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教育的逐步發(fā)展,在教學中如何提高課堂質量是教學的關鍵,小學數學是一門計算能力較強的一門學科,在數學學習中計算貫穿于整個數學學科,因此,讓學生能夠正確的掌握數學的運算能力,并做到計算的快速性和靈活性是現在教學的要求。本文就從現在教學中小學生計算能力存在的問題以及如何提高小學生的計算能力做簡單的分析概述。
關鍵詞:興趣;習慣;基礎;提高;計算能力
一、 小學生計算能力存在的問題
(一) 老師教學方法問題,使學生對數學失去興趣
小學生的學習特點是對新鮮事物充滿興趣,由于受傳統(tǒng)思想的限制,一些教師認為數學課堂的學習就是教會學生知識的課堂,在課堂中老師根據教案進行一一列出重點內容,學生則是根據老師列出的重點進行手抄,這樣一節(jié)課就在“板書”中進行完畢,而學生在這樣煩躁的學習方法中久而久之會逐漸失去興趣,從而導致計算能力出現錯誤。
(二) 小學生計算馬虎
小學生對于數字的計算多多少少會有一點點的敏感,老師在教學中對于學生的計算能力指導也是通過做題來訓練學生的計算能力的,但是,在教學中老師忽略對學生感知性的強調,這就使得學生在計算過程中由于馬虎常常把加號看成減號計算,學生并不是不會做,而是由于受題海的影響,在大量的計算中失去判斷性,導致符號看錯,或者小數點位置錯誤這些都是見怪不怪了。
(三) 記憶性錯誤
在小學生數學教學中,乘法口訣是幫助學生進行計算的最得力“助手”,口算是筆算、估算的基礎,沒有一定口算能力,筆算、估算能力的培養(yǎng)就沒有基礎。由于這些數學基礎沒有掌握好,從而在計算過程中出現乘法口訣記錯,導致計算錯誤。
二、 提高小學生計算能力的措施
(一) 激發(fā)小學生計算能力的興趣
其實,小學生對于數學有著特殊的情感,因為在數學學習中能夠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小學生在自己計算出一道題時往往都會有很大的優(yōu)越感,因此,老師在教學中不妨激發(fā)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計算中尋求一定的優(yōu)越感來提高自己的數學興趣,例如,可以組織計算小能手的比賽活動,在課堂中分組看誰計算的又對又快,這樣學生就會在游戲中感受到數學的好玩和有趣,就會把計算題當作一種學習的樂趣,并對學生的計算速度和準確率嚴格要求,一旦學生的計算正確率得到了進步或者到達到了規(guī)定的要求,教師應該多用激勵性的語言和實行相應的獎勵性政策,比如在學習成績比賽欄里打五角星,比比誰的星星顆數最多等之類的獎勵。這樣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就得到了激勵和提高。
(二) 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
良好的習慣是成功的基礎,因此,在計算中為保證學生的計算的正確性,首先,老師要嚴格要求學生認真讀題,在讀的過程中弄清題意,下筆之前搞清楚計算的先后順序,其次,在計算過程中要養(yǎng)成良好的書寫習慣,不能為了一時的速度而寫的格式不規(guī)范,導致輸入結果時候由于書寫問題失分,有的學生在寫“0”和“6”的時候容易出現書寫錯誤,最后,計算時要讓學生養(yǎng)成自我驗算的習慣。經過長時間的訓練之后,學生就能養(yǎng)成一種較好的學習習慣了。同時,要以身作則,作學生的表率。如批改作業(yè)及時、規(guī)范、認真。
(三) 夯實基礎知識,幫助計算能力的提高
數學計算中,計算規(guī)則是一切計算的基礎,因此,充分的掌握計算題的方法可以幫助學生快速地進行計算。在計算中計算規(guī)則學生要掌握清楚,例如,在運算四則運算時候要幫助學生搞清楚計算的先后順序和計算規(guī)律。在進行分數計算時候要幫助學生分析分母相同時要讓分子相加,分母寫下來。要讓學生以掌握基礎知識為突破口,分散、突破難點。
例如,在教學“兩位數減一位數的退位減法”時,雖然教學內容在課本中是第一次出現,是地地道道的新課,但大部分學生口算出得數都不會有什么困難,因此,在上課時不再把算出正確的得數作為教學的重點,而是圍繞24-6=18這個算式,鼓勵學生運用已有的經驗想出多種算法。借助小棒加以演示,幫助學生理解“退1做10”的方法,深化學生的思維。并讓學生討論為什么只是退1,而不退2,從而使學生不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四) 培養(yǎng)學生口算能力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擁有一定的口算基礎可以幫助學生在計算中快速得到答案。在教學中教師應該根據學生情況夯實學生的口算能力,根據不同學生的不同程度幫助學生設計不同的口算題。當學生第一次做時候可以不規(guī)定計算時間,這樣是為了提高學生的準確率,越往后就在做題時候規(guī)定起時間,在相同的時間內看學生的做題速度。設計口算題的題型可以是乘法口訣,幫助學生鞏固口訣基礎,也可以是加減運算,這樣有助于學生對于計算規(guī)則的掌握。
(五) 重視錯例收集反思提升
在教學中,老師要教會學生記筆記的習慣,數學題不等同于語文教學沒有標準答案,數學教學都是由一個題根從而引出的題海,因此,在計算過程中學生出現的錯題要讓學生記在筆記本上,它不僅可以使學生在正確與錯誤的探索中“知其錯,而且知其所以錯”,更有利于使教師針對錯例調整教學策略,從而提高教學針對性和有效性。還有利于教師有針對性地進行輔導和復習,避免了盲目性。它不但可以作為復習資料直接使用,還可以作為題庫備用。
三、 結語
總之,數學的計算能力提高需要學生自己扎實的計算基礎,同時,也需要老師在教學中以學生為本,站在學生的角度去制定合理的教學方法,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習慣,幫助學生打好基礎,培養(yǎng)學生善于積累的習慣,避免計算的失誤。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的計算達到準而快,能力得到提高。
參考文獻:
[1]杜智瑞.小學數學教學計算能力提高措施[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3.
[2]孫鳳英.淺析新課改下小學數學有效性教學[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3.
[3]劉建立.如何搞好小學數學總復習[J].學周刊,2013.
[4]徐彥輝.數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探索能力的策略及啟示[N].西北成人教育學報,2014.
作者簡介:吳獻梅,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南寧市,廣西南寧市上林縣三里鎮(zhèn)中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