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當今社會,人們對合格教師最渴望的特質無非就是課程上得好,學生管得嚴,這不是教師的全部素養(yǎng)。在這個日趨專業(yè)化的社會,教師不僅應該具備高尚的職業(yè)道德素養(yǎng),還有具有豐富的學科知識素養(yǎng),高超的課堂管理素養(yǎng),必要的教育科研素養(yǎng)和合作交流與創(chuàng)新的素養(yǎng)。教師的工作是一項復雜的系統(tǒng)工程,必須具備多方素養(yǎng),方能有機會從教育新手、骨干教師、優(yōu)秀教師、名師最終邁向專家型教師。
關鍵詞:教師;職業(yè)道德;教師素養(yǎng)
“教師”最初指年老資深的學者,如《史記?孟子荀卿列傳》:“齊襄王時,而荀卿最為老師?!焙髞戆呀虒W生的人也稱為“老師”。如金代元好問《示侄孫伯安》一詩:“伯安入小學,穎悟非凡兒。屬句有夙性,說字教師驚老師。
“教師”這種職業(yè),引來過很多比方。是蠟燭,是春蠶,是園丁,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然而,隨著社會的進步,時代的發(fā)展,有些比喻已經出現了時代局限性,似乎作為老師,一定要以一方犧牲換一方的快樂,有些許悲壯。教師的工作對象是學生,是活生生的個體,教師的工作也是一項復雜的系統(tǒng)工程。真的不像警察那樣一心破案;教師真的不像科學家,一門心思搞研究;教師真的不像醫(yī)生,診斷病情加上開處方……教師需要具備多方面的素養(yǎng),才達到“教師”最低“配置”。
一、高尚的職業(yè)道德素養(yǎng)
教師肩負著培養(yǎng)社會主義接班人的偉大重任,同時肩負這偉大祖國繁榮昌盛的歷史使命。這份職業(yè),要求教師去忘我投身于教育事業(yè),要求教師重奉獻,要求教師無私地去愛。教師本人應是學問和品德的表率,是學生直觀的被模仿者,是學生效仿的不二選擇,所以職業(yè)道德素養(yǎng)是教師素養(yǎng)的靈魂、核心。這就要求為師者,首先要具備完善的人格,要從道德情操、思想覺悟上堪為師表,以良好的職業(yè)道德風尚讓學生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以人格影響人格,以素質造就素質,真正成為學生學習的楷模。愛是一切教學的基礎?!皭廴苏?,人恒愛之”,就說明了愛在平時教學中會產生巨大的反饋作用。上海特級教師于漪對教師職業(yè)的終身感悟是:作為教師,奉獻是他們的天職。汶川大地震的時候,為學生獻出生命的老師就有譚千秋、袁文婷、張米亞、湯宏等老師,他們無愧萬世師表的稱號,是教師行業(yè)的榜樣,這些都詮釋了教師必須具備高尚的奉獻精神。廣大的教師只有具備高尚的職業(yè)道德,言傳身教,銳意開拓,積極進取,才能在平凡的崗位做出不平凡的事跡??鬃釉f“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也是這個道理。
二、豐富的學科知識素養(yǎng)
廣義的教師是泛指傳授知識、經驗的人,狹義的教師系指受過專門教育和訓練的人,并在教育中擔任教育、教學工作的人。不論廣義或是狹義,教師都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具備專業(yè)知識素養(yǎng)來不得半點虛假?,F行的教育教學改革,無一例外地要求改進教師的“教”,從而推動學生的“學”。要成功的完成教學任務,首先要精通所教學科的知識,對自己所教學科的全部內容有深入的了解。“資之深,則左右逢源”,也正是這個道理。在瞬息萬變,日新月異的形勢之下,競爭就凸顯在人才方面的競爭。人才的競爭歸根結底就是教育的競爭,說白了就是教師專業(yè)素養(yǎng)的比拼。在這個日趨專業(yè)化的社會,教師這個行業(yè)也要順應潮流行走于天地間。教師質量高低直接關系到教學目標實現的程度。因此教師自身素質這個問題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不能還懷著“給學生一滴水,老師要有一桶水”的舊觀念,因為如今的孩子認知水平也因為自身開闊的眼界而提高了起點,作為教師始終要有知識的緊迫感,無論教材怎么編,課程怎么變,教師必須是一個知識的擁有者,教師只有不斷的、持續(xù)地去參加培訓,自我增值,鉆研才能提高自己的專業(yè)知識水平和教學水平,才能對自己教授的科目有百分百的信心,才能提高課堂教育教學的效率。
三、高超的課堂管理素養(yǎng)
課堂管理是藝術。課堂管理的有效性是課堂管理的關鍵所在?!叭齻洹笔钦n堂管理的前提。備好教學目標,然后整堂課圍繞目標而展開教法,備學生,備教法,甚至備好開場白?!扒椤笔亲钅軌虼騽尤说?。包含著感情去講授課程,配合著富有感染力的語調,時而快,時而慢,抑揚頓挫,讓學生不會聽覺疲勞,也不會抓不住重難點。
教師對于學生上課時用身體語言反饋出來的信號要能精準駕馭。比如當孩子目不轉睛,微笑,身體微微前傾,說明學生的興趣在維持中,并且效果都是令人滿意的,這是積極的信號;反之,學生表現出目光呆滯,心不在焉,玩弄學具、手指,這些消極信號說明了學生興趣全無,或早已掉隊。教師此時要分析,是學生對老師的授課方式感冒還是對授課內容沒興趣。有時候,及時地進行調整,還是有機會出現“大團圓”局面。
四、必要的教育科研素養(yǎng)
從教育新手、骨干教師、優(yōu)秀教師、名師最終邁向專家型教師,甚至教育家,沒有哪一個階段可以跳過科研。不要總是把教育科研看成太過于高大上,它其實有兩個層面:一是教研活動,有例行之嫌;二是專題研究,由固定的個人或集體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重點探求一種規(guī)律或一種現象,是高層次的教研。
教育科研是一條促進學校改革和發(fā)展的一種生產力,教育科研甚至是有效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方式。故此,在近幾年教學改革的大潮中,很多學校確立了“科研興?!钡暮陚ツ繕耍沟媒逃蒲性谙阮^學校呈現出生機勃勃的現象。
時下的教育不能只憑一張嘴,一支粉筆,更多的要依賴科學的決策。教育科研之所以越來越突顯它的地位,是由于下面兩個因素:一是教育與社會的關系越來越密不可分。教育是為社會服務的,因此教育的水平、規(guī)模、目標、內容、模式等方面要有科學的決策可依。二是社會日趨專業(yè)化,各行各業(yè)人才輩出,光靠傳統(tǒng)的教育模式難以適應新時代的要求,因此國家負有重任,要培養(yǎng)出與社會要求相匹配的人才,素質要提升,理念要更新,模式要先進和科學并進。這一系列都可以稱之為“改革”,因此,教育科研是時代的呼喚。
基于上述,墨守成規(guī)的老一套,顯然不能適應新形勢下的發(fā)展。要解決教育教學中遇到的問題,教師就要研究。研究始于問題,每學年若只是簡單的評比論文獎項,太過膚淺,教師還是缺乏研究的實踐過程。所以學校應該多組織教師研究課題,但首先要考慮這個課題是否對提高教學質量有利。
五、主動的合作與創(chuàng)新素養(yǎng)
對于教師而言,合作是多方面的,有教師與教師的合作,有教師與家長的合作,有教師與領導的合作,有教師與學生的合作,有教師與社會的合作。這個社會是需要合作的社會,教師這個行業(yè)也是如此。一個教師如果具有高瞻遠矚的智慧,就應是一個善于合作,善于調動幫助他成長的各方面因素的教師。教師只是工作群體的一員,理應具有與同事合作溝通的能力。教師之間也會存在知識結構、思維方式、認知能力的差異,每個教師都會有自己獨特的風格,教師正可以通過合作交流,取長補短,更好發(fā)揮各自寶貴的教學資源優(yōu)勢。教師的工作對象是活生生的人,教師與學生之間需要進行精神溝通,以便引導學生向積極健康的方面成長。教育雖然大部分在學校完成,但教育的影響涉及家庭和社會。所以教師還應具備與家長、社會有關人員溝通合作的能力,從而形成合力,共同成長。一個不善于合作交流的教師,是不會有多大出息的。
綜上所述,教師是促進教育發(fā)展的中堅力量,教育發(fā)展勢必成為推動社會進步一股強大力量。在新形勢下,努力讓自己具備上述是素養(yǎng),因為那些是作為教師的——最低“配置”。
作者簡介:
吳佩華(1976- ),女,廣東江門人,廣東省江門市新會區(qū)平山小學教師,小學高級教師。主要研究方向:小學英語課程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