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建忠
【摘要】實施新課程改革后,為加強學生高中物理學習能力,廣大一線高中物理教師對各種教學方式方法做了深入研究和實踐,認為新課程改革下在高中物理教學中合理運用恰當的導入方法,有利于提高學生對物理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知識水平,還能抓住學生的好奇心,調動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興趣與動手能力,幫助學生提高思維能力,有助于提高課堂學習效率。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學中實施導入教學,是提高學生學習能力的重要手段,是本文需要進行探討的問題。
【關鍵詞】高中物理 課堂導入 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16-0182-02
高中物理學科所具有的特征,使很多學生都心生恐懼,很多物理知識點若學生沒有嚴謹的邏輯能力和較強的思考能力,就無法有透徹的認識與理解,所以,對于大部分學生而言,對物理學科是缺乏學習興趣的,在這種狀態(tài)下物理學習效果也就可想而知。鑒于此種情況,課堂導入就變得尤為重要,我們應該充分利用這一環(huán)節(jié),集中學生的學習思想,對學生產生極強的學習吸引力。
一、把握好課堂導入的目標
老師要清楚地意識到學生在課堂上的重要性以及不可忽視的地位,即課堂的主體,課堂導入的存在主要是為學生而服務的,將學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到課堂上,使學生對物理知識產生想學的欲望。所以,在課堂導入教學部分,老師首先要掌握學生的不同情況,例如,認知程度、喜歡的事物等。例如,針對《摩擦力》這一節(jié)內容實施課堂導入的時候,我們都知道摩擦力在實際生活中是無時無刻都存在的,假設老師把“神舟五號”中存在的摩擦力拿出來做例子,導入教學內容的話,這樣因為學生對于“神舟五號”的認知比較少,僅僅是經過廣播、媒體的報道,這樣一來學生在理解上就會感覺有難度,然而假如老師列舉握筆的時候,筆和手之間存在的摩擦力,車在運行的時候,輪胎與地面之間存在的摩擦力等,這些與學生實際生活常接觸的例子,會使學生對“摩擦力”的概念有個初步的認知。
二、有效結合實驗
高中物理知識具有科學性、實驗性,高中物理教學與實驗教學的聯(lián)系密切,不難發(fā)現,在高中物理中知識教學與實驗教學比重不分伯仲。高中物理的課程一般都和實驗有聯(lián)系,而實驗也是物理教學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為了更好地進行物理新課的導入,物理教師可以運用實驗法進行導入。實驗法的運用可以讓學生更加清晰直觀地了解到物理現象,從而輕松地掌握物理知識。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物理教師可以根據物理實驗的優(yōu)點對學生進行適當的引導,通過物理實驗的現象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促進學生的學習,從而提高學生的物理水平,使教學效果更加明顯。
例如,在講解“凸透鏡成像”這節(jié)物理內容前,教師可以先在課堂上進行一個有關凸透鏡成像的小實驗,通過實驗現象一點點地進行物理內容的講解,引導學生進行思考,讓學生能夠容易理解該節(jié)教學內容。又如在進行“彈力”概念這節(jié)內容的講解時,物理教師可以讓學生對一個充滿氣的氣球進行擠壓,之后松開手發(fā)現氣球瞬間彈出去。然后在進行該節(jié)內容的講述,從而能夠讓學生對該節(jié)知識掌握得更加牢固。實踐表明:實驗法是導入物理新課非常重要的一個方法,也是效果非常明顯的一個方法。
三、抓住物理學科應用特點
物理學科與現實社會之間有著深刻的關聯(lián),人類生活、社會生產、商品貿易等等方面都滲透或運用了物理知識及現象規(guī)律。教師在物理課堂導入方法的運用中,就可以借助物理學科的應用特點,通過設置現實案例,創(chuàng)設生活場景的形式,運用情景式導入方法,進行新課教學的鋪墊和導入工作。如“氣體分子動理論”教學中,教師抓住該節(jié)課教材內容與現實生活中“物體的味道”之間的密切聯(lián)系,通過設置生活場景的形式,借助投影儀及電子白板等教學器材,營造了“在房間里聞到廚房里飯菜飄來的香味”的生活氛圍,將高中生引入到教學場景氛圍之中,成為其中的“一份子”,內心形成認同感,從而為新課講解提供堅實情感“基石”。
四、創(chuàng)設教學問題
正所謂“有了疑問才有了接下來的思考與學習”。學生的學習規(guī)律都是建立在最開始的疑問基礎之上的,正是在疑問的推動下,他們自身關于學習的興趣與積極性得到了最大限度的發(fā)展,探究、得出正確結論的興致也就越顯得迫切,而這正是他們充分發(fā)揮自身主觀能動性、實現對所學知識點深刻認知與了解的最佳契機。如,在教學“機械能守恒定律”這一知識點時,我就在課堂導入中為學生進行了如下的實驗演示:懸掛起一個小球,將其拉到鼻尖,隨后將其釋放。雖然小球保持來回擺動的狀態(tài),卻始終再也碰不到鼻尖。學生很好奇,開始交頭接耳,為什么搖擺的小球碰不到鼻尖了呢?好奇心漸起,心緒也都由各自忙著的事中很好地轉移到了對這一現象的探究與討論之中。如此,筆者再趁勢導入新課,自然就能取得很好的課堂導入效果,真正促使學生將全部的學習注意力都集中到課堂知識的學習活動之中。
五、借助學生互動與生成教學法動態(tài)形式導入物理課
物理課程知識的導入不僅僅在課堂開始之前,物理課程教學的過程中,每個分支的知識點也需要教師做好有效的銜接和引入工作,進而促進物理課堂的有效開展.而在課堂知識導入的過程中,教師就可以借助學生的力量來推動課程教學。在新課程改革下,教師改變了傳統(tǒng)的機械化講授的模式,在物理課程教學過程中與學生進行互動的探究,而整個探究過程中教師就可以借助學生的提問來引出新的知識,進而根據學生的學習需求有效的開展生成教學,使得物理課程導入教學能夠按照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來有效的進行,進而保障物理課程知識教學能夠充分的滿足學生學習的需求。
六、結語
實現高中物理課堂的高效就需要教師用心去構建課堂教學結構,重視導入的重要性,正確認識到導入的積極作用,通過采取靈活的導入方式將學生帶入到學生感興趣的情境中。教師作為課堂教學導入有效性的關鍵,不僅要在思想上重視課堂導入,教師自身還需要提升自身的能力,總結并記錄有效導入的方法,并將其有效與高中物理課堂結合,有效提高學生物理興趣,提升物理成績。
參考文獻:
[1]周靜.新課程背景下高中物理課堂導入教學問題探討[J].湖南中學物理,2017(8).
[2]李春杰.淺談高中物理課堂導入有效性的對策[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7,11(2).
[3]楊振環(huán).高中物理課堂導入的各種方式[J].中外交流,201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