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段是指從QRS波群終末(J點或ST交界點)到T波起點的間期。正常范圍的ST段抬高在下壁、左胸導聯(lián)很少能超過0.10mV,V2、V3有時抬高可達0.30mV或更高。ST段抬高可見于心肌梗死、心包炎、心臟腫瘤或冠脈痙攣所致的一過性心肌缺血、心外膜下心肌損傷、心室提早復極等[1]。本文收集了5例少見情況下誘發(fā)的ST段抬高病例,探討其發(fā)生機制,現(xiàn)將結果報道如下。
例1 患者男性,31歲,因“外傷性胸痛、胸悶4h”于2017-06-20入院?;颊?h前因工作時胸部不慎被鐵片砸傷,當即出現(xiàn)劇烈胸痛,伴胸悶不適,急診入院時生命體征穩(wěn)定。急診胸部+中上腹部CT檢查示:左上肺少量出血,右下肺背側滲出性病變,心包積液(主要成分為血)。20∶57急診心電圖(圖1A)提示竇性心律,V2、V3異常q波伴ST段呈弓背型抬高0.35mV及T波倒置,提示符合急性前間壁心肌梗死或急性心臟挫傷心電圖改變,完全性右束支傳導阻滯(CRBBB)。21∶09急診肌鈣蛋白26.73ng/ml,肌酸激酶(CK)1 262 U/L,肌酸酶同功酶(CK-MB)70 U/L。胸外科初步診斷:兩肺挫裂傷,心包積液,心肌損傷(不排除急性前間壁心肌梗死)。次日15∶12心電圖(圖1B)提示竇性心律,ST段改變(Ⅱ、Ⅲ、aVF、V5、V6ST段呈凹面向上型抬高0.10~0.15mV,aVR下斜型壓低0.10mV,患者增加心率時未見其回落,圖略)。22∶05肌鈣蛋白7.64ng/ml,CK 644U/L,CK-MB 41U/L。經(jīng)對癥治療后第 6天患者心肌酶譜及肌鈣蛋白恢復至正常范圍,超聲心動圖提示:心包積液減少。
例2 患者女性,61歲,因“乏力、納差3d,胸悶3h”于2016-01-20入院。患者3d前出現(xiàn)乏力、納差,伴腹瀉,3h前感胸悶,時伴胸痛。21∶58急診心電圖(圖2A)檢查示:竇性心律,V2~V6ST段弓背型抬高0.10~0.20mV伴T波直立(不排除超急性期前壁心肌梗死或變異型心絞痛),頻發(fā)室性期前收縮。肌紅蛋白 130.7 ng/ml,肌鈣蛋白 0.16 ng/ml,CK 220 U/L,K+3.30 mmol/L。23:00行冠狀動脈造影提示右冠狀動脈顯影良好,可見多發(fā)輕度狹窄,血流通暢,左冠狀動脈前降支開口及近段見多發(fā)輕中度狹窄,其余無特殊發(fā)現(xiàn)。臨床初步診斷:病毒性心肌炎,心律失常。給予胺碘酮抗心律失常,營養(yǎng)心肌補鉀、補鎂、糾正電解質(zhì)紊亂等治療。次日11∶14心電圖(圖2B)檢查提示竇性心律,一度房室傳導阻滯,T波改變(V4~V6T波倒置),Q-T間期相對延長(心率93次/min,時間0.48s)。復查肌鈣蛋白、心肌酶譜恢復正常范圍。
例3 患者男性,28歲,勞累后突發(fā)呼吸心跳驟停于2017-01-03入院。急診心肺復蘇后行急診心電圖(圖3A)檢查示:竇性心律,房室分離,室性心動過速(V2~V5抬高的ST段與R波融合呈巨R型)?;颊甙朐虑鞍l(fā)生腹瀉,感冒2d。CK 5 145 U/L,CK-MB 206 U/L,肌鈣蛋白 13.63 g/L,腦鈉肽(BNP)2 772.8 pg/ml。臨床診斷考慮:病毒性心肌炎,心律失常。予抗病毒治療,給予靜脈滴注激素、丙種球蛋白、亞低溫治療保護腦組織等治療。2d后心電圖(圖3B)檢查示:竇性心律,左前分支傳導阻滯,ST段改變(V1~V6呈弓背型型抬高 0.25~0.45mV)。超聲心動圖檢查提示室間隔增厚明顯,約30mm(考慮肥厚型心肌病),二尖瓣中重度反流。多次隨訪心電圖,抬高的ST段逐漸回落,6d后至正常范圍(圖略),10d后患者CK、CK-MB恢復至正常范圍。
圖1 例1患者的心電圖(A:急診時;B:次日)
圖2 例2患者的心電圖(A:急診時;B:次日)
例4 患者男性,78歲,因“摔傷致神志不清2h”由外院轉診于2017-12-05入院。腦CT示檢查右側半球大面積出血并破入腦室系統(tǒng)伴腦疝,慢性硬膜下血腫。患者有高血壓病史,否認冠心病史。18∶58入院急診心電圖(圖4A)檢查示:竇性心律,P-R間期0.24s,ST段改變(V2、V3凹面向上型抬高0.10mV 伴 J波,V4~V6ST 段壓低 0.15~0.25mV)。心肌酶譜檢查陰性。次日01:50神經(jīng)外科行開顱術。03:33心電圖(圖4B)檢查示:竇性心動過緩,一度房室傳導阻滯,ST段抬高(V2~V5呈凹面向上型抬高0.10~0.25mV)伴J波,Q-T間期相對延長(心率54次/min,時間 0.50s)。
例5 患者男性,63歲,因“食管異物嵌頓1d”于2017-04-27入院?;颊?d前不慎被魚刺嵌頓,隨即感胸骨后痛,稍感胸悶氣急。入院后急診胃鏡下行食管異物取出術。10∶27心電圖(圖5A)示:竇性心律,ST 段抬高(Ⅱ、Ⅲ、aVF、V4~V6上斜型抬高0.20~0.40mV,aVR下斜型壓低0.10mV)。心肌酶譜、肌鈣蛋白檢查陰性,患者否認有冠心病史,臨床醫(yī)師建議隨訪。3d后復查心電圖(圖5B)示:抬高的ST段回落至0.10mV。囑患者運動后查心電圖,ST段回落至等電位線。
圖3 例3患者的心電圖(A:急診時,B:2d后)
圖4 例4患者的心電圖(A:急診時;B:次日)
圖5 例5患者的心電圖(A:急診時;B:3d后)
例1患者系年輕男性,因胸外傷后出現(xiàn)胸悶、胸痛,心電圖V2、V3出現(xiàn)異常Q波伴ST段弓背型抬高及T波倒置,肌鈣蛋白、心肌酶譜升高,并隨臨床癥狀改善而迅速恢復,次日異常Q波與CRBBB消失,考慮左心室前間壁心肌挫傷引起一過性損傷型ST段抬高及相應心肌頓抑引起間歇性異常Q波,外傷打擊引起右束支的頓抑現(xiàn)象,隨著損傷及缺血的好轉而傳導改善,CRBBB消失。同時V2、V3抬高的ST段回落,出現(xiàn)下壁、左胸導聯(lián)ST段凹面向上型抬高,提示抬高的ST段為胸外傷后迅速出現(xiàn)心包積液引起。
例2患者系老年女性,腹瀉史后出現(xiàn)胸悶不適,心電圖出現(xiàn)V2~V6ST段弓背型抬高0.10~0.20mV伴T波直立,急診肌紅蛋白、肌鈣蛋白略有增高,20min后復查心電圖ST段未見回落,急診冠狀動脈造影排除急性心肌梗死,但提示左冠前降支開口及近段見多發(fā)輕中度狹窄,予胺碘酮等治療后,相應ST段回落伴T波倒置,室性期前收縮減少。推測本例ST段抬高原因為患者本身存在左冠狀動脈狹窄的基礎,因急性病毒性心肌炎而引起相應部位心肌缺血加重而引起損傷型ST段抬高,相應治療后心肌供血狀況改善而ST段回落。
例3患者系青年男性,肥厚型心肌病,近期感冒腹瀉后因勞累突發(fā)心跳驟停,心肺復蘇后心電圖捕捉到室性心動過速,心肌酶譜、肌鈣蛋白升高,臨床考慮為病毒性心肌炎誘發(fā)心律失常。推測本例患者ST段抬高原因為原本肥厚的室間隔心肌在病毒感染后加重心臟負荷,影響心功能(BNP明顯增高),心肌缺血加重形成局限性ST段損傷型抬高,積極有效治療后逐漸改善而ST段回落。
例4患者系老年男性,腦出血后出現(xiàn)ST段抬高(類似急性缺血性損傷性心電圖),T波形態(tài)高尖,Q-T間期相對延長,考慮為腦出血繼發(fā)引起[1]。雙側大腦半球都存在對交感及副交感神經(jīng)的同側支配,但存在支配的側優(yōu)勢,以右側為主,患者右側大腦出血引起交感神經(jīng)及副交感神經(jīng)兩者之間張力失去平衡,引起副交感神經(jīng)相對活躍引起[2]。典型的腦血管意外心電圖表現(xiàn)通常是一短暫現(xiàn)象,僅持續(xù)數(shù)天,可自行恢復[1]。
例5患者系老年男性,食管異物胃鏡取出后心電圖檢查發(fā)現(xiàn)下壁、左心室側壁ST段斜型抬高,檢查時患者自述無突發(fā)胸痛,排除變異性心絞痛發(fā)作。3d后復查心電圖抬高的ST段明顯回落,運動后回落至基線,考慮本例患者ST段抬高為心室早復極引起。在應激狀況下(魚刺刺激食管黏膜下層或肌層,影響分布的迷走神經(jīng))引起一過性迷走感神經(jīng)興奮性增高,反射性引起心室提早復極成分增加,除極與復極的重疊區(qū)增寬,引起ST段較短時間內(nèi)明顯變化[3]。
通過討論發(fā)現(xiàn),除了常見的變異型心絞痛、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等影響心肌供血的冠狀動脈因素外,心肌本身挫傷、炎癥(尤其患者本身有冠脈狹窄或心肌病等原發(fā)病基礎)也可能會引起一過性的相關導聯(lián)ST段弓背型抬高,并可能引起肌鈣蛋白與心肌酶學增高。其本質(zhì)是急性心肌缺血引起受損組織(即除極化組織)與正常除極組織之間的損傷電流,形成相應的損傷圖形[1]。ST段弓背型抬高這一變化與缺血心肌復極開始動作電位1相時大量鉀離子外流,與正常心肌間復極離散度增大有關[4]。急性心肌缺血易引起心肌電生理特征改變而誘發(fā)心律失常[3]。其伴發(fā)室性異位搏動的ST段在受累導聯(lián)明顯抬高,提示心律失常時心肌缺血更嚴重。此外影響支配心臟自主神經(jīng)平衡與電活動傳導的心包積液也可引起一過性ST段抬高,此種ST段形態(tài)多表現(xiàn)為凹面向上型或斜型抬高。因此我們遇到心電圖ST段抬高,要關注其癥狀、臨床病史,注意隨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