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中路
摘要:英語教學已經成為中國大中小學的必修課程,本文追根溯源,回顧了我國自清末到現今的英語教學情況。
關鍵詞:英語教學;英語方法;歷史溯源
西方語言包括英語的教學始于清末同治元年(1862 年) 創(chuàng)立的京師同文館,教授英語、法語和日語。第一個外籍教師包爾騰(John S. Burdon),第一任校長是美國人丁韙良(W. A. P.Martin) 和愛爾蘭人歐禮賢(Charles H. Oliven) 。剛開始只招收14歲以下學生,后來招收入同文館學習的人員大多為“滿漢舉人及恩、拔、歲、副、優(yōu)貢漢文業(yè)已通順年屆二十歲以外者”以及“前項正途出身五品以下滿漢京、外各官年少聰慧愿入館學習者”。剛一開始只有10名學生但到了1887年學生規(guī)模達到120人。后來同文館逐漸壯大成為一所高等學府,最終于1901年合并成為帝國師范學院。
按歷史時間順序,中國英語教學可以被大致分為三個階段。
一、第一階段1862-1922年。1902年中國教育體制經歷了模仿日本的時期。英語教學從每周3小時擴大到每周8小時。教學重點是理解和翻譯,很少注重口語。語法教學也是重點。教師使用漢語教學,英語文章的講解也是用漢語。晚清學者馬建忠1898年完成了漢語語法的第一部專著《馬氏文通》。該書為存在3000多年的漢語學習提供了語法學習的大門。至此語言教學重視語法。 第一階段使用的教學法是我們今天所稱的語法-翻譯法,此方法覆蓋日本和西方世界。語法-翻譯法被認為是語言學習的核心??偟恼f來,這個階段的英語學習強調語法是學習的手段和目的,學習語法本身就是學習英語。
二、第二階段1922-1949。1922年中國越來越對世界開放,“新教育制度”被推行。英國,美國教育體制被引入中國。教學計劃,教學課本以及教學方法發(fā)生天翻覆地的變化。西方國家英語教學法,英語語言學被逐漸引入中國。 多樣化的英語教科書和文學書在高等教育中使用,甚至中學階段也使用。一些大的出版社,中華書局等大量地多次印刷來自英美國家教科書及中國學者編著的教科書. 中學中最熱門的閱讀書籍有The Life and Adventures o f Robinson Crusoe, Stories from the Arabian Nights, Treasure Island, Tales from Shakespeare, David Copperfield等。大、中學多數課本都是全英文版。這一階段,除了幾個專門教授英語專業(yè)的大學外,普通學校課堂教授時間被縮短到平均每周5小時。初中英語教學的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能說日常簡單英語;為進一步語言學習打好基礎;通過實踐語言,幫助學生獲得更多的經驗;啟發(fā)學生對外國文學的興趣。高中英語教學的目標是使得學生能獲得實際語言知識;培養(yǎng)學生對英美文學的視野;為以后實際工作中能把英語作為一種工具打好基礎;培養(yǎng)學生對其他國家文化研究。這種直接的教學方式對過去語法翻譯方式是種巨大的挑戰(zhàn)。其基本的原則,就是我們所熟知的“通過說學到說”。因此課堂教學只使用英語,教學過程中口語學習和練習占主導。直到二戰(zhàn)前的很長一段時期,這種直接的教學模式發(fā)揮了巨大深遠的作用。需特別指出的是,建國前,為適應反帝反法西斯斗爭的需要,培養(yǎng)懂外語的革命干部,中國共產黨也創(chuàng)建了一批外語學校,如外國語學社(1920 ) 、上海大學(1922) 、延安外國語學校(1941 ) ??箲?zhàn)勝利后又在解放區(qū)創(chuàng)辦了華北聯(lián)合大學文藝學院外文系(1945 年) 、北京外國語學院(1949 年) 、哈爾濱外國語專門學校(1946 年) 。這些外國語學校中都開設有英語專業(yè),為我國外語教育史留下了光輝的篇章。
三、第三階段是1949年后。這個時期前10年,語言教學經歷了巨大變化。多數大學甚至是中學只教俄語。許多英語教師被重新培訓來教俄語。教科書的內容也隨之改變。只有為數不多的幾所大學還提供英語課程。50年代,英語教學被結構方法或描述方法所主導,其特點是課堂上不用漢語。整個課堂教學重點放在聽和說上。教科書也根據級別編寫。對于初學者來說,通過不斷的記憶和背誦來進行范例練習是核心。學生通過記憶和背誦英語無意識地學到了語法.從1964-1967年,中國初中沒有英語課程,高中也是很少學習英語。學生失去了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實際上,直到1970年才恢復初中英語學習但收效甚微。后來大學的英語課程也擯棄了語言學的一些原則和要求,以政治性為主。
綜觀歷史,現今的中國英語教學呈現了嶄新的面貌。教學課程豐富,外國文學,語言學,戲劇,詩歌等等。學習環(huán)境也發(fā)生巨大變化。很多學校配備了語言實驗室。多媒體,地圖,圖表,收音機,電視等等來輔助英語教學。在現代教育技術中,利用多媒體CAI 課件的形式進行多媒體平臺教學,已經成為一所學校步入現代化教學階段的標志。多媒體教學軟件的特點是將聲音、圖像、視頻(動畫)、語言文字等組成的立體教學,課堂上易于形成與以往單個媒體的組合效果完全不同的栩栩如生的英語語言環(huán)境,構成語言與情景密切結合的認知模式.學習容量和密度可得到大幅度的提高.交互性、趣味性強。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并不是單純地被動學習,而是可以參與到過程中去。隨著現今中國與世界的交流和合作加強,英語教學將會呈現越來越多的合作和新的探索。
參考文獻:
[1] 付克. 中國外語教育史[M]1 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86 1
[2] 馬祖毅. 中國翻譯史(上卷) [M]1 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 1
[3] 毛禮銳. 中國教育史簡編[M]1 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4 1
[4] 張念宏. 教育學辭典[M]1 北京:北京出版社,1987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