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春婷
【摘要】早期閱讀是指幼兒從口頭語言向書面語言過渡的前期閱讀準備和前期書寫準備,它的目的在于幫助幼兒認識圖書和文字,培養(yǎng)對圖書的興趣,掌握一定的閱讀技能等。幼兒期是語言發(fā)展的最佳期,抓好這個時期的早期閱讀有助于幼兒口頭語言向書面語言地順利過渡。教師在此過程中的引領指導作用就顯得尤為重要。
【關鍵詞】早期閱讀 指導作用
【中圖分類號】G61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13-0210-01
早期閱讀不同于完全意義上的閱讀,充其量只是一種前期閱讀準備和前期書寫準備。它是由特殊的讀者運用特殊的閱讀技能對特殊的閱讀材料進行加工、理解的過程。在這一過程當中,教師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精心、正確的指導和選材對幼兒的早期閱讀發(fā)展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
一、教師在早期閱讀中的作用之一——選擇教材、選擇時空
1.材料的選擇
在早期閱讀活動中,教師應根據(jù)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有的放矢地為幼兒提供大量的有具體意義的、形象的、生動的閱讀材料,并擺放在幼兒容易拿到的地方,讓幼兒自由的選擇閱讀材料,自主地進行感知、體驗、探索。
在為幼兒提供閱讀材料時應注意三點:(1)圖畫色彩鮮明、容易吸引幼兒的注意。(2)與幼兒生活有關,圖畫內(nèi)容簡單具體有趣,能讓幼兒有興趣看下去,并讓幼兒有發(fā)揮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的機會。(3)文字正確優(yōu)美、朗朗上口,句型短而重復。4、最好在看的同時能讓幼兒自己動手操作。
2.時空的選擇
早期閱讀活動重在為幼兒提供閱讀經(jīng)驗。為幼兒創(chuàng)設良好的閱讀環(huán)境在幼兒閱讀活動中至關重要。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滲透閱讀內(nèi)容,為幼兒提供閱讀機會和場所就顯得十分重要。
二、教師在早期閱讀中的作用之二——明確目標、組織活動
教師可以根據(jù)早期閱讀教育的目標,有計劃、有目的的對幼兒的閱讀能力繼續(xù)系統(tǒng)地培養(yǎng)。
1.設計合理的閱讀活動結構
一般來說,小班一開始要從教師先讀、師幼共讀慢慢過渡到幼兒自己閱讀。在師幼一起讀的過程在進行討論、歸納。中班幼兒可以先獨立閱讀,然后在師幼共讀的過程中通過教師的提示和提問加深理解,教師還可圍繞閱讀重點開展繪畫、游戲等活動以鞏固幼兒的閱讀成果。大班同樣有幼兒自己閱讀和師幼公讀活動,與小、中班相比,其不同之處在于在閱讀前后可以加上較為正規(guī)的文字認讀活動,開始了由運用口頭語言向運用書面語言的過渡。
2.形成由畫面感知轉向文字感知方式
作為一種前期書寫準備,教師還要通過早期閱讀使幼兒逐漸識別部分漢字,認識口語與文字的對應關系。隨著漢字學習的積累,在閱讀中由畫面感知轉向文字感知,這是幼兒從早期閱讀向正規(guī)而成熟的閱讀過渡的關鍵。
3.注意圖書閱讀指導中的提問技巧
提問的恰當是否是教師進行閱讀指導成敗的關鍵。在實踐中應注意以下幾點:
(1)抓住故事情節(jié)線索,緊扣人物心理活動設計問題
幼兒在看圖書時,常常把畫面割裂開來,缺乏對整個故事的理解。因此,要通過提問幫助幼兒將前后畫面聯(lián)系起來。如閱讀故事《小刺猬學時髦》時,通過“小刺猬想學什么”、“它怎么會想到燙卷刺的”、“燙了卷刺后發(fā)生了哪些事”、最后小刺猬對媽媽說什么等等,幫助幼兒理清故事情節(jié)線索。
(2)根據(jù)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個體差異設計問題
對剛入園的幼兒,設計的問題一般比較簡單。如閱讀《早上好》時,先讓幼兒看書,然后提出“安安看見了誰”、“小公雞對安安說什么”等問題,從而達到了讓幼兒有順序地翻看圖書、人人開口的目的。在幼兒對閱讀產(chǎn)生興趣后,提問則偏重于對閱讀方法的指導。
(3)有淺入深地設計提問
在圖書閱讀指導中,應遵循幼兒的認知發(fā)展規(guī)律,注意有淺入深地設計提問,如閱讀故事《怪貓》時,提問“這是什么”、“怎么只有腳沒有頭”、“這是誰的腳?”等問題,引導幼兒由易到難不斷思考。
三、教師在早期閱讀指導中應遵循的幾條原則
對幼兒的早期閱讀指導應遵循以下幾條原則:
1.教師與幼兒、幼兒與幼兒之間互動的原則
師生關系、同伴關系是早期閱讀教學活動的重要構成因素,幼兒閱讀興趣的產(chǎn)生,閱讀能力的發(fā)展離不開與閱讀內(nèi)容、閱讀方式、閱讀交往等的相互作用。
在閱讀中采用師生共讀、師生交流、同伴交流的方式,發(fā)展幼兒的閱讀技能,使幼兒產(chǎn)生閱讀的愉悅、快樂之感。
2.面向全體幼兒的原則
根據(jù)每個幼兒都能主動發(fā)展的規(guī)律,觀察、分析,綜合評價幼兒不同的閱讀水平能力,靈活采用因材施教的指導方法,使每個幼兒的閱讀水平在原有基礎上都有提高。
3.表揚、鼓勵的原則
幼兒喜歡戴“高帽子”,其實鼓勵本身是一種教育手段,它能使幼兒閱讀學習的外部動機轉化為內(nèi)部動機,在培養(yǎng)閱讀過程中,采用語言鼓勵、動作鼓勵、物質鼓勵等間接方法,激發(fā)幼兒的閱讀的積極性,讓幼兒在閱讀中體驗成功,產(chǎn)生自信,使幼兒愿意閱讀。
4.合理運用看、聽、說、講的原則
指導幼兒學會觀察圖畫的內(nèi)容,聽教師按畫面的內(nèi)容,故事情節(jié)進行講述,幫助幼兒在理解內(nèi)容的基礎上,嘗試著把理解的圖畫內(nèi)容講出來,在模仿的基礎上,啟發(fā)幼兒創(chuàng)造性地編講故事。
5.因年齡而異的原則
孩子間的差異客觀存在,怎樣促使每個孩子在原有的基礎上提高,并不斷縮小相互間的差距呢?供參考的做法有:(1)為不同層次的幼兒設計難度不同的問題,盡量使每個幼兒獲得成功的體驗。(2)問題涉及的范圍盡可能廣一些,使幼兒能從各個方面回答。能力強的幼兒可多講一些,能力弱的幼兒可少講一些;(3)當幼兒回答不出時,可以提出輔助問題進行引導,拓展幼兒思路;(4)經(jīng)常讓幼兒圍繞一些問題展開討論,使幼兒人人參與。
早期閱讀的教育對幼兒的教育所具有的影響非同一般,它可以陶冶幼兒的情操,也是幼兒成長的必要與關鍵。教師在培養(yǎng)幼兒早期閱讀時還要與家長密切配合,共同搞好對幼兒早期閱讀的指導工作,為幼兒將來的發(fā)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李季湄馮曉霞《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解讀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3.
[2]周兢《早期閱讀發(fā)展與教育研究》,教育科學出版社,2007.5.
[3]周兢余珍有《幼兒園語言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