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小艷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13-0058-02
隨著初中語文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三維目標中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維度目標愈發(fā)得到廣大教育同仁和專家學者的重視,對學生的人文情感教育在語文學科中的占比得到有效提升,學科教學在凸顯工具性的同時,將人文價值和情感教學提升到空前的高度。但是,我們也應該正視當下語文課堂教學中在情感教育方面的問題所在,著力研究在應試教學環(huán)境下如何來改變和扭轉落后現(xiàn)狀.但是我們更應該在高度關注語文工具性的同時必須重點強化人文性教育,要摒棄單純地分解文字、剖析文章結構的淺層次教學策略,不斷向體會文章情感、共鳴人文價值等高層次的教學目標挺進。因此,初中語文教學需要著力分析當下的課堂教學現(xiàn)狀,并探索出有效的情感教育策略,為提升學生的核心人文素養(yǎng)作出不懈地努力。
一、初中語文情感教育現(xiàn)狀分析
1.“分數(shù)至上”觀念依然一統(tǒng)天下
盡管語文教學的觀念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但是“分數(shù)至上”觀念依然根深蒂固深入人心,甚至主宰著廣大教師的教學方向?!胺謹?shù)代表一切,看數(shù)據(jù)說話”生命力極其強盛。受“應試教育”的影響,語文教學重在工具性的落實和強化,輕視人文性在學生終身發(fā)展的重要性,這一點在教師和家長身上尤為突出。而這種思想雖然與教育方針和教學目標背離,但是還是被家長和教師灌輸給學生并影響著一代代學子,學生則變成了應試掙分的機器,當然他們也就不再過多考慮人文情感對自己的重要意義了。
2.“應試工具”觀念依然風頭盛行
基于“分數(shù)至上”的教學觀念,語文教育工作者往往會格外重視語文學科工具性的發(fā)揮和落實,而忽視語文人文價值的挖掘和提煉,在教學中往往只會關注字詞句段等基礎知識的分析和訓練,追求基本知識的利益最大化,教給學生分析文本結構以及理解句子含義,對文本言外之意的東西領悟體驗得不夠到位,甚至不甚了了。這樣一來,師生學習語文的目的變得狹窄,以掌握文章主旨、句段關系、字詞運用、語法修辭等知識為主要目的,約束了學生們的想象空間,使語文失去的教育人的價值。
3.“教師主體”觀念依然根深蒂固
客觀現(xiàn)實中,我們的語文教師依然以教學主體自居,忽視學生主體意識的培養(yǎng)和落實。面對日新月異的初中語文教改形式,初中語文教師需要的不僅僅是過硬的教學業(yè)務素養(yǎng),更需要具備強烈的人文教育理念和生命責任意識,而且需要將這些思想貫穿在教學的始終,一定要真正落實“學生主體”意識,以培養(yǎng)充滿創(chuàng)新能力的個性化語文人才為教學的重要任務,讓學生在活躍的語文教學情境中培養(yǎng)自己的獨立思考能力,進而讓自己的情感跟上并達到文本需要達到的高度,并能創(chuàng)造性地提升自己的情感素養(yǎng)和人生價值觀念。
二、語文情感教育的實施策略探究
1.創(chuàng)設情感教育氛圍,在情境中實施教育活動
⑴利用音頻材料,培植個性體驗。音樂在初中語文情感教育中的作用非常巨大,能有效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情緒,有利于學生思維品質的培養(yǎng)。比如,教學人教版初中語文八年級課文《桃花源記》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視頻《春天的桃林》,讓學生欣賞畫面并聆聽舒緩優(yōu)雅的古箏曲,讓學生在美輪美奐、動聽悅耳的音樂中陶醉自己的身心,從而在音樂的情境中想象作品的美妙畫面,尋找和作者感情的共鳴和切合點,使學生能夠體驗桃花源和諧甜美的環(huán)境,感悟作者以及百姓的和平安寧的生活希冀。
⑵利用多媒體增加課堂內(nèi)涵
初中語文教師需要與時俱進,將多媒體技術有機融合在語文課堂教學之中,再現(xiàn)作品描繪的生活場景,讓學生、老師和文本進行有機互動,在與多媒體計算機、音視頻、網(wǎng)絡、自媒體等多種教學資源交流中再現(xiàn)具體可感的情景,進而增加課堂的教學密度、寬度和深度,這樣可以有效地調(diào)動各種感覺器官,讓學生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融合作者的情感價值關鍵,不斷促進學生的情感養(yǎng)成和價值提升。
2.注重悅讀悅心,在閱讀中實施教育活動
情感教育很大程度上就是通過多元化的閱讀來展開教學的,初中語文教師需要針對不同的文本采取多樣化的閱讀手段,根據(jù)文本的意境情境的不同在語音、語速、語調(diào)等方面進行吟誦朗讀,在教師的示范引領之下充分挖掘文本內(nèi)蘊進行情感教育,通過文本和師生的閱讀和融合,感悟作者情感,體驗語文的美育價值和獨到魅力。同時可以進行角色扮演和角色誦讀,借助表演形式和大家共同分享情感方面的收獲。這樣將課堂變成表演的舞臺,讓每一個學生變成表演者和欣賞者,從而在閱讀中達到賞心悅目的情感教育效果。
3.立足生活實踐,在作文表達中促進情感教育
初中語文教學中的習作教學也是培養(yǎng)學生情感意識的重要途徑。但是,當下的學生作文,千人一面千篇一律非常普遍,作文材料干癟無趣沒有生命力,看上去就是失去靈魂的文字而已。歸究其原因就是在于學生對生活和素材沒有情感的投入和生命的體驗。因此,教師需要引導學生走進生活,用自己靈動鮮活的情感觸角去感悟生活的真實滋味,通過對生活的觀察感悟體驗和提煉,真正感受到來自生活本真的樸素情感,進而通過自己的筆觸來表達真情實感,用自己積極的心態(tài)去觀察生活、感悟生活、表達生活和美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