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慧玲
【摘 要】在小學階段,二年級語文在學生的讀書經(jīng)歷中有著特殊的意義,它有承前啟后的作用,在經(jīng)歷了一年級的懵懂后,進入二年級孩子們才算真正開始感受語文的魅力。二年級是語文學習的奠基階段,因此教師應通過適當?shù)慕逃侄魏徒虒W方式,構建高效的語文課堂,保證學生對知識的吸收和消化完整,在保證學生健康成長和快樂學習的基礎上,完成既定的教學目標。
【關鍵詞】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22-0193-01
引言
隨著教育改革深入,對小學語文教學提出了轉變教學方法,更新教學觀念,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新要求。為了使學生在有限的課堂時間獲取到更多的知識,小學語文教師就要結合學生特點和語文教材內容,不斷優(yōu)化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從而使學生更好地融入小學語文教學中,有效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效率。
一、小學二年級語文教學課堂現(xiàn)狀
1.課堂氛圍過于枯燥。
在目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原本活力四射的小學生在課堂上顯得十分呆板,對于教師提出的問題也不太積極,究其原因,課堂的教學氛圍十分枯燥,導致大部分小學生都提不起學習興趣,即使面對自己感興趣的內容,也很難積極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從而導致課堂教學的質量難以得到保證。
2.教師教學手段單一。
受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影響,教師在語文課堂上的教學模式單一。大部分教師在教學時主要是讓學生讀生字、生詞,然后讀課文,最后再檢查學生的閱讀情況以及對生字生詞的掌握情況。這樣的教學方式對小學二年級的學生來說是不可取的,因為他們的思維還處于發(fā)展期。如果教師長期采用這種教學模式,學生不僅會覺得語文學習的過程枯燥乏味,還會限制學生的思維發(fā)展,使課堂教學的效率難以得到提升。
3.學生注意力不集中。
對于二年級學生而言,其思維還沒有建立初步模型,對于事物的好奇度很高,這就導致在注意力上,這些學生無法保持始終如一,這也是高效課堂構建中的一大難題。小學生天性好動,在上課時不能集中注意力聽講,對于課堂上教師所講的內容基本上是左耳聽右耳冒,可想而知學生的知識掌握程度能有多少了。“走神”現(xiàn)象是當下課堂教學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問題,而對于自制能力較差的小學生而言,更是容易在聽課的時候,眼睛就看到了窗外,進行課堂討論的時候就與同組人員談起了無關話題。
二、小學二年級語文高效課堂教學策略
1.布置預習任務 提高學生自學能力。
對于小學二年級語文課程,學生預習主要是對課文內容和字詞的提前了解。由于小學二年級學生自學能力有限,這就要求教師指出預習要點,提供方法指導,明確預習要求,同時發(fā)動家長進行監(jiān)督,鼓勵學生間的互相請教和交流。教師在安排學生方備課預習應注意的是,要重視二年級學生知識結構和身心發(fā)展的階段性特點,同時要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則,分梯度安排預習任務。例如:《秋游》一課的教學中,給予學生的指導和要求如下:一,對課文里的生字標記,參照課后生字表和字典給生字注音;二,挑選最感興趣的字組詞或編故事;三,根據(jù)拼音讀課文,談一談你有哪些發(fā)現(xiàn);四,你可以做到以上的哪些任務就盡力去做吧;五,課堂上與同學們分享你的預習所得。通過以上方式,將簡化課堂上的導讀環(huán)節(jié),給予學生更多的主動學習機會,同時給教師預留了解決重難點問題的時間,利于高效課堂的建立。
2.結合教材內容 創(chuàng)設課堂情境。
由于小學生理解能力有限,在日常生活中接觸到的事物也有限,因此造成學生不容易理解語文知識中的一些內容。為了達到高效課堂教學,教師就要結合教材內容,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課堂情境,使學生在真實情境中學習知識,這不僅有利于學生的理解,更能加深學生的記憶,拓寬學生知識面。但是在創(chuàng)設語文教學課堂情境的過程中,要注意結合學生理解能力,避免出現(xiàn)學生不能理解而浪費課堂時間的情況。例如,在講授《雷雨》一課時,教師可以結合該文口述描繪出雷雨降至前情境,借助多媒體為學生放映與雷雨有關的一些圖片,還可以普及一些雷雨天氣應該注意的安全事項,使學生能夠在教師創(chuàng)設的背景下,更好地理解該課文,從而達到教學目標,同時還能潛移默化的進行安全教育。
3.利用信息技術激發(fā)興趣 培養(yǎng)科學情感。
以《郵票齒孔的故事》課文為例,教師可以通過Flash動畫,將有齒孔的郵票撕開過程和無齒孔郵票的撕開過程進行對比播放,讓學生最為直接的體會到課文內的描述。二年級的學生對于動畫的熱衷度十分高漲,當教師在講臺上放映這類動畫時,學生的興趣會被高倍激發(fā),不僅對所學課文有所了解,更對教師能夠做出他們喜愛的動畫而興奮,這也是在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情感。如此的高效課堂,學生的收獲不僅在語文內容上,為學生的信息技術課甚至以后會學習到的物理等課程都買下了伏筆。
4.寓教于樂 增強課堂趣味性。
寓教于樂是師生都喜愛的一種教學模式,在輕松而有趣的活動氛圍中,學生可以充分展示自己的能力,教師也可以將課堂上單調枯燥的教學內容融入到學生的游戲中,從而讓學生在游戲中收獲知識,使其真正做到學有所獲,學習玩樂兩不誤。由于二年級小學生好勝心都很強,他們在游戲時都十分認真。熱烈而濃厚的學習氛圍也使學生的精神高度集中,他們都唯恐自己出現(xiàn)失誤而影響小組成績。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讓學生體會到語文學習的趣味性,還有效地培養(yǎng)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增強了學生的集體榮譽感。
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教學以二年級作為一個重要分界點,在這個關鍵階段要完成對學生語文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為學生引導出一條適合個人發(fā)展的學習之路,貫徹實施高效課堂是有效路徑。高效課堂開展對于推動小學語文教學的進步發(fā)揮著多種推動作用,也督促著小學語文教師不斷學習教育教學知識,不斷增強自身素質。
參考文獻
[1]王曉丹.小學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現(xiàn)狀及思考.內蒙古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
[2]范文芹.小學語文教學策略研究與實踐[J].中小企業(yè)管理與科技(上旬刊),2015(04):294.
[3]劉如芬.新課改后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實踐探究[J].讀寫算,2014(14):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