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春好
【摘 要】當下,小學語文課堂依然存在不少問題,不僅僅是老師授課比較辛苦,學生聽課也很痛苦,更嚴重的是學生在這樣的語文課堂中不能夠學到充分的知識,沒有得到進步和發(fā)展。我們必須樹立正確的教學理念,立足于學生的主體地位,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正確引導學生進行課堂活動,從而真正體現(xiàn)課堂教學的高效性。筆者在本文結合多年的教學經驗,就如何構建小學語文課堂談幾點自己的見解。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21-0183-02
在20世紀上半葉西方的教學科學化的運動中出現(xiàn)了有效教學的理念。其實,一個有效的教學不僅要有科學教學的基礎,還要能夠用有效科學的方法來研究。當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模式多種多樣、各有特色。一個顯著的共同特點是體現(xiàn)了“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新時期,教師應該認識到教學有效性提升的重要性,在教學中按照新課程標準的具體要求,去尋找提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質量有效對策。
一、轉變教師角色,明確的課堂目標
隨著素質教育的推進,對教師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師要改變傳統(tǒng)的以教師為中心的角色,要為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和進步樹立服務的意識。在語文課堂上,教師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質,做好角色的轉變,用一種活潑富有個性的教學形式進行教學,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自己做好引導者和組織者的角色。同時,我們要認真研讀《標準》,在制定教學目標的時候,要嚴格按照《標準》的要求對照執(zhí)行。首先,教學目標的定位要難易適中,要充分考慮到三維目標的統(tǒng)一。知識與技能、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過程與方法這三個方面同等重要,缺一不可。再次,教學目標的制定也要兼顧好、中、差三個層次。根據因材施教原則,教學目標的制定也要因人而異,不同層次的學生要求達到的目標也各不相同,要避免一概而論。此外,還要明確每節(jié)課教學的重點與難點,不要胡子眉毛一把抓;體會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困難之處,重點加以突破;合理地講練,每節(jié)課都要有比較深入的信息反饋與調整,確保每節(jié)課中目標的達成度。
二、培養(yǎng)學習興趣,創(chuàng)造自由寬松的學習環(huán)境
在實際教學中,小學語文教育工作者必須通過多元化的角度來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促進和學生之間的有效互動,積極構建融洽的師生關系。自由寬松的學習環(huán)境是學生充分思維的必要條件,給學生充足的自由思維的時間,是體現(xiàn)學生主體地位,促進學生自行探究和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的保證。教師要避免提出問題后學生無思維時間馬上回答的現(xiàn)象??朔W生的學習時間安排安全受教師控制,學生主動獲取、形成、發(fā)現(xiàn)知識過程的學習時間被忽視的傾向。改變學生缺乏自我選擇學習的機會、缺乏自主學習的時間、在學習活動中處于被動的狀態(tài)。還要修改教學時間的機械平均分配,既缺乏靈活性又不利于教學內容安排和學生學習活動的連續(xù)與完整的刻板程序,從而在學習環(huán)境上給予提高課堂有效性的保證。
三、推進教學改革,優(yōu)化課堂教學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小學教師應注重學生主體地位的突顯,實現(xiàn)課堂教學的不斷優(yōu)化,讓學生能夠對語文學習充滿濃厚的興趣,為其今后的語文學習打下基礎。課堂教學的優(yōu)化首先需要教師將教材內容與課堂問題進行巧妙的結合,給學生提供充足的思考機會與空間,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進行語文知識的學習,可以增強學習的目的性,能增強教學的有效性。其次,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該遵循小學生的思維規(guī)律,注重對學生理解能力的培養(yǎng),讓其了解到語文知識的豐富多樣的特點,進而對學生的寫作提供幫助。在教學中教師還可以借助多媒體去豐富教學方式,幫助學生拓寬眼界。比如在講解《魯濱遜漂流記》這一文章時,學生可能對文中所講述的環(huán)境及主角處境不甚熟悉,教師可以利用相關的視頻增強學生對這篇文章講解內容的了解,更好的感受文中主人公的思想動態(tài)。
四、觀察學生動態(tài),把握反饋信息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通過教學的反饋信息來檢查自己的教學效果,找出教學目標的差距,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營造最佳的教學狀態(tài),提高講課質量。首先,要觀察學習情緒。在課堂上,教學的成功與否會通過學生的情緒反應第一時間表現(xiàn)出來,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學生聽課時的神態(tài)、表情和動作等反應。其次,傾聽朗讀問答質疑獲取反饋信息。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朗讀是教師獲得教學反饋信息的主要途徑,朗讀、問答以及質疑是教師最常采用的教學手段,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認真傾聽學生朗讀課文,與學生進行問答,回應學生的質疑。然后,分析書面練習取得反饋信息。在教學環(huán)節(jié)告一段落或一節(jié)課結束時,通過學生的書面練習后,給教師提供重要的反饋信息,并給教師提供必要的教學參考。最后,課后交談征詢獲得反饋信息。教師要利用多與學生交流,通過交談或征詢意見的方式,探究學生對課堂教學的反應,根據這些反饋信息為后來的備課和教學奠定良好的信息基礎。
五、引導自主嘗試,合作探究
讓學生自主學習是組織教學活動的基本理念,教師要從前臺退到后臺擔起了導演和策化者,幫助學生確定學習目標、學習內容,選擇適合自己學習的方法。學生以小組形式參加學習,他們在共同的目標下進行學習的分工,這就為每個學生提供了參與和表現(xiàn)的機會,形成了主動參與與互幫互助的局面。在教學時,教師把學習的任務一布置,各小組長就帶領大家共同學習、討論,然后各組代表匯報本組合作學習的情況。在此基礎上,看哪個小組討論得最好,介紹得最生動,提出的問題最有思考價值。這樣的合作,就把個體之間的競爭,轉化為小組間的競爭,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與競爭意識,還有助于因材施教,給每個學生提供展示的機會,讓每個學生都得到發(fā)展。特別是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在學習遇到障礙時,同小組的伙伴都焦急萬分,生怕他的掉隊會影響了本小組的競爭。于是,大家紛紛不厭其煩地耐心相幫。當看到伙伴進步,同小組人都會露出開心的笑臉。
“教學有方,卻無定法”,適合的才是好的。我們需要強化學習,學習名師,學習先進教學模式教學方法,但我們不能盲從。我們要不斷的更新自身的教學思想及觀念,摒棄傳統(tǒng)教學中的陳舊觀念,實現(xiàn)科學教學策略及教學方式的創(chuàng)新與踐行,提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質量,讓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獲取更多有用的知識,努力達到小學語文教學的現(xiàn)代化、素質化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宋睿.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有效性的方法分析[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2014,(33):209.
[2]楊小銀.如何提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吉林教育,2015,10:107.
[3]楊紅晴.小學語文閱讀課堂有效教學研究[J].劍南文學(經典教苑),2011,08: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