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朝珉
【摘要】網(wǎng)上評教活動是當前高校教學評價的主要形式,但是,大多數(shù)高校的評教指標體系仍然以教師為中心,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的參與積極性逐漸降低,評教效果不明顯。本文結合當前高校評教體系構建的現(xiàn)狀,對基于學生主體視角的高校學生評教指標體系的構建進行分析,旨在最大化的增強評教體系的效果。
【關鍵詞】學生主體視角 高校 學生評教指標體系 構建
【基金項目】黑龍江省教育廳2017年度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一般課題“東北農(nóng)業(yè)大學學生評教指標體系改革研究與實踐”(SJGY20170107)。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26-0039-01
引言
當前,隨著教育體制改革的腳步不斷加快,高校教學評價活動已經(jīng)逐漸成為衡量教學質量的主要手段。很多教育工作者認為,教學評價活動已經(jīng)不單純是一項教學質量輔助保障機制,而是一項能夠提升大學教學水平的根本制度。[1]所以,很多高校都在不斷完善教學評價機制,但是在評教指標的設置中,很多學校都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使評教系統(tǒng)不能發(fā)揮其最大作用。因此,只有結合現(xiàn)存問題,逐漸構建起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評價指標體系,才能更好的發(fā)揮其保障作用。
一、高校學生評教指標體系構建中存在的問題
(一)指標構建的重點不正確
當前,大多數(shù)高校的學生評教一級指標都被設定為教學方法、教學態(tài)度、教學效果和教學內(nèi)容,具體為:教學態(tài)度誠懇,思路表達清晰,與學生的互動意識比較強等等。顯然,這些內(nèi)容都是圍繞教師的“教”,而對學生的學習效率和效果沒有很好體現(xiàn)。而對于教學活動來說,其最終目標就是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專業(yè)能力和綜合素質,因此,學生是教學中的主體,應該在教學評價指標中體現(xiàn)出來。所以,當前高校教學評價指標主體不正確,因此不能實現(xiàn)其預期效果。
(二)高校教學指標設計不參考學生意見,評價活動強制性明顯
當前,高校的教學評價指標一般都是由高校主管教師來進行設計的,通常只體現(xiàn)一個人或者一組人的想法,沒有征求學生的意見,很多指標都是參考其他學校的評價指標設計的,明顯與學校實際教學要求不相符,大大限制了評教效果的發(fā)揮。另外,為了讓學生都參與到教學評價活動中來,高校往往采取一些限制手段,強制學生完成評教活動,比如,如果不進行評教,就不能選課,也不能查詢成績,所以,這種強制評教活動使很多學生不滿學校規(guī)定,甚至對評教出現(xiàn)抵觸情緒,顯然與評教系統(tǒng)設置的初衷相背離。
二、基于學生主體視角的高校學生評教指標體系構建的必然性
(一)能夠有效體現(xiàn)“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
所謂“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就是指一起教學活動都要圍繞學生這一主體展開,在教學評價活動中也是一樣,要從學生的角度對評價指標進行設計,通過學生實際的教學效果來評價教師教學水平。顯然,這一理念充分體現(xiàn)了學生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符合新時期教學改革的要求。[2]因此,基于學生視角的高校學生評教指標體系更加具有人文性,學生的主體地位被凸顯出來,因此,有利于更好的發(fā)揮教學評價系統(tǒng)的作用。
(二)與素質教育要求的教學模式相適應
在某種程度上,教學模式和評教機制二者是相互呼應的。從傳統(tǒng)教學模式來看,教師在課堂上占據(jù)主要地位,因此,評教指標的設計更突出教師的教學手段、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能力,而學生在課堂上表現(xiàn)的較為被動,因此,在評教指標的設定中幾乎沒有關于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價內(nèi)容。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化,新時期素質教育要求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在課堂教學中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因此,在新時期的評教指標設計中必須要以學生為中心,將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態(tài)度和學習效果作為重要參考。而基于學生主體視角的高校學生評教指標體系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強調(diào)了“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因此,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
三、基于學生主體視角的高校學生評教指標體系構建的有效策略
(一)針對學生的思維對指標進行設計,提高學生的接受能力
在教學評價活動中,學生是評價主體,因此,在對評教指標進行設計時,不但要考慮學生的評價能力和水平,還要保證學生能夠很好的理解,并進行客觀判斷。簡單來說,就是學校在對評教指標進行設計時,要結合學生的性格和心理特點,使用學生能夠理解,能夠接受的“語言”,最好是設計一些教學實例,讓學生更愿意主動花費時間來進行教學評價,而不是采用“任務驅動式”評價方式,讓學生不得不去評價。另外,要想更好的發(fā)揮評教體系的作用,學校還要設置適量的開放性問題,讓學生結合自己的所思、所想進行回答,學校以此為基礎不斷完善教學和評教指標體系,提高評教工作的整體質量。
(二)對評價內(nèi)容進行科學設計,突出指標的易評性
事實證明,高校學生評教指標設計的越復雜,學生的主動參與度就越低,而指標設計的越符合學生的思維特點,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就會提高。因此,學校在對評教指標進行設計時,要采用更加通俗易懂、更加直白、簡潔的語言,以學生的性格特點為參考,設計出學生更容易接受的評教指標體系。另外,在具體指標的設計中,也要遵循“適度”原則,即文字敘述不宜過多,也不能太少,避免文字太過籠統(tǒng)和抽象,學生不容易理解。只有緊緊依靠高校教學實際情況對評教指標進行設計,才能保證學生的評價更加客觀,更加符合真實情況。
(三)以學生為中心展開評價工作
從當前高校學生評教活動現(xiàn)狀來看,其評教目標一般被設定為:發(fā)現(xiàn)教師教學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進一步提高教師教學質量。而很少有學校將學生的教學效果納入評價的范圍之內(nèi),使得學生的參與性并不高。因此,高校在對評教指標進行設計時,要更多的考慮學生的學習效率,可以在原有的指標體系的基礎上進行擴建,加入與學生有關的一級指標,比如:學習態(tài)度、學習習慣和學習行為等,具體可以表現(xiàn)為:學生的學習興趣比較高、學習效率提升、舉一反三的能力加強等等。這種評教指標體系的構建才更加全面,既涉及了教師的“教”,又包含了學生的“學”,以此能夠更好地適應學校教學的要求,有助于高效教學質量的提高,從而最大化的發(fā)揮評教體系的作用。
四、結語
盡管很多高校都在不斷完善學生評教指標體系,但是總體上還不夠全面,在指標設計上,對教師的教學內(nèi)容評價內(nèi)容過多,很少有體現(xiàn)學生的學習效果等方面的內(nèi)容,沒有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因此,高校要想更好的發(fā)揮評教指標體系的作用,就要對評教系統(tǒng)進行優(yōu)化,建立起基于學生主體視角的評教指標體系,保證評教結果更加真實、客觀、全面。
參考文獻:
[1]龔月紅.基于學生視角的大學學生評教指標體系調(diào)整研究[J].南京醫(y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06):268-272.
[2]胡雙丹,趙舒穎.基于學生主體視角的高校學生評教指標體系構建[J].文教中心,2017,(05):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