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光寧
【摘要】《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钡Z文教學中,習作教學往往成為我們許多語文教學的瓶頸。作為教學的引導者、合作者、探究者的我們要善于引領學生自主尋找生活的樂趣,點燃習作的激情,才能在以后的語文習作教學中風生水起!
【關鍵詞】樂趣 體驗 訓練 習作激情 習作熱情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29-0193-02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钡珜嶋H教學中,往往是一談起習作,學生就頭疼,甚至有的同學說:“習作難,難于上青天?!毖劭粗约旱膶W生抓耳撓腮,絞盡腦汁,還是寫不出作文。有些同學即使寫了,有的也只是三言兩語,或者東扯葫蘆西扯瓢,亂寫一氣,難以成文。那么如何突破習作教學的瓶頸?
一、細致觀察,在生活中體驗,點燃學生習作的激情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陸游的這首詩告訴我們從書本上得到的知識畢竟比較膚淺,要透徹地認識事物還必須親自實踐。作文教學要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老師要引導學生把目光投向自己熟悉的領域,在那些司空見慣的現象中捕捉對自己有所觸動的信息,然后把自己瞬間的感悟記下來,把自己想說的話用語言表達出來。通過留心周圍事物,激發(fā)學生觀察生活的興趣,教學生在生活中寫文章,寫生活中的文章,才會有話可寫。一位哲學家也曾經說過:“當我們順應天性來做事的時候,一切將變得非常簡單?!币虼俗寣W生走進生活,去感受生活,讓學生充分參與在活動和生活之中,在有了激情,有了感受,有了材料,這樣才會變“要我寫”為“我要寫”。要知道,一走出教室,他們就走進了五彩繽紛的大千世界。他們是會看、會動、會想的精靈。因此,教師應引導他們把看的、動的、想的結合起來,鼓勵他們拿起手中的筆去抒寫目之所閱、足之所至、手之所及、心之所得,讓豐富多彩的生活成為學生習作的源泉,使學生樂寫、會寫!葉圣陶先生也曾說過:“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源泉豐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竭?!睂W生生活越豐富,習作內容就越飽滿。學生的習作應該是以多姿多彩的生活為基礎,更不能離開學生真真切切的生活。作為老師只有細心地去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生活,才會讓學生有下筆如神之感覺,才會讓學生傾吐真實動人的內心體驗,才能將生活中的涓涓細流在學生的筆下汩汩流淌,真正地達到了“我手寫我心”的境界,激活他們的情感、點燃他們習作的激情。
二、日積月累,在閱讀中思考,培養(yǎng)學生習作的興趣
“平時靠積累,考場憑發(fā)揮”,積累素材是學生面對寫作的一個重要對策,素材是文章的血肉。許多學生由于平時不注意積累素材,每到作文時就去搜腸掛肚,或者胡編或者抄襲。解決這一問題的方法是積累素材。平時有條件的可帶著攝像機、錄音機、深入觀察生活、積極參與生活,并與寫生、寫日記、寫觀察筆記等形式,及時記錄家庭生活、校園生活、社會生活中的見聞。記錄時要抓住細節(jié),把握人、事、物、景的特征。這樣,有了充實的素材自然就能夠言之有據、飽滿充實了。寫出的文章也就有血有肉。閱讀是寫作的基礎,廣泛的閱讀能積累素材,拓寬視野,提高文學素養(yǎng)。不論你是閱讀試卷上的閱讀理解還是報紙、雜志或者其他一些課外書籍,遇到了一些較好的素材不妨做個有心人,可以自行摘錄上面的事例,專門準備一個作文素材本,這樣自己沒事時可以翻看。當然閱讀切不可進入誤區(qū),閱讀的目的很多,寫作只是其中一種,無論我們老師還是家長千萬不能過分強調閱讀對習作的重要性,給學生買書不是作文指導書,就是優(yōu)秀作文選,很少看到買文學名著,為了閱讀而閱讀。并且閱讀偏偏不能讓寫作立竿見影,不要說舉閱讀之“一”而反寫作之“三”,舉十反一都難。一而再,再而三的不能實現預期目標,必然產生對閱讀的懷疑,懷疑之后就是怨恨。由愛轉恨之后,非但無助于寫作水平的提高,連閱讀也將走上死地。我們積累決不是自己寫作時抄人家的只是學別人的語言特色而已,抄襲的話永遠提不高,不妨引用積累的同時去思考,思考如何應用事例并出新,這樣才有收獲。
三、樂于表達,在訓練中成長,提升學生習作的熱情
人們常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老舍也曾經講過這樣的話:“寫日記是學習寫作的‘基本功。最好的竅門就是‘每天必寫,‘天天拿筆,哪怕是寫幾十個字也好?!焙芏嘀骷乙捕际菑膶懭沼涢_始,逐步走上創(chuàng)作道路的。因此在平時的教學中我一直堅持要求學生們寫周記,寫日記,開始學生們都是帶著應付作業(yè)的心態(tài)每天記錄流水線,毫無表達情感的痕跡,一周兩周,一學期,兩學期……慢慢的一部分學生形成了寫日記、周記的習慣。因為要寫日記,同學們就要對周圍的一切事物進行細致的觀察。天長日久,觀察和分析生活的能力就愈強了。當然作為教師要指導學生如何寫日記、周記來表達他們的對某件事情的看法,或盡情宣泄自己的情感是至關重要的。比如寫觀察日記。觀察日記是對日常生活進行經常性的細致觀察所作的記錄,它可以一日一記,也可以數日一記;可以寫一個人、一件事、一樣物品、一個活動,也可以只寫一個側面、一個場景、一個細節(jié);可以寫成一篇完整的文章,也可以只寫一個片段,非常靈活。比如給學生布置日記最——的人(事)題目時,為了讓學生學生有話可寫,我先慢慢引導:同學們,從出生到現在,每天都在發(fā)生著大大小小的事,這些事可能是你自己做過的,經歷過的,親眼見過的,也可能是你聽說過的,有些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地淡忘了,但還有一些事情卻深深地刻在你的腦海中,至今久久不能忘懷。這些事都是最——的人(事)。這樣慢慢調動孩子們內心的真情實感,表達了真情實感,語言就自然生動形象了,真情流露的語言,才是最生動最精彩的語言。當然,寫日記的方法要因人而異,但只要堅信:“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只要老師們有一顆平常的心,對學生的日記能持之以恒地耐心輔導,相信學生在老師們的正確指導下,所有的學生都會喜歡上寫日記,并且日記也會成為學生寫作道路上一道亮麗的風景。
參考文獻:
教育部.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2]高生明.語文教師應寫好“下水作文”[J].素質教育論壇(上半月),2009(4).
[3]世界著名心理學家皮亞杰的《教育科學與兒童心理學》山東師范大學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