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清 秦濤
摘要:當今的初中生,他們敏感、吸收快,求知欲強,他們有開闊的視野,解放的個性,突出的“自我”和富于“經(jīng)營”的頭腦,這些特征是當代初中生的優(yōu)點,但同時也有令教育工作者感到憂慮的隱患。從年齡特征來講,初中生正處在青春萌動的花季、雨季。這些特征交織在一起可以看出初中生是最能讓人看到成長欣喜的群體,初中生們更需要人們的引導和輔助,尤其是我們教師的引導。
關(guān)鍵詞:健康的心態(tài);善待學生;心理健康
以健康的心態(tài)善待學生,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師自己必須心理健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zhì)。怎樣提高教師自身心理素質(zhì),以健康的心態(tài)善待學生呢?我們做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努力:
一、 加強自身學習與品德修養(yǎng),全面提高教師個人的心理健康水平,適應(yīng)學生的心理素質(zhì)教育的需要
心理教育是教師用自己的心靈去感悟、影響和塑造學生的心靈,要求教師勇為學生心理素質(zhì)的發(fā)展起表率和示范作用。所以,我們要加強自身思想品德修養(yǎng),我們每個教師都要心理健康,都要加強修養(yǎng),努力學習,嚴格要求,努力做好教書育人工作。我們是老師,一進入校門,一上三尺講臺,應(yīng)心中只有自己的“觀眾”——學生。面對學生,這些渴求知識的孩子,自己只能是靈魂的工程師,盡量克制“私心雜念”,徹底進入自己扮演的“角色”——教師,個人的酸甜苦辣、個人的喜怒哀樂要掩而不漏,要嚴格按《師德規(guī)范》約束自己,穩(wěn)定情緒、調(diào)整心態(tài),對待善思想、富情感的學生。
二、 了解學生、研究學生,針對學生的心理,有的放矢地施教
要去了解學生,教師就必須學會做個真正的有心人,不僅要了解學生的行為習慣,更重要的是關(guān)注學生心理的變化,從心靈關(guān)注的角度來看中小學生的心理有發(fā)展性、稚嫩性、自尊性、模仿性這些突出而典型的特征,如果教師能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征、個性特征、心理特征,綜合各方面的了解,那么對學生心靈變化的把握和教育就會更準確一些,及時一些。
三、 呵護學生,做學生的良師益友
德育工作要面向全體學生,不要寵愛優(yōu)生,不準輕視差生。對每一個學生都要“授之以知、動之以情、激之以利、曉之以理、導之以行”,做學生的良師益友。熱愛學生是教育的前提,尊重學生是教育的開始。要以良師之愛開始,以益友之愛收手,做學生的“良師益友”。
學生的實情需要我們這樣做。因為他們正處于學會生存、學會做人的關(guān)鍵時期?!八麄兊母鞣N基本需要尚處于低層次,高層次的社會情感和理想等需要剛剛萌生,……各種價值觀念正處于‘試誤和引導中的形成階段……在這種狀態(tài)下,恰恰是社會上那些最有誘惑性的東西最容易滿足他們即時的低層次感官快樂和宣泄積悶的需要?!?/p>
在教育實踐中,我切實感受到,提高自身心理素質(zhì),是對學生有效進行心理教育的前提;針對學生心理有的放矢地施教,是對學生有效進行心理教育的關(guān)鍵;呵護學生,做學生的“良師益友”,是對學生有效進行心理教育的保證。
怎樣善待學生呢?(對優(yōu)生、中等生,我們一般都能善待,這里只談善待“后進生”的問題。)
(一) 千萬不要把學生的心理疾患當品德問題處理,把學生個性心理特征當品德問題處理
學生有心理疾患,這個時候,我們既是老師,也是“醫(yī)生”,要給予必要的關(guān)心和愛護,而不是過多的指責。也不要把病情真象告訴學生本人,以免加重學生心理負擔。學生的個性心理,并沒有好壞之分,關(guān)鍵在于引導?!豆饷魅請蟆?994年曾刊登一篇文章“別槍斃一個中國的‘愛迪生”。說的是一個孩子的母親,因孩子把她剛買回家的一塊金表當成新鮮玩具給擺弄壞了,就狠狠地揍了孩子一頓,并把這件事告訴了孩子的老師。老師幽默地說:“恐怕一個中國的‘愛迪生被你槍斃了?!边@位母親不解真意,老師給她分析說:“孩子的這種行為是創(chuàng)造力的一種表現(xiàn),你不該打孩子,要解放孩子的雙手,讓他從小有動手的機會?!?/p>
教師告訴了補救辦法。要這位母親和孩子一起把金表送到鐘表鋪,讓孩子看鐘表匠如何修理。這樣,鐘表鋪就成了課堂,修表匠成了先生,修理費成了學費。說不定將來真的成為中國的“愛迪生”。這個故事對我們老師很重要,我們要允許孩子犯錯誤,搞“破壞”。對他們各自的個性心理特征要揚長避短,因人而異,要根據(jù)心理特點,做好引導工作。
(二) 千萬不要體罰學生
我們有的老師,并不是有心要體罰學生,或施行不科學的教育方法。他們也是愛崗敬業(yè)的,責任心也是很強的。只是在好心前提下的工作失誤。學生有了過錯,他們的心理需要是“與人際關(guān)系有關(guān)的需要”,如尊重、培育、援助等需要(《心理學》)。學生有了過錯,在同伴中沒有了面子,在老師中沒有了地位、在家長面前無法交代,他們需要同學的諒解,老師的愛憐、幫助和家長的偏愛,因此教師要像母親對待幼兒做了錯事那樣,給予必要的關(guān)心呵護。體罰必然是適得其反(例證略)。要冷靜、不簡單粗暴,要因人而異、因勢利導。
(三) 讓后進生體味成功
“人的天性中,素來就有一種趨樂避苦,渴求認同,追求成功的反應(yīng)傾向”。后進生這種心理傾向尤甚。他們很少得到同伴的認同,很少嘗試過成功,有的甚至從未體驗成功的歡樂。他們表面上對挨處罰,受表揚無動于衷,但內(nèi)心深處思想劇烈,希望離別批評和處罰,渴望得到表揚和獎勵。有的學生從未受到老師的表揚,這第一次表揚,其驅(qū)動力是巨大的,我們要創(chuàng)設(shè)條件,讓他們獲得成功;營造氛圍,讓他們體味成功,從而讓他們獲得真正的成功。
(四) 對學生的越軌行為要嚴加管束
我們對有越軌行為的學生進行教育時,應(yīng)該做到:
1. 教育要及時。對學生的錯誤行為要及時評判。不及時教育,學生做了錯事以后,心理得到某種滿足,心理需要得到肯定,潛意識得以加強,會形成慣性,重犯同類錯誤。及時指出錯因及危害性,使其心理活動由“開心→痛心→傷心”到痛心疾首,以致下定決心,痛改前非。
2. 批評教育要適度。要就事論事,不要無限上綱,要適可而止、留有余地,以其能接受為度,你可以做第二、第三次教育工作,或為后面教育工作設(shè)下伏筆。
3. 批評教育的全過程,都要體現(xiàn)關(guān)愛之情,讓學生切實感受到你對他的愛護與真誠。
以健康的心態(tài)善待學生,促進學生心理健康,是我們努力的方向,我們堅信耕耘牽著收獲,付出連著回報,在心與心的交融中,收獲的將是日見成熟的笑臉,得到的也將是最誠摯純真的情感。
參考文獻:
[1]楊德蘭.教育的另類美——淺談善待寬容學生[J].地理教育,2013(S2):122.
作者簡介:
王清,秦濤,湖北省荊門市,荊門市屈家?guī)X管理區(qū)第一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