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芳菲
原料:枸杞子10克,山藥5克,大棗5枚。
制法:將三者洗凈,大棗去核;山藥與大棗用適量水煎煮20分鐘,然后以汁沖泡枸杞子,晾溫,即可飲用并吃枸杞子(山藥、大棗也可吃掉)。
功用:調(diào)理脾胃,助增腎精,明目補氣血,有助提高免疫力,可作為日常保健茶飲用。
藥材解析:枸杞子滋補肝腎,益精明目;山藥健脾補肺,益胃補腎,固腎益精;大棗補脾和胃,益氣生津,調(diào)營衛(wèi),解藥毒。
原料:茯苓5克,山藥3克,花茶3克。
制法:用適量清水煮茯苓和山藥30分鐘,然后用汁水沖泡花茶后飲用,沖飲至味淡。
功用:健脾補腎。用于腎虛致小便多、滑數(shù)不禁。
藥材解析:茯苓利水滲濕,健脾安神;山藥益氣養(yǎng)陰,補脾肺腎,固精止遺。
原料:枸杞子、茯苓各5克,紅茶3克。
制法:將枸杞子與茯苓共研為細末,加紅茶,用開水沖泡10分鐘即可飲用。每日2次,代茶頻飲。
功用:治療小便不利。
藥材解析:枸杞子補肝腎,明目,潤肺;茯苓健脾利尿;紅茶利尿提神。
原料:枸杞子10克,大棗10枚,龍眼5克,茶葉3克。
制法:將枸杞子、茶葉水煎兩次,去渣存汁;再將藥汁與龍眼、大棗同煮,棗爛后即可飲用。
功用:健脾補腎,益肝滋陰。
藥材解析:枸杞子滋補肝腎,益精明目;大棗補脾益氣,養(yǎng)血安神,生津液,解藥毒,促進腸胃吸收;龍眼補心脾,益氣血。
原料:白術(shù)5克,菟絲子3克,烏龍茶3克。
制法:用250毫升開水沖泡10分鐘后飲用,沖飲至味淡。
功用:健脾補腎,用于虛弱枯瘦、食而不化。
藥材解析:白術(shù)健脾益氣,止汗,治脾胃虛弱;菟絲子補肝腎,益精髓,明目清肝,止瀉。
原料:何首烏5克,生地黃7克。
制法:將何首烏和生地黃放入杯中,加入500毫升的熱水沖泡,待溫涼即可飲用。
功用:補身體之腎氣不足,使氣血循環(huán)較佳。
藥材解析:何首烏養(yǎng)血,補肝腎;生地黃強心養(yǎng)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