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教育體制的改革當中,我國對素質(zhì)教育的重視力度越來越大。小學中段語文讀賞式教學方式是讓學生自主欣賞文本的片段,而非機械生硬地讓學生掌握生字詞,背誦大量篇幅的課文。小學語文中段讀賞式教學策略的實施代表了我國語文教學的進步,旨在激發(fā)學生對文學的濃厚興趣,提升學生語文學習能力,提高學生整體語文綜合素養(yǎng)。
關鍵詞:小學中段;語文;讀賞教學
對于小學中段時期的語文教學而言,讀賞式是其重要所在。讀賞式教學能夠擴寬學生的思維方式,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豐富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激發(fā)學生積極向上的情感態(tài)度,促進學生正確價值觀的形成。讀賞式教育策略的實施應該從學生的興趣需要出發(fā),重視學生獨特的體會與感受,以讀賞為媒介,向彈性化、生活化、整體化的方向發(fā)展,重視對文本的開發(fā),真正使學生讀優(yōu)秀之文、賞豐富之情、開人生之智,為今后的學習生活服務。
一、 精選讀賞內(nèi)容,凸顯學生主體意識
學生是學習發(fā)展的主體,教師必須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在教學中教師應該時刻謹記,學生是完整的人,以其完整的身心來理解、感知、享受、創(chuàng)造學習的整個過程。學生是處于發(fā)展過程中的人,每個學生都有巨大的發(fā)展?jié)撃?,學生的主體性發(fā)揮得如何不僅關乎學生的自我發(fā)展,同時也是檢驗教師教學能力的重要標準之一。學生是獨立的人,既是責權獨立,又是學習獨立的個體,教師應該以發(fā)展的眼光看待學生,精選讀賞內(nèi)容,凸顯學生主體意識。
例如,在學習三年級上冊《秋天的雨》時,這是一篇短小精悍、文質(zhì)兼美的抒情性散文。教師選取第二自然段讓同學們自主讀賞,可以從寫作手法、寫作技巧、文本意向、表達情感等諸多方面入手。教師說:“秋天就像一位色彩大師,在秋天里涂畫,那他把顏色都給了誰呢?請同學們自由朗讀第二自然段,邊讀邊畫出表示顏色的詞語,并找出作者使用的修辭手法?!蓖瑢W們輕而易舉地找出了文本片段使用了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把秋雨人格化、形象化,比喻成生活中常見的事物“小扇子”“楓葉”等。有的同學從“五彩繽紛”“黃黃的”“紅紅的”“金黃色”“橙紅色”等詞語中體會到了秋天的美好,感悟到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是喜愛、贊美、愉悅的。在詩化了的語言中,同學們的思維更加開闊,見解更加獨到,對文本的理解由表及里,油然生出對大自然的熱愛與驚嘆,審美情趣也進一步得到了提高。
二、 篩選讀賞方式,激活學生學習思維
教師應該積極倡導學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學習語文。教學方法的選擇與運用,評價方式的設計與更新,都應該以促進學生發(fā)展為根本目標。語文是一門兼具實用性與藝術性的學科,肩負著激發(fā)和培育學生熱愛本民族語言文字,培養(yǎng)語感,發(fā)展思維的重任。小學中段是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的關鍵期,教師應通過各種方式加強對學生的熏陶感染,致力于學生思想道德修養(yǎng)和審美情趣的提升。讀賞式教學的首要目的是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其宗旨是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
讀賞式教學并非是單一、枯燥的,教師應該從多維度思考改進教學的方法策略,篩選讀賞方式,激活學生學習思維。例如,在學習三年級下冊第一課《燕子》的時候,這是我國著名作家鄭振鐸的名篇,在教學的時候教師勢必要下一番苦功夫。例如,在課前,教師可以問同學們:“咱們班有人用‘燕字作名字嗎?同學們都見過小燕子嗎,它長什么樣呢?”在分析完一二自然段后,重點分析第三自然段?!霸谖L中,在陽光中,燕子帶著剪刀似的尾巴,斜著身子在天空中掠過,‘唧的一聲,已經(jīng)由這邊的稻田上,飛到了那邊的高柳下。還有幾只橫掠過波光粼粼的湖面,剪尾或冀尖偶爾沾了一下水面,那小圓暈就一圈一圈地蕩漾開去?!苯處熥屚瑢W們讀完之后相互交流,讀完了第三自然段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教師進讓同學們用紅筆圈一圈第三自然段的動詞,“飛”“掠”“沾”等,同學們領略到了動詞能夠更加生動形象地描摹出小燕子的體態(tài)輕盈,俊俏秀氣。
三、 升級讀賞訓練,構建學生認知體系
一個優(yōu)秀的語文教師,應該把握教材的發(fā)展脈絡,善于提取文本中體現(xiàn)文化與精神的精髓,這些“題眼”同時要適應普遍兒童心性、具備民族語言趣味性,能夠使語文課堂向文化與人格的方向升華。學生在這樣的語言情境中“走過”之后,解讀到的,才會是最深刻的“印象”。讀賞式教學的終極目標是為學生的終身發(fā)展服務,教師應該致力于升級讀賞訓練,構建學生認知體系。
以四年級上冊的《巨人的花園》為例,這是一篇童話故事,比較符合兒童的審美情趣。對于四年級的學生而言,讀懂童話顯然已經(jīng)不是什么困難的事,所以閱讀賞析的關注點就應該落在欣賞語言,欣賞童話的表現(xiàn)方式,探索童話的內(nèi)涵等方面。教師應該啟發(fā)學生深入思考:“巨人的冷酷和任性喚來了寒冬,巨人醒悟后花園里一片美景,正是這強烈的對比,讓我們從中體會到其中蘊含的道理。誰來說說你從中懂得了什么道理呢?”同學們都領悟到了是巨人的自私自利在作祟,這個時候,教師給出自己的評價:所謂“贈人玫瑰,手有余香?!敝挥卸媒蛹{、理解、寬容、信任、欣賞他人,樂于分享,甘于奉獻,我們才能真正收獲幸福與快樂。
讀賞式教學策略的實施過程中,教師不僅要注重學生現(xiàn)有的發(fā)展水平,還應教會學生如何探尋新的領域。作為一種全新的教學方式,存在著可能導致語文學習基礎不扎實等弊端。但其在激發(fā)學習語文的興趣,提高學習動力,豐富情感內(nèi)涵等方面發(fā)揮了積極作用。教師應當在教學實踐過程中不斷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從而加快教學范疇的發(fā)展,力求使學生透徹理解文本所蘊含的思想感情及所傳達的豐富內(nèi)涵。
參考文獻:
[1]駱忠云.讀賞式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實踐研究[J].新課程研究(上旬刊),2011(7):46-48.
[2]任麗艷.閱讀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有效性分析[J].小學時代(教育研究),2011(4):89.
作者簡介:黃珍秀,福建省龍巖市,連城縣城關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