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現(xiàn)剛
曾幾何時,在教學中出現(xiàn)了這樣的一幕幕。我們所教的孩子過早的學會了撒謊,并且有的孩子撒的非常圓滿。讓我們聽了不能不相信,真可謂是天衣無縫。
在當今社會,有些地方整天提倡以人為本,發(fā)展學生素質。可事實呢,他們只考慮如何提高學生成績,提高升學率,滿足于一些人的虛榮心。他們把學生當成機器來教。灌入一些應付考試的亂七八糟。忽視了學生的品德教育,更忽視了重要的一條教育,那就是誠信的教育。
假如向社會輸送一些無誠信可言的人,何談構建和諧社會、何談祖國現(xiàn)代化建設。所以說我們應在孩子小,思想和品德未定型之時,抓緊實施誠信教育,時時處處都不放過。
我們中華民族是個講究誠信的民族,誠信也是一種傳統(tǒng)美德。這種美德的核心是真誠。古人說:“言而無信,不知其可也。”中國從古代便流傳下“狼來了”的故事。他告誡人們:一個不誠實愛騙人的孩子,最后會失去援救而被“狼”所吃。失去誠信,在交際上會失去朋友,在商場上會失去顧客,做學問弄虛作假,會一無所獲。所以說,一個人一生如果能堅持誠信二字,不僅僅有利于建立人與人之間相互信任的良好關系。而且有利于凈化社會的道德氛圍,而在于它是個成功的重要條件。只有擁有了誠實守信的道德品質,才能在社會這個大家庭里站穩(wěn)腳跟。對于培養(yǎng)孩子的誠信觀念,應是一個長抓不懈的過程。英國作家薩克雷說過:“播種行為可以收獲習慣;播種習慣可以收獲性格;播種性格可以收獲命運。”在我們的每一件大小事情上,每一個行為舉止上,每一個臉色上,每一句話上,都讓孩子去感受誠信,學習誠信。應讓孩子懂得什么是誠信,什么是欺詐虛偽。
在平時生活中我們要時常督促孩子像講衛(wèi)生的習慣一樣,每時每刻都“清潔自己的心靈。”如果父母,教師在進行“誠實守信”教育時,動不動就取一些偉人的例子,容易讓孩子產生一種“誠實守信”高不可攀的感覺。因此,只有在關注孩子自身生活世界的基礎上,我們的德育才能取得孩子的信任,家長還應該摒棄一些舊的現(xiàn)象,認為孩子的品性會自然形成,早期教育只注意智力培養(yǎng)就行了這樣一些觀點?!坝嬎銠C教育要從娃娃抓起”我們的德育更應該從娃娃抓起,而且著眼于日常生活中的陶冶作用。著名作家老舍先生曾經在一次家庭報刊研討會上說過一句話,說他的母親對他的教育是生命的教育。老舍的母親不識字,但她總是把家里弄得一塵不染,這樣一種習慣。幫助老舍這位大作家形成了極為嚴謹的文風。所以說,日常生活是我們取之不盡的德育資源而且這種日常生活中的浸潤才是誠信等品質真正內化的途徑。但應注意,打造孩子的誠信品德是一個比較復雜的社會過程?!敖煺叱?,近墨者黑。”交什么樣的朋友,對小孩子來說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這是父母要管,做老師的也要管。另外,孩子接觸社會,當然也會接觸社會上的一些惡習,如人際關系中的背信棄義,唯利是圖等方面。因此,必須教育孩子正確認識和對待這些惡德敗行,自覺抵制精神污染,提高孩子的免疫能力。
此外,對孩子誠信的表現(xiàn)要及時地肯定和鼓勵。當孩子出現(xiàn)一些欺詐和虛偽的苗頭時要抓緊批評教育,抓而不緊等于不抓,趁熱打鐵才能成功。只有這樣,才能讓孩子從小明辨是非,愛憎分明,樹誠信而戒欺詐。這個抓緊是指生活中的一切機會,比如與孩子一起看電視,做父母的便可對電視中的人物品行加以贊揚加以抨擊等具體事例。所以我們應該正面教育為主,但要配合反面教育,讓孩子在成長道路上有種警惕性,懂得失去誠信就意味著犯罪。
由此我想到我們上課教育學生時,不注意自己的言行會造成不好的結果。因為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觸最多的除了父母長輩等家庭成員之外,就要數教師了。教師必須處處,時時,事事嚴格要求自己。因為青少年的模仿力特別強,如果教師言行不嚴謹,不一致,勢必會不知不覺地對學生人格的健康發(fā)展造成影響,進而使學生失去品質上重要的一條那就是誠信。因此,要讓學生人格時刻保持良好的發(fā)展勢頭,教師首先要有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但有的教師在課前不認真?zhèn)湔n,上課時應付了事,甚至課上傳授了一些錯誤的知識,或做一些模棱兩可的解釋。課后還經常做一些答應了學生但不履行諾言等一些無誠信可言的事。而后又不肯拉下臉皮向學生認錯,將錯就錯。這樣的教師就是沒有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更不談什么誠信了。長此以往教師的形象,教師的威信在學生中大打折扣,甚至有些學生也效仿之,從而使學生品質慢慢變差,也無誠信可言。假如這些教師能知錯就該,學生不但不會嘲笑你,反而會更加尊敬你,大大增強你的威信,對學生品質極其教育教學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只有在教育過程中做到說一不二“言必信,行必果,”才能讓學生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讓學生真正感受到誠信二字的重要性。
說到這里,又有一個故事,像肥皂泡一般從我的腦子里冒出來。這個故事記載在《世說新語》里。說陳太丘和他的一個朋友約好某時某地見面。等了許久朋友也不來,陳太丘只好先走了。那位朋友來后,理直氣壯地罵了起來,不料卻被一個7歲的孩子說的啞口無言。這孩子說的是:“君與家君期,日中不至,則是無信?!边@話說得字字重如泰山。陳太丘失約是在朋友失信之后,錯的終究成不了對的。由此看來,文中的小朋友所接受的誠信教育可謂之良好。
只有讓我們的孩子認識誠信,接觸誠信,感悟誠信,將來都能以誠待人。那么,我們還會怕愛心互助編織成的陽光照不散那些陰風邪氣嗎?作為我們教師的要為每個純潔心靈的人格構建做出自己最大的努力,使我們的誠信之花開滿神州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