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爾佳
寬寬窄窄的巷子,濕滑的青石路,外婆的敲魚湯,這是江南,我的童年。
江南多雨,每晚總是夜雨敲窗,淅淅瀝瀝落到天明。窗外淅淅瀝瀝無盡的雨聲,仿佛重復(fù)著昨天的話題,把一片相思融進(jìn)這秋的天幕,雖然沉甸甸的、黑沉沉的,卻也散發(fā)著溫馨和寧靜。醒來后,窗外古樸的青石路旁,樹木皆落滿了細(xì)碎的陽光,仿佛昨夜枕雨入眠,都是夢境。江南的雨,是情思,是恩寵,是詩意,也是閑愁。
閑來無事,亦有聽雨的雅趣和閑情。坐在窗前看那雨瀝瀝地下著,或者在細(xì)雨中撐傘漫步,或是野徑閑游,又或是廊下獨(dú)坐,品茗雁蕩山毛峰就會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窗外的風(fēng)景美得讓人心碎。一個人聽雨,一個人做夢,將乏味的日子過得典雅。“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庇曷暟橹囮嚊鲆鉂u漸大了,它仿佛細(xì)細(xì)地述說著什么。聽著雨聲,只覺得整個世界都已經(jīng)睡了,顯得格外清新寧靜,那滴滴落落的雨聲,好像一張細(xì)細(xì)柔柔的網(wǎng),茫然浩渺,網(wǎng)住我思緒的翅膀。靜靜地,一夜的雨,看一樹花開了,一樹花又落了。
獨(dú)自坐在屋檐下,“吧嗒吧嗒”,看雨,聽雨。屋里,“咚咚咚”,外婆敲魚肉的聲音接連不斷。不一會兒,香氣四溢,咬著那細(xì)膩的魚肉,喝著濃濃的湯,身上、心里都暖洋洋的,這是江南的味道,更是愛的味道。
春天的江南,細(xì)雨霏霏,密密地斜織著,編織成一幅畫,一幅輕描淡寫的水墨畫,素滌簡潔。煙霧縈繞了整個村莊,房舍人家皆在水霧里,連綿的遠(yuǎn)山也看不到盡頭。擱淺的小舟,在綠蔭垂柳下,寂寞無言。還有披蓑戴笠的老翁,坐于湖岸煙波,垂釣一湖的春水。
記得多年前,老屋前有一條潔凈的小河,下雨的傍晚,我坐在窗邊的搖椅上,點(diǎn)燭讀《西廂記》,雨打青石板的聲響更添幾許意境。淅淅瀝瀝的春雨,流過瓦當(dāng),落在檐下,在青石的縫里,長出美麗的草木。而我多希望自己還是那個樓臺聽雨讀西廂的姑娘,連憂傷都是美麗明凈的,再想象自己是紅樓里的某個女子,在花柳繁華的大觀園里,再也走不出來。
細(xì)雨初歇,水霧氤氳,融化了天光,又留戀那青磚墨瓦,帶雨黃花。昨夜一場春雨,熏醉了江花,落得一江殘紅。天邊接著水的遠(yuǎn)方,緩緩駛出一尾烏篷,木槳撥水,棹歌輕搖。
初見她傾城素妝,所謂伊人,宛在水中央。我曾經(jīng)崇拜英雄彎弓射雕,馳騁疆場,瀟瀟關(guān)山月下駐馬長嘯。而今,我卻開始欣賞煙花巷陌,那羽扇才子,白衣卿相。
許多人背著行囊,只為來杏花煙雨的江南看一場雨,在雨巷,結(jié)識一個有著丁香愁怨的姑娘,在雨中哀怨又彷徨?;蚴仟?dú)自劃一葉小舟,將綠柳桃紅的風(fēng)景看遍。讓曾經(jīng)擁有的輝煌和失意,都隨秋雨而逝;讓那根根雨絲化作行行只能用心來感應(yīng)、用心來讀的詩;讓自己沉浸在這幽幽的意境中,用心來聽,來感受;讓生活多一些淡泊,多一些自然和寧靜,那份美如同一杯甘醇的葡萄酒。
潔凈的青石板,因夜雨的沖洗,越發(fā)光亮,那么多過客匆匆來去,但石板路并不記得誰曾來過,誰又走了。我只想在這煙雨江南守著一窗春色,一襲煙雨,一簾幽夢,就這么靜靜地過下去。
江南在,春雨在。歲月在,我在。你還要怎樣更好的世界?
(摘自《牡丹》 圖/劉昌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