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豐智, 黎小秀, 廖 瓊, 張 勇
(廣東省東莞市婦幼保健院 兒科, 廣東 東莞, 523000)
本研究探討兒童膽汁反流性胃炎(BRG)合并幽門螺桿菌(Hp)感染的病情變化,現(xiàn)將結(jié)果報告如下。
選取本院2012年1月—2017年12月門診具有胸骨后及劍突下的上腹部脹痛或燒灼感、晨起口苦,噯氣、反酸及嘔吐等癥狀持續(xù)4周以上并行胃鏡(日本OlympusGIF-XP260N型和GIF-V70型)檢查的898例患兒。胃鏡輕柔置入并避免有劇烈的干嘔動作,進入見胃底胃竇黏膜充血水腫或脆性增加,如呈現(xiàn)黃綠色染的黏膜或附著大量的黃綠色膽汁斑黏液糊,胃鏡在胃內(nèi)保持靜止不動1 min以上仍見膽汁反流,并觀察是否合并胃、十二指腸等處潰瘍等。排除既往有胃及肝膽手術史、近1月服用抗生素、抗酸劑及皮質(zhì)類固醇激素或非甾體抗炎藥者,共計BRG 151例,發(fā)生率15.3%, 其中男、女分別為91、60例,年齡3~17歲,平均(9.22±3.57)歲,病程4周~1年。
1.2.1 患兒臨床分度: 患兒臨床癥狀不影響日常生活為輕度; 有癥狀但可忍受,部分影響日常生活為中度; 癥狀嚴重影響日常生活為重度[1]。
1.2.2 患兒膽汁反流和組織病理學分級: 按胃鏡下表現(xiàn)將膽汁反流程度分為: Ⅰ度: 僅見少量黃色泡沫從幽門口涌出和/或黏液糊呈淡黃色; Ⅱ度: 從幽門口涌出黃色泡沫和/或黏液糊呈黃綠色; Ⅲ度: 黃色泡沫從幽門口大量或持續(xù)性涌出涌出或胃內(nèi)滿布黃綠色黏液[2]。胃鏡檢查時隨機取3塊胃竇處黏膜組織, 1塊用作床邊Hp快速尿素酶試驗(RUT)(珠??说峡萍脊?,余2塊采用10%甲醛固定后送病理科切片, HE染色后行病理學檢查。由副主任以上病理醫(yī)師進行胃黏膜組織的病理切片閱片及診斷,觀察黏膜炎癥活動性、炎癥程度、淋巴濾泡增生、間質(zhì)水腫、胃小凹增生、黏膜淺層血管擴張、固有膜內(nèi)平滑肌纖維增生以及是否存在腺體萎縮、腸化生及Hp感染等改變情況,前9項指標均按病變程度分為正常及輕、中、重度4個等級,采用Dixon評分法記為0~3分[3]。
1.2.3 Hp感染判斷與分組: 所有病例均已行13C尿素呼氣試驗(UBT) (北京優(yōu)你特藥業(yè)公司),結(jié)合RUT及病理組織學檢查結(jié)果,其中任一項陽性判為Hp陽性組,否則判為Hp陰性組[4]。
2組BRG患兒在發(fā)病年齡和性別構(gòu)成方面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 但就診時臨床表現(xiàn)的嚴重程度有顯著差異(χ2=6.159,P<0.05), Hp陽性組更多表現(xiàn)為中度以上。見表1。
表1 Hp陽性組與Hp陰性組BRG患兒臨床資料比較
與Hp陰性組比較, *P<0.05。
2組BRG患兒胃鏡下膽汁反流程度比較有顯著差異(χ2=6.547,P<0.05), 陽性組反流程度重于陰性組,而合并癥情況則無顯著差異(P>0.05)。膽汁反流程度與臨床癥狀表現(xiàn)具有顯著正相關性(P<0.05)。見表2。
表2 Hp陽性組與Hp陰性組BRG患兒胃鏡下表現(xiàn)比較
與Hp陰性組比較, *P<0.05。
2組BRG患兒胃組織活檢病理組織學在胃黏膜炎癥活動性、淋巴濾泡增生、胃小凹增生、黏膜淺層血管擴張方面比較有顯著差異(t=2.094、2.084、2.746、2.475,P<0.05), 后2項呈反向變化特點,但在炎癥程度、間質(zhì)水腫、固有膜內(nèi)平滑肌纖維增生、腸化生、腺體萎縮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Hp陽性組與Hp陰性組BRG患兒胃病理組織學改變比較
與Hp陰性組比較, *P<0.05。
據(jù)報道[5]BRG約占慢性胃炎的12.3%, 兒童BRG多為原發(fā)性,與胃排空延遲、幽門開放、胃-幽門-十二指腸協(xié)調(diào)動作、十二指腸壓過高、逆蠕動增多等胃腸運動功能失調(diào),以及促胃液素、神經(jīng)降壓素、腸胰高血糖素等激素分泌紊亂有關[6]。在腸道內(nèi)以膽鹽形式存在的膽汁酸反流入胃后脂溶性增強,導致胃黏膜通透性增高,使氫離子逆向彌散刺激肥大細胞釋放組胺以促進胃酸分泌,同時刺激胃竇G細胞分泌促胃液素,促胃酸分泌并使幽門括約肌松馳,進一步加重黏膜屏障損傷和反流[7]。膽汁酸通過多種炎癥因子共同參與損傷胃黏膜,包括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白三烯和環(huán)氧化酶-2等; 長期作用可誘導胃黏膜細胞凋亡或壞死,促進其腸化生,參與癌前病變和促癌過程[7-9]。
全球有超過50%人感染Hp, Hp感染甚至被視為一種傳染病,可導致慢性活動性胃炎、消化性潰瘍、胃黏膜相關淋巴組織淋巴瘤和胃癌等嚴重并發(fā)癥, WHO國際癌癥研究機構(gòu)更將其定為Ⅰ類致癌原。發(fā)展中國家的兒童是感染Hp的高危人群[10], 感染后一般難以自發(fā)清除而致終身感染[11]。作者參照更新的Hp感染診斷標準發(fā)現(xiàn)BRG患兒感染率近2/3, 同時Hp陽性組的臨床癥狀和膽汁反流程度均較陰性組重,且二者呈正相關(P<0.05)。同時,行胃組織病理學分析也發(fā)現(xiàn), Hp陽性組胃黏膜炎癥活動性更明顯,其中淋巴濾泡增生差異則印證其是兒童Hp感染后的特征表現(xiàn)[12], 胃小凹增生、黏膜淺層血管擴張的差異呈反向變化特點,與后者體現(xiàn)的保護作用意義有關[13], 但2組在炎癥程度、間質(zhì)水腫、固有膜內(nèi)平滑肌纖維增生、腸化生、腺體萎縮等方面無顯著差異,可能與兒童病程普遍偏短等相關。所以, BRG患兒的Hp感染與膽汁反流相互加重病情,應予以重視,為其制定合理的治療方案[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