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雨明
【摘 要】小學語文教師要樹立起生活化教學理念,將枯燥、抽象的語文知識生活化,變得通俗易懂,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提高學習效率。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生活化教學是提高學生生活實踐能力的重要手段。小學語文教師應當結合新課程改革的思想和理念,強化小學語文生活化教學,不斷提高學生的生活實踐能力,實現新課程改革和素質教育的目標。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生活化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22-0273-01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建立生活化的教學理念,使語文教學返樸歸真;生活又是學生學習知識的源泉,是課堂教學的有效延伸。所以,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回顧生活、體驗生活、運用生活、拓展生活等引導學生主動走向社會,走向生活。
一、發(fā)掘生活教學素材
語文教學就是為了能夠讓學生在生活中有更好的情感體驗,能夠以更有效的方式開展活動。教師需要在教學素材的準備階段,積極搜集帶有生活元素的內容,將其融入到語文教學中。具體來講,教師可將生活中發(fā)生的故事、案例作為教學輔助素材,用以幫助學生理解所學內容;亦或者將課文內容進行變通,用生活化故事取代之,但需要保證教學知識點的一致性。如在教學《你好!新年》這一文章時,筆者在進行新課講解的過程中,會首先為學生播放我國春節(jié)的一些習俗,放鞭炮、點花燈、貼對聯(lián)等,通過這些符合學生日常生活特點的知識點講解能夠有效地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使全體學生都積極地參與到課堂學習中。通過這樣的教學方法,學生就可以將學到的語文知識和自己生活中經常遇到的實際問題結合在一起,對學生的語文學習效率提升有極大的促進作用。
二、布置教室,教學環(huán)境生活化
在以往的教學中學生面對的是冷冰冰的四面墻,抬頭見黑板,低頭背文章。如此的學習環(huán)境略顯壓抑、呆板,毫無生機可言。小學生正處于天真爛漫、活潑可愛的童年時期,如此的學習環(huán)境必然會影響他們的學習興趣。因此,有必要改變教學環(huán)境,真正實現小學語文生活化教學。首先,教師可傾聽全班學生對改變教學環(huán)境的看法,然后綜合全班學生的意見對教室進行重新布置打扮。要打破教室的原有格調,在墻壁上貼上一些花草、小動物、風景等圖片,并在黑板四周裝飾花邊。此外,也可在教室內開辟一個“植物角”,擺上一些蘆薈、綠蘿、仙人球等綠植,讓教室充滿生機。同時,可安排學生負責管理植物,并把澆水、修剪等工作詳細記錄在本子上,在課堂上匯報討論,以培養(yǎng)孩子的責任心。在如此的課堂環(huán)境中,孩子們的想象力更豐富了,在了解生活的同時展現了個性,提高了綜合素質。
三、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
為了有效地提升小學語文生活化教學水平,教師要結合教材內容和學生的學習情況,為學生創(chuàng)設形象、生動的生活情境。如此一來,就可以使原本枯燥、乏味的教學內容變得生動有趣,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提升其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妒旰蟮亩Y物》這一課文講述了一個“大音樂家十年前答應送守林人女兒禮物,十年后女孩果然收到禮物”的故事,這一故事帶有一定的生活色彩。在進行這一課文的教學時,筆者創(chuàng)設了一個生活情境:請學生回憶生活中出現的誠信故事。學生發(fā)言踴躍,紛紛講述了自己身邊的誠信人、誠信事。在此基礎上,筆者帶領學生學習了《十年后的禮物》這一課文,學生很快懂得了這一節(jié)課的誠信主旨。這種通過創(chuàng)設與課文內容相類似的生活情境,讓學生感知并理解課文內容的舉措,較為有效。
四、運用生活教學
課文中的一些人和事由于和學生的時空距離有差距,所以學生認識得不全面,甚至出現一定的偏差。有的課文內容是學生常見和比較熟悉的生活現象,但往往又是他們熟視無睹或知之甚少的。針對這種情況,教師應指導學生留心觀察生活,通過觀察去認識生活,理解生活,思考生活,增進感悟。在寫作教學中,教師要打破寫作在規(guī)定的時空內完成的做法,在時間上給學生以查閱資料、調查生活、接觸社會的余地;在空間上走出教室,走向圖書館,走向社會,走向生活,去開發(fā)生活資源,去親身體驗生活,逐步積累生活經驗,積累審美情感體驗,學會把真善美的感悟提升為自己的世界觀、人生觀,讓寫作表現真實的自我,真正成為心靈的窗口。教師要善于將課堂進行延伸,根據小學生特定年齡階段的身心特點、興趣愛好以及生活體驗經歷,對課堂教學內容進行進一步拓展。同時,教師要努力構建充滿生活場景的“第二課堂”模式,作為課堂教學的有益補充。通過生活化教學模式,提高教學質量,讓學生更好地掌握語文知識。
五、開展生活實踐活動
要想實現小學語文教育的生活化,還必須實現從“書本世界”向“生活世界”的還原,使學生在“書本世界”中感受“生活世界”。如此,才算得上是實際意義上的生活化教學。例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走上街道,用眼睛去細心觀察街邊發(fā)布的廣告語中存在的不規(guī)范用字的信息,并且能夠對其進行糾正。如此一來,就可以幫助學生了解更多的語言文字知識,使其能夠提升書寫的規(guī)范性。不僅如此,還可以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社交能力與語言溝通能力。這樣,在“語文化”的生活中,學生體驗到了語文學習給生活帶來的幫助和樂趣,使學習語文與生活運用相互促進,共同提高。小學語文教學需要回歸到生活中去。只有生活,才是小學語文教學的源頭活水,我們需要在自己的教學級實踐中,真正實現小學語文教育的生活化。
六、語文作業(yè)生活化
在布置語文作業(yè)時,某些教師保持以往的思維觀念,習慣布置抄寫、背誦課文等作業(yè)。誠然這能在一定程度上鞏固知識,但是長時間會讓學生生厭,能力也得不到提高。開展生活化教學要求將生活融入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作業(yè)是其中一個很重要的環(huán)節(jié)。若要布置短期性作業(yè),語文教師可安排學生觀察、記錄生活中有哪些助人為樂的事情、父母朋友生活中的事情及個人的情緒變化等,用語言表達出來。若要布置長期性作業(yè),語文教師則可安排學生注意觀察生活中存在的真善美現象及大自然中的現象。比如,學生可挑選自己喜歡的植物種子,將種子種下去,每天都觀察植物的生長變化,并做好記錄。在一個月、兩個月甚至更長時間后,再安排學生進行總結和討論,匯報作業(yè)成果,這樣能讓學生對大自然賦予生命的真實意義有更加真切的感受。
結語
一切教學活動只有通過生活才更有效,將生活化教學模式引入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能優(yōu)化教學,讓語文課堂更富有活力,也能培養(yǎng)小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與實踐能力。小學語文教師要努力研究生活化教學方法,豐富教學內容,創(chuàng)設貼近生活的教學情境,全面提高小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陳艷.生活化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新課程學習,2014,(9):40-41.
[2]孫海英.語文教學,源于生活:關于小學語文教學生活化研究思考[J].課外語文,2015,(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