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嘉菊
(山西省肛腸醫(yī)院山西職工醫(yī)學院附屬醫(yī)院 山西 太原 030012)
肛門部位是神經(jīng)末梢的集中部位,肛腸科疾病術后麻醉藥物失效導致患者疼痛難忍,對治療效果及治療依從性造成嚴重影響。為尋求有效的止痛方式,本次研究對耳穴貼壓運用于肛腸疾病術后疼痛的治療效果進行探討,報告如下。
2017年1 月—2018年1月期間我院收治的肛腸疾病術后疼痛患者269例,經(jīng)雙盲法分為觀察組134與對照組135例。觀察組中男84例,女50例。年齡22~67歲,平均(52.8±1.9)歲。對照組中男82例,女53例。年齡21~69歲,平均(52.9±2.1)歲。兩組一般資料對比P>0.05。
1.2.1 對照組 給予常規(guī)術后護理,術后6h麻藥作用消失后給予布洛芬(華東醫(yī)藥(西安)博華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61022147)口服,0.4g/次,3次/d。
1.2.2 觀察組 觀察組再給耳穴貼壓治療,患者取坐位,酒精消毒后消毒棉簽尋找反應點,以酸麻痛脹感為準,帶有王不留行籽的耳穴膠帶貼于反應點與皮下、神門等穴,患者自行按壓3min/次,4次/d。
觀察兩組患者治療前、治療24h、72h后疼痛程度。疼痛程度經(jīng)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評定,WHO疼痛標準分級。具體為10cm標尺分為11個刻度,按順序標記為0~10分,0分端為無痛感,10分端極度疼痛,從0~10分端為疼痛程度逐漸加強。患者對自身疼痛程度做主觀評價,視疼痛感程度再標尺上標記相應位置,護理人員據(jù)標尺位置計算VAS評分。無疼痛:0分;輕度疼痛:1~3分,可以忍受,不影響睡眠與生活;中度疼痛:4~7分,無法忍受,影響睡眠與生活,需給予止痛藥;重度疼痛:8~10分。無法忍受,患者無法入睡,嚴重干擾正常生活,必須給予止痛藥。
數(shù)據(jù)經(jīng)SPSS17.0處理,計量資料行t檢驗,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治療前兩組VAS評分對比P>0.05。治療后24h、72h觀察組VA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
表 兩組指標對比(±s,分)
表 兩組指標對比(±s,分)
組別 n 術后6h 治療后24h 治療后72h觀察組 134 7.9±1.3 6.2±1.1 2.6±1.1對照組 135 7.8±1.2 7.2±1.0 4.3±1.3 t-0.656 7.803 11.574 P->0.05 <0.05 <0.01
觀察組治療期間不良反應2例,系常規(guī)鎮(zhèn)痛藥物使用后出現(xiàn)的頭痛,30min后自行緩解,不良反應率1.5%;對照組用藥后出現(xiàn)頭痛2例、惡心3例、嘔吐2例,30min后自行消失,不良反應5.2%。觀察組不良反應率低于對照組,χ2=4.592,P<0.05。
肛腸疾病術后疼痛感被稱為“天下第一痛”,其原因為肛門部位神經(jīng)末梢豐富,手術損傷神經(jīng)支配的組織,導致患者疼痛感強烈;疼痛引起便意,大便中細菌含量多,加大炎性反應現(xiàn)象,導致疼痛;大便次數(shù)加多加重肛門括約肌負擔,手術影響導致括約肌痙攣現(xiàn)象時有發(fā)生,導致疼痛[1]。術后疼痛對患者的精神心理造成不良影響,疼痛降低患者的治療依從性,患者甚至抗拒手術治療,造成不良影響。采取有效鎮(zhèn)痛措施減輕患者疼痛對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減少并發(fā)癥發(fā)生、提高治療效果,促進術后恢復具有重要意義。既往臨床多給予患者口服鎮(zhèn)痛劑,但鎮(zhèn)痛劑口服起效速度慢,止痛效果常不理想,長期、大量使用還會導致藥物成癮,限制了鎮(zhèn)痛劑的止痛效果。
中醫(yī)理論認為氣血凝滯,不通則痛,氣滯血瘀導致機體疼痛;“耳者,宗脈之所聚也”,指出耳部與機體經(jīng)脈關系密切;“腎氣通于耳,腎和則耳能聞五音矣”,指出耳與臟腑關系密切;全息醫(yī)學理論認為,人體的整體可以由身體的各部分代表,人體整體的疾病可以由人體特定局部反應出來,耳相當于人體的陽性反應點,反應機體某些疾病,對陽性反應點做出調整就可以對機體的某些疾病進行治療[2];西醫(yī)則認為耳部存在大量人體神經(jīng),對耳部相應神經(jīng)給予規(guī)律性、相關性的刺激對神經(jīng)抑制狀態(tài)、興奮狀態(tài)具備調節(jié)作用,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3]。
耳穴貼壓以王不留行籽、磁珠為介質,對耳廓相應反應點與穴位進行刺激,發(fā)揮調和氣血、強腎、舒經(jīng)通絡、鎮(zhèn)定止痛、調節(jié)神經(jīng)功能的效果;耳部貼壓改善腦內抗痛結構的功能,促使大腦釋放腦啡肽、內啡肽等物質,緩解患者疼痛感;耳穴貼壓僅需對耳部相應穴位給予刺激,對機體不造成副作用,安全性高,取得了廣泛使用[4]。研究中選取皮質下、神門等穴位進行刺激,改善患者神經(jīng)緊張狀態(tài),促使患者保持精神愉快,提高疼痛耐受力,緩解患者疼痛。治療后,觀察組VAS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提示耳穴貼壓改善患者術后疼痛作用明顯,與相關研究達成一致[5]。
綜上所述,耳穴貼壓改善患者術后疼痛作用明顯,安全性高,具備推廣價值。
[1]王霄鵬.肛腸疾病常見術后并發(fā)癥的治療[J].中國醫(yī)學裝備,2014,11(S2):270-271.
[2]郭飛.中藥治療肛腸疾病術后疼痛療效觀察[J].山西中醫(yī),2017,33(02):49+53.
[3]陳建通.中西醫(yī)結合治療肛腸病術后疼痛臨床研究[J].臨床醫(y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7,4(37):7293.
[4]高慶建,楊鐵崢.肛腸疾病術后疼痛研究進展[J].長春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7,33(04):681-683.
[5]葉細杰.耳穴貼壓治療肛腸疾病術后疼痛的療效研究[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8,13(09):6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