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莉 陸?。ㄍㄓ嵶髡撸o錫市第二人民醫(yī)院消化內科 江蘇 無錫 214000)
炎癥性腸?。↖BD)是一類非特異性炎癥性疾病的總稱,包括潰瘍性結腸炎、克羅恩病以及兩者未確定的重疊性或中間性腸炎。這類疾病均表現為慢性、反復發(fā)作的腹痛、腹瀉、便血、腸道吸收障礙等癥狀,嚴重影響患者的健康。目前,IBD的發(fā)病機制仍未完全明確,認為主要由免疫反應介導,與腸道菌群紊亂、遺傳等因素有關,近年來研究發(fā)現,TNF-α在IBD的發(fā)病過程中有重要作用。以往臨床多采用糖皮質激素、氨基水楊酸類、免疫調節(jié)劑等藥物治療,效果欠佳。英夫利昔單抗為TNF-α單克隆抗體,能夠獲得良好治療效果[1]。本研究進一步分析英夫利昔單抗治療炎癥性腸病的療效及影響因素,現具體匯報如下。
將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消化內科治療的100例炎癥性腸病患者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50例,男28例,女22例,年齡18~65歲,平均年齡(34.8±12.5)歲,病程6個月~10年;對照組50例,男29例,女21例,年齡18~68歲,平均年齡(35.6±14.1)歲,病程6個月~12年;所有患者均符合IBD診斷標準,現處于病情活動期;按炎癥活動度分類,中度62例、重度38例;疾病分類,潰瘍性結腸炎61例、克羅恩病32例、介于兩病之間7例;排除合并嚴重腸道感染、肝腎功能不全者;比較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疾病類型、病變嚴重程度等無明顯差異,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使用美沙拉秦腸溶片(恒誠制藥集團淮南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H20020211)0.4g/片,2片/次,3次/d,對于病情嚴重者可增加至12片/d。觀察組使用英夫利昔單抗(瑞士Cilag AG公司生產,注冊證號S20120012),起始劑量5mg/kg,于治療的第2周及第6周分別給藥1次,前6周的治療為藥物誘導期維持劑量在5mg/kg,之后每隔8周治療1次,若效果不佳者可增加劑量至10mg/kg[2]。治療后復查血尿常規(guī)、肝腎功能、心電圖等,評價用藥安全性。
兩組患者于治療第4周和第8周末分別復查內鏡,觀察腸道黏膜病情改善情況,統(tǒng)計黏膜愈合率。有效:臨床癥狀及體征完全消失,內鏡檢查及組織學檢查結果顯示均恢復正常;緩解:治療后膿血便完全消失,其他伴隨癥狀明顯減輕,內鏡以及組織學檢查顯示,病理分級減少2級以上;無效:治療后癥狀及體征無明顯改善,內鏡以及組織學檢查無好轉[3]。
采用SPSS19.0統(tǒng)計學軟件,率(%)表示計數資料,行χ2檢驗,以P<0.05表示有統(tǒng)計學差異。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n(%)]
觀察組治療有效率為84%、緩解率為12%、黏膜愈合率為56%,明顯高于對照組的58%、26%、4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2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比較(n%)
觀察組發(fā)生口腔潰瘍、關節(jié)炎、膽囊結石等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英夫利昔單抗是一種雜交嵌合IgG1單克隆抗體,能夠特異性的與可溶性及膜結合性TNF-α結合,抑制TNF-α引起免疫及炎性反應。炎癥反應的消退有利于腸道黏膜修復,減少結腸切除率,提升臨床療效。但其存在一定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臨床研究顯示,約10%~30%的患者使用英夫利昔單抗治療起始即無應答,而約有23%~46%的患者起始有應答隨時間推移演變?yōu)闊o應答[4],存在一定的治療無效幾率,同時,部分患者存在一定的藥物不耐受幾率,經替換其他抗TNF制劑后可能獲得治療應答。
影響英夫利昔單抗療效的因素較多。(1)聯用免疫抑制劑能夠增強療效。國外有研究證實,英夫利昔單抗聯用免疫抑制劑與單用英夫利昔單抗治療相比,臨床緩解率、停用激素比例以及黏膜愈合率顯著提高,證實英夫利昔單抗和免疫抑制劑聯合治療更能有效誘導并維持病情緩解,且不增加不良反應發(fā)生率[5]。(2)聯合應用環(huán)丙沙星能有效改善預后。對于肛周型克羅恩病的治療,英夫利昔單抗聯合環(huán)丙沙星治療的療效更佳。(3)腸內營養(yǎng)可提高英夫利昔單抗療效。腸內營養(yǎng)可能是防止疾病復發(fā)的唯一抑制因素,英夫利昔單抗加上腸內營養(yǎng)治療的臨床緩解率明顯提高。(4)疾病本身相關因素可影響英夫利昔療效。孤立性腸道病變、既往腹部手術史、抗TNF治療應答反應等均是影響療效的重要因素,狹窄性病變患者應答率較低。(5)CRP水平與英夫利昔單抗治療效果相關。CRP可反映炎癥活動的強弱,較高CRP水平患者對抗TNF治療的應答反應更佳,較高CRP患者較正?;虻退秸吒撰@得維持應答反應。國外研究認為,應用英夫利昔單抗后升高的CRP回歸正常與良好預后相聯系。(6)英夫利昔單抗血清濃度和英夫利昔單抗抗體的產生可影響療效。英夫利昔單抗高水平血清藥物濃度與長期臨床應答維持相關,低水平血清藥物濃度與潛在缺乏應答相關。由此可知,英夫利昔單抗抗體的產生可能與英夫利昔單抗的低血藥濃度有關[6]。
綜上所述,英夫利昔單抗治療炎癥性腸病的療效確切,重視影響因素能夠增強臨床療效,使患者獲得更大的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