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學階段,在筆者看來就像“小麥的拔節(jié)期”。學生吸收知識的速度極快,成長的速度也極快,他們的變化肉眼可見。作為學校,我們的工作職能就是滿足學生的成長需求,給他們各種“營養(yǎng)”。當然給予學生營養(yǎng)的途徑不能僅僅就課堂教學這一條。在這里筆者結合我校的實踐心得給出建議,為了實現(xiàn)中學的教育教學目標,我們需要積極開發(fā)中學校本教材,積極開展校本教學。本文就對此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中學;校本教材;開發(fā)方法
在學校教育教學實踐中,如果將目標定位為“知識”,那么學生的學習場所自然會定位在“課堂”、學習資源自然會定位為教師輸出。在筆者看來,如果我們將學生的學習目標定位為發(fā)展,將學校的職能定位為教育,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學生的學習場所變得開闊,可以應用的資源也變得豐富。對于中學生來說,顯然后一種方式,更適于他們的發(fā)展。那么,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如何才能提供后一種教育模式呢?筆者認為除了開展好課堂教學,還需要開展好校本教材的開發(fā)與應用。下面筆者就將對此進行分析。
一、 應用好家鄉(xiāng)資源
“最美不過家鄉(xiāng)水”,在中學生的內心世界中,也有濃郁的鄉(xiāng)土情結。在筆者看來,課堂教學也好,校本教學也好,生活氣息濃厚的資源往往可以調動起學生的鄉(xiāng)土情結,讓學生對于學習活動生成親和感,最重要的是讓學生擁有情感。如,本人任教學校,學生層次參差不齊,學生普遍知識面窄,但這里田疇交錯,民風古樸,古跡尚存,是一處自然資源和歷史文化資源都較為豐富的地方。為此,我?guī)ьI學生,將學習的目光由學校課堂投向家鄉(xiāng)美麗的大自然、田園沃野、歷史古跡和遺存文物以及父老鄉(xiāng)親豐富的物質精神生活,充分挖掘周圍的文化資源,在這個過程中,中學生也會擁有成熟的情感與思維。
二、 應用好閱讀
其實在筆者看來,教無定法。在教學實踐中,我們要注意“有教無類”。尤其是在校本教學中,我們更要注意開放、自由、興趣學習氛圍的打造。在中學生參與的學習活動中,“無法有時勝有法”。在這里筆者提出的建議是,應用好閱讀也是開展校本教學的好方法之一。一個人的學生時代,除了課堂學習之外,閱讀書籍應占重要的位置。因為書籍為我們構造了一個繽紛的知識王國、生動的情感世界。古人云:“松聲、澗聲、琴聲、鶴聲……皆聲之至清者,而讀書聲為最?!倍?,時代的飛速發(fā)展使知識經(jīng)濟已見端倪,我們越來越認識到讀書的重要。因為,讀書是積累、是儲藏,是汲取前人認識生活,認識社會,認識自然的精華。
三、 幫助學生形成愛國、愛家情感
校本教學不同于人們認知中的第二課堂,它不是知識教育的組成之一。在學校教育教學實踐中,我們要注意對其進行區(qū)分,二者關注的知識點是不同的,二者的教育教學目標也是不同的。如在中學校本教學中,家國天下情懷就是主要的內容之一。當然愛國應從愛家鄉(xiāng)開始,于是我們決定開發(fā)《可愛的家鄉(xiāng)》這本教材,本教材詳細介紹了本地區(qū)的地質面貌、主要河流、氣候狀況、野生動植物資源、傳統(tǒng)節(jié)日。為了讓擴大學生的視野,我們在每節(jié)課后增添了一些與主題相關的小知識,如:常識、諺語、古詩、民謠等,教材的內容十分豐富。
四、 融入安全教育
在校本教材內容中,往往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內容,那就是生命教育、安全教育。在筆者看來,對比起安全來說,其他內容都會變得不重要。生命對于每一個人只有一次,在同學成長的過程中,磕碰在所難免,有時一次細小的違規(guī)行為、一次不經(jīng)意的大意,會給我們留下終生的遺憾,安全問題關系到每一位學生的身家性命,關系到每一個家庭的幸??鞓?,安全教育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有我們教育者心中紅燈常亮,學生的生命綠燈才會得到保障。
五、 有管理、有方法、有執(zhí)行
任何活動的開展都要落實這三點。在中學校本教學中,我們要注意抵御應試教育的影響,要注意讓活動落實到實效?;诖?,為了更好地落實課程開發(fā)實施,我校還專門成立了校本課程領導小組,由校長親自任組長。主管教學的副校長擔任副組長,教導處成員、各學科組長和備課組組長為組員,落實專人負責,職責分明。成立了課程審議委員會,制定校本課程審議制度,由教導處實行人本管理,充分發(fā)揮全校教職工的民主決策作用,確保優(yōu)質、高效地進行校本課程開發(fā)。
六、 豐富多樣的教學活動
在這里筆者所說的豐富的教學活動,既包含“教活動”,也包含“學活動”。學活動是由教活動誘發(fā)的,而學活動又會推動教師積極地開展教活動。在校本教學開展過程中,我們要注意從教入手,落實學。每學期學校都要組織教師開展豐富多彩的校本研討活動,通過公開課、示范課、學習交流等活動,更好地探索校本實施的有效途徑和實施方法,總結校本課程實施過程中產(chǎn)生的問題,大家群策群力,本著“邊實施邊建設”的原則,努力完善這幾門課程。再有還要積極地課外的實踐活動,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和社會交往能力等;在情感態(tài)度上,學生的學習興趣濃厚,自主探究、團結協(xié)作的意識增強,科技意識、環(huán)境意識等也隨之逐步樹立,學生的綜合素質明顯提高。
七、 組建教學隊伍
在我們倡導學生參與合作學習之后,我們也在反思自己的工作氛圍與工作模式。通過反思我們得出結論,要想開展好工作,我們還需要“團隊”。在校本教材開發(fā)過程中,我們也可以先組建教學隊伍。由學校領導親自引領,成立由校長、優(yōu)秀任課教師以及學科專家和課程專家共同組成的領導小組,負責校本教材開發(fā)和實施的領導工作,并明確責任到個人,采取分工合作的方式。不僅有專業(yè)帶頭人的領導,還要有優(yōu)秀的教師以及課程專家。
綜上所述,中學生正處于發(fā)展最快速的階段。作為教師我們不僅僅要關注學生在課堂中的學,還需要關注學生課堂之外的學,我們不僅僅要關注學生知識的學,還需要關注學生素養(yǎng)的養(yǎng)成。通過不斷地實踐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積極開發(fā)校本教材是非常適宜的培養(yǎng)方法和途徑。
參考文獻:
[1]劉良華.校本行動研究[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2.
[2]李世春.校本課程與校本教材的主要區(qū)別[J].天津教研網(wǎng),2007.
作者簡介:
陳勁松,重慶市,重慶市豐都第二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