成了個性化作業(yè)集-----從文本解讀需要為出發(fā)點去尋找利用信息,延伸課外閱讀,全面汲取人類文化的營養(yǎng)。拓寬了學生視野,又培養(yǎng)了學生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
三、利用班級文化建設既語文實踐課培養(yǎng)學生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
班級文化是指班級成員在班主任引導下,朝著班級目標邁進過程中所創(chuàng)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它具有無形的教育功能、激勵功能、制約功能,這些功能一旦形成就會產生巨大的力量,就會加速班級的快速發(fā)展。加強班級文化建設,努力營造積極、健康向上的班級文化氛圍,已成為我們提高班級管理水平和促進學生發(fā)展的一個重要舉措。而在營造班級文化氛圍的過程中教室的布置,則可以作為語文實踐課培養(yǎng)學生搜集處理信息能力的良好契機。
因此在每次的班級文化建設中,班級布置這一塊我都放手讓學生去做,我只提供文化主題,和一些簡單的想法。至于班級文化布置的內容、全部由學生具體實施。例如在四年級下學期第一期班級文化建設中,我提出了我們春筍中隊班級文化建設的主題:“沐浴書香,放飛夢想”后,簡單地講了講我的設想,然后分組放手讓學生搜集整理資料進行班級文化布置,一開始我只是想鍛煉鍛煉學生,沒期望他們做得有多出色。然而學生布置的教室卻讓我大吃一驚。
他們首先在門口的墻上設立了勵志園。這里詩一樣的語言:“做一顆破土而出的春筍,在生機勃勃的春天,汲取陽光雨露的溫暖,不斷向上,向上,向上!是同學們的志向。這是學生們自己通過查閱資料創(chuàng)作的。破土而出的春筍代表著每一名少先隊員。生機勃勃的春天,指的是同學們生活的每一天。汲取陽光雨露的溫暖,象征著勤思、樂學,在知識的海洋里,用勤奮和汗水為自己積累豐厚的底蘊,插上騰飛的翅膀。版面上那一棵棵翠竹是春筍奮斗的最終目標。象征經過一番拼搏能早日成才。
和勵志園一窗之隔的是探索樂園:這里是同學們開動腦筋,探索奧秘的芳草地。為了切合本次班級文化的主題,同學們精心編寫了和讀書有關的英語、數學、科學小報,有英語故事、科學家的故事、數學家的故事、科學探索、宇宙揭秘等。這一板塊意在號召大家廣泛閱讀,不僅讀文學書籍,還可以讀科普讀物,天文、地理等多方面的書籍。拓寬了同學們的視野,豐富了他們的生活。提醒他們做一個博學多才的人。
在后邊的板報墻上,左邊是新星展示臺:本期榜上有名的是剛剛評選出來的讀書星,及他們閱讀的書目和讀后感。制作這個版塊的同學將評選出來的讀書星用數碼相機拍了照,存在電腦里,又讓讀書星們將讀過的書及讀后感發(fā)到班級博客里,然后組合到一塊,制成了一張張精美的小報,張貼在了板塊中。這些星星的光芒,激起了全班同學讀書的熱潮。
中間是走進名家:介紹的都是學生們自己搜集整理的中外名家和他們的作品。有矛盾和他的作品《白楊禮贊》;朱自清和他的作品《荷塘月色》、《春》、《綠》;有冰心奶奶和他的作品《一只小鳥》;另外還有蘇聯(lián)著名作家高爾基和他的作品《海燕》等。這些小報圖文并茂,給人以美的享受。讓欣賞他的人和名家對話,懂得要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
最右邊的詩韻飄香欄目:在這里展示的都是學生們搜集的整理的古代的詩、詞、歌、賦。本期展示的是竹文化。我們的祖國是一個有著五千年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歷史文化博大精深。其中的詩詞文化更是歷史文化中的文學瑰寶,我們應將其繼承和發(fā)揚光大。這一張張由學生精心創(chuàng)作的精美的小報中濃濃的詩韻,和獨具匠心的插圖,將同學們帶進淵源流長的歷史長河,了解了中國悠久的歷史和光輝燦爛的詩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