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新鳳
作為語文教師,我們耕耘于語言的沃土。而語言文字是很奇妙的東西,他們有時乖得像一群聽話的孩子,有時又囂張怪癖難以捉摸,面對著他們,我們很難做一個指揮若定的將軍,稍不留神我們就會輸?shù)粢粓鰬?zhàn)役。三尺講臺之上,我們揮汗如雨,用一個語言捆綁另一個語言,用一種思想啃噬另一種思想,完全忽視了它們的生命力。其實(shí)很多時候,我們的綁縛反而激發(fā)了它們的抗?fàn)幜?,它們四散逃逸,我們疲憊不堪,孩子眼睛里滿布的疑云,就是對我們拼命勞作的最好闡釋。
教師是需要激情的,尤其是做一名語文教師。我們浸泳在語言文字的長河中,傾聽洶涌的濤聲,細(xì)觀睡波的平靜,濾除耳畔的喧囂,讓心多做做旅行。輕易的就會被纖美的語言感動,輕易的就能塑造一種意境,為學(xué)生點(diǎn)燃一個個夢想,讓夢的輕盈帶領(lǐng)學(xué)生步入一個圣潔的殿堂。舉華章以成燭,吟清風(fēng)以對月,我們的激情在于對人性的尊重,對文化的傳承,在于肩頭那分份“教書育人”的責(zé)任。
讀與寫是語文的兩大陣營。語文的工具性也憑此得以彰顯。讀是選擇,吸收,內(nèi)化,豐厚;寫是運(yùn)用,涵納,是思想的放飛,是靈性的閃光。語文是廣博而睿智的:孔孟之仁,老子之道,墨家的“兼愛”,法家的“刑名”無不包容其中。而這一切會生成一種力量,正是這種力量催開了中國文壇二千年的花香。寫作是這種力量的表現(xiàn)形式,是轟鳴的思想沖破文本后的奔騰。我們教師就是要引導(dǎo)這股力量升華成一種精神,升華成對真善美的頌歌。
語文,路在何方?我們期待著語文本色的回歸。“不要人夸好顏色,要留清氣滿乾坤”,但愿本色的語文精氣神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