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語文作為一門基礎學科,對學生各項能力和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語文也是一門社會性很強的學科,學好語文不僅意味著學生需要掌握好課本的理論知識,同時學生還需要能夠在現(xiàn)實生活中熟練地應用語文知識,并在實踐的過程中提高自身的語文素養(yǎng)。隨著我國教育體制的不斷改進和完善,傳統(tǒng)的小學語文教學模式已經(jīng)不能滿足提高學生各項語文能力的教學要求。本文作者通過對目前小學語文教學現(xiàn)狀的困境與不足進行研究分析,提議教師采用創(chuàng)新性教學模式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語言習慣、語文應用能力和理解能力。同時教師通過為學生布置開放型課下作業(yè),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樂趣和學習興趣。
關鍵詞:小學;語文;創(chuàng)意課堂
一、 小學語文教學現(xiàn)狀
學生在小學階段的性格特點是活潑好動又坐不住的。學生在這個階段的學習中,對課堂的趣味性要求很高。然而我國語文教育的教學手法過于單一和枯燥,學生往往在課堂上體會不到學習語文的樂趣。很多教師相比于耐心培養(yǎng)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往往更加關注學生的語文成績是否優(yōu)秀以及布置的語文作業(yè)是否完成。小學階段的學習過程中,學生經(jīng)常需要面對期中考試、期末考試、階段性測驗、中考等等許多大大小小的考試,之后教師又會通過按照考試分數(shù)從高分到低分進行班級排名、年級排名等。這就更加造成了學生教師以及家長過分重視學生的考試成績,而忽略學生的語文能力和語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同時很多學生心理也會形成一種“我語文成績不好說明我學習能力不夠”的扭曲思想,因此打擊了學生語文學習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并導致學生語文學習興趣的降低。
二、 創(chuàng)新性教學模式
(一) 學生自主學習式
我國傳統(tǒng)的語文課堂教學方式都是以教師講課為主,學生輔助教師進行教學并根據(jù)教師授課內(nèi)容結合課本記錄筆記。然而,這不利于學生自主學習和自主思考習慣的培養(yǎng)。很多學生因此認為上語文課只需要認真聽講就可以取得不錯的語文成績,而不積極參與到課堂的教學活動當中。學生在進行語文學習時,也僅僅依靠教師的引導進行學習,很多學生因此會放棄自主進行語文思考。這就導致了很多學生只學會了語文知識的表面現(xiàn)象,而不能深入理解所學內(nèi)容的本質,因此也不會在所學語文知識的基礎上進行舉一反三的思維拓展。為了改善這一現(xiàn)狀,教師在進行語文教學的時候可以嘗試讓學生在課堂上做主角,教師可以作為引導和輔助的作用。例如,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課本預習作業(yè),讓學生在預習課文的時候進行自主思考課文內(nèi)容,并根據(jù)課本內(nèi)容提出三個不同的問題,課上教師可以讓學生將學習所遇到的問題進行全班一起討論。在課堂討論的過程中,可以有效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語文思考能力,并且同時加深學生對課文概念的深入理解。學生只有在自主動腦筋去思考相關語文問題的時候,才能有效鍛煉學生的語文能力和理解能力。
(二) 交流互動式
目前的傳統(tǒng)語文課堂過于重視語文理論知識的教學,例如,課堂上教師經(jīng)常通過朗讀生詞、朗讀課文和解釋課文意思的方式來進行教學,往往會忽略與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很多學生認為教師的教學手法單一枯燥,因此上課很容易會出現(xiàn)走神和學習效率低下的情況。因為學生在不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的情況下,激發(fā)學生對所學內(nèi)容進行思考和深入理解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所以教師在進行教學活動時,應該盡量多地讓學生參與到課堂中來,為學生創(chuàng)造開口說話的機會,鍛煉學生的語文思維能力。例如,課堂上教師可以讓學生自發(fā)在講臺上為學生和教師講解生僻詞匯的發(fā)音、寫法和造句用法,還可以讓學生帶領全班進行課文朗讀等等方式。
三、 培養(yǎng)學生語文能力和語言習慣
(一) 即興語文演講
教師只關注學生課本理論知識的掌握情況,雖然能夠有效保證學生的成績,但不利于學生語文應用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畢竟語文是一門應用型課程,學習語文的本質也是為了讓學生在個人生活和學習生活中能夠更好地運用語文語言并達到更好地與人溝通和交流效果。教師在進行語文教學時,適當讓學生進行語文即興演講可以鍛煉學生的語文思維和語文應用能力。例如,教師利用每天上課的前5分鐘讓學生在講臺上訓練自己的表達能力,學生演講的內(nèi)容可以是向大家講述一個跟語文課本相關的小故事或者自己對課文某一個具體知識點的觀點和看法等。適當為學生安排跟語文課本相關的即興演講可以有效促進學生思考課本所學的內(nèi)容知識。同時,演講還能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并鍛煉學生的心理素質。
(二) 班級語文朗讀比賽
為了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并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語言習慣,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班級朗讀比賽。首先朗讀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語文水平,尤其是針對一些語文基礎相對薄弱的學生,很多語文功底偏弱的學生突出表現(xiàn)就是不會大聲朗讀課文,因此學生從訓練自己的語文朗讀開始,許多學生能夠在朗讀課文的過程中形成一定的思考力。同時語文演講一樣,大聲朗讀語文課文能夠使學生的腦神經(jīng)處于極度興奮狀態(tài),刺激并促進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的深入理解。
(三) 排練課文小話劇
教師可以通過安排學生按照語文課文內(nèi)容來編排一個語文小話劇,并在班級進行表演展示。例如,教師在進行課文《狐假虎威》的講解時,可以讓學生結組進行話劇表演,學生可以一人扮演狐貍,另一人扮演老虎,剩下的同學可以自行選擇想要扮演的小動物群眾。學生依靠課本為主要輔助材料,依照課本表演的同時,學生還可以適當增添一些帶有自己個性的創(chuàng)意元素,將課本枯燥的文字內(nèi)容通過生動形象的話劇方式呈現(xiàn)給班級同學,讓大家在樂趣中學習語文知識。這樣能夠讓學生親身體驗深入人物角色中,從而體會到課文人物的感情并深入理解作者寫作的用意等等,促進學生間的溝通和語言表達能力。
總而言之,語文學科是每一個科目的學習基礎,如果學生學不好語文,那在學習其他科目的同時也會遇到很多困難和問題。而學習語文的最初階段就是小學,學生在這個階段雖然活潑好動又容易坐不住,但學生在這個階段也是塑造能力最強的時候,因此教師在進行語文教學的時候要充分結合學生不同的性格特點差異性,制定適合學生的學習計劃和教學方案,通過創(chuàng)新型教學模式,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思維并提高學生的語文應用實踐能力。
參考文獻:
[1]姚少福.淺談小學二年級語文教學中的師生互動[J].中國校外教育,2017(02):51-52.
[2]汪賽.小學二年級語文高效課堂教學策略的研究[D].渤海大學,2014.
作者簡介:
楊薇,湖南省永州市,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區(qū)富家橋鎮(zhèn)何仙觀完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