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潔
根據(jù)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利用“一線三讀”,即將質疑貫穿到對名著文本的粗讀、精讀、聯(lián)讀過程中去,實現(xiàn)消除初中生與經典隔膜的要求。在此,筆者以《朝花夕拾》名著閱讀指導為例,談談如何進行有效的閱讀方法指導。
在蘇州語文中考變革的前提下,2017——2018學年開始,初一語文教材統(tǒng)一選用部編版教材,其中名著推薦的變化很大。在教學實踐中,僅僅只是提高初中學生的閱讀量,還是要全方面地提升初中生的語文素養(yǎng)?如何有效地指導學生快速地閱讀名著?對名著的考察是否還停留在對情節(jié)的掌握上?一系列的思考讓人應接不暇。作為工作在一線的語文教師,如何做好名著的推薦?這是筆者努力想要去解決的問題。
一、新課標的要求和實際問題
根據(jù)《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規(guī)定,明確要求學生九年課外閱讀總量要達到400萬字以上。部編版的語文新教程將原蘇教版九下的名著推薦《朝花夕拾》放到初一上學期,并且數(shù)量上從每學期推薦一本到每學期必讀兩本,選讀四本,數(shù)量和難度上都有大幅提高。
一直以來,我國中學語文閱讀教學仍停留在靜態(tài)分析之中,學生只要求掌握基本的情節(jié),對于閱讀鑒賞而言,也僅限于評價內容,從而導致初中閱讀教學呈現(xiàn)出一種“走程序”的現(xiàn)象。這種教學模式只注重知識的講解,使美好的文章變成了零散的碎片。
二、結合《朝花夕拾》名著推薦的方法指導
質疑能力的培養(yǎng),有助于學生的主動求知,有助于學生創(chuàng)作思維的養(yǎng)成,有助于學生更有針對性的學習。
對于名著閱讀這種需要學生發(fā)揮更多主動性的任務,筆者認為將質疑作為一條線貫穿到整個名著閱讀的過程中去,會有更好的收效。首先帶著質疑的眼光去粗讀文本,提出關于人物和情節(jié)的疑問。有了問題,會促進學生尋找答案的動力;精讀過程中,在解決舊問題的同時,引導學生提出新的質疑,將文本深挖下去,學生的理解會更加的深刻。相對于簡短的課文而言,名著前后人物、相關情節(jié)的相互關聯(lián),又可以引導學生橫向地聯(lián)讀,進而產生新的質疑,更加接近作者的創(chuàng)作意圖,從而深入理解主題。下面就以《朝花夕拾》名著推薦教學為例,筆者提出“一線三讀”,走進經典的名著閱讀方法指導。
1.課前準備
《朝花夕拾》是魯迅于1926年創(chuàng)作的十篇回憶性散文,內容包括從清末到辛亥革命時期的社會生活風貌,是一幅幅世態(tài)圖和風俗畫。首先筆者為學生設置了課前名著閱讀周計劃,指導學生利用課本教學中重點提出的默讀方法去粗讀文章。筆者將粗讀的方法歸納為“眼讀、心靜、神思”。在粗讀課文中,了解每篇散文的主要人物、相關情節(jié),并寫下自己的疑惑之處。這就是質疑在粗讀中的體現(xiàn)。粗讀的最大益處就是快速地對名著內容有一個大概的了解,而在其中埋下質疑的種子,可以進一步促進學生的閱讀興趣,也將閱讀變成一種思考的過程。
2.課堂實踐
名著閱讀的課堂應該是一個充滿思想碰撞的地方,在課前粗讀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精讀。在更具體深入文本的過程中,粗讀的質疑可以在這里得到討論、分析和解決。在課堂教學中,筆者挑選了讀書卡中比較集中的兩個問題指導精讀。例如:(1)“我”在熱切盼望參加“五猖會”時卻遇到父親要“我”背書,“我”心情如何?(2)“我”能去看“五猖會”時,為什么沒有他們那么高興?筆者將“精讀”的方法歸納為“勾畫、誦讀、批注”。學生很快解決了問題,并觸類旁通地解決了一些細枝末節(jié)的小問題,筆者引導學生在已知的基礎上結合相關的背景知識,如魯迅先生的兒童教育觀,對舊問題進行遷移。學生對文本的理解會更加的深入,記憶也更加的深刻。
《朝花夕拾》比較完整地記錄了魯迅從幼年到青年時期的生活道路和經歷,是研究魯迅早期思想和生活以及當時社會的重要文獻。這十篇散文中多次提到了相同的人物,如阿長,她出現(xiàn)在《狗·貓·鼠》《阿長與<山海經>》和《五猖會》中,人物形象在不同的文本中有了更全面的展現(xiàn)。將這些有共同人物或主題的文章聯(lián)合起來閱讀,簡稱為“聯(lián)讀”。筆者將聯(lián)讀的方法歸納為“景物、人事、情理”,在聯(lián)讀中,質疑作為貫穿始終的線,啟發(fā)學生去思考整本書的主旨和作者的情感意圖。
課堂實踐和課后的檢查表明,用“一線三讀”的方法去閱讀名著,學生對名著的認識從最初的膽怯到好奇,進而調動各種主觀能力去解決問題,獲得較為深刻的理解。這比簡單的記憶收效更大,既解決了名著推薦消除與經典隔膜的教學目標,又為學生打開了閱讀名著的大門。這是一種值得推廣的名著閱讀推薦方法。簡而言之,“一線三讀”就是:用心默讀眼為先,勾劃批注細磨研。人事景物情理聯(lián),勇于質疑一線牽。
★作者通聯(lián):江蘇蘇州高新區(qū)實驗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