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曉林
(北京市潞河中學 101149)
在高中生物學教學過程中,有不少師生會提出這樣的問題: 有沒有兼性好氧性微生物?要解答這個問題,首先來看一個實驗: 科學家在巰膠質(zhì)(巰基乙酸鹽,可以從空氣中吸收氧氣)肉湯培養(yǎng)基中分別接種各種微生物,然后用染料刃天青染色,有微生物的部位就會出現(xiàn)紅色[1]。實驗結(jié)果顯示,紅色在試管培養(yǎng)基中集中的部位可分為5種情況: ①集中在培養(yǎng)基頂部即氧氣充足的部位,此為好氧菌;②集中在培養(yǎng)基頂部的略下方處(較低的氧分壓),此為微好氧菌;③在整個培養(yǎng)基中都有分布,但分布密度自上而下逐漸降低,此為兼性厭氧菌;④在整個培養(yǎng)基中都有分布,此為耐氧菌;⑤集中在試管底部,此為厭氧菌。
根據(jù)微生物與氧的關(guān)系,可粗分成好氧微生物和厭氧微生物兩大類[3],前者能利用氧氣并能夠解除其毒害作用,后者不能利用氧氣。好氧微生物包括: ①專性好氧菌。絕大多數(shù)真菌和多數(shù)細菌都屬于這一類,如醋酸桿菌、固氮菌、白喉桿菌等。專性好氧菌缺少氧氣便不能生長,必須在高濃度分子氧的條件下才能生長。②微好氧菌。如霍亂弧菌、胎兒彎曲桿菌等。它們在好氣和絕對厭氣條件下均不能生長,只能在較低的氧分壓條件下才能生長。它們通過呼吸鏈并以氧為最終氫受體而獲得能量。③兼性厭氧菌。如大腸桿菌、酵母菌等。它們具有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兩套酶系統(tǒng),并且可以以丙酮酸為樞紐相互轉(zhuǎn)換。這就保證了此類生物既可以在有氧條件下生活,又可以在無氧條件下生活。但有氧條件下比無氧條件下生長得更好。厭氧微生物包括: ①專性厭氧菌。如破傷風桿菌、甲烷桿菌等。它們只能在無氧環(huán)境中生長。②耐氧菌。如乳酸菌。耐氧菌是可以在氧氣存在條件下進行厭氧生活的厭氧菌,不具有呼吸鏈,只依靠無氧呼吸獲得能量,細胞內(nèi)存在超氧化物歧化酶,但缺乏過氧化氫酶。所以,生長不需要氧,但分子氧對它們也無毒害。
在中外教材中,對微生物與氧氣關(guān)系進行的分類中,其中一類都以兼性厭氧菌命名。盡管有文獻表示兼性厭氧菌有時也稱兼性好氧菌[3],說明兩者指的是同一類微生物,但其他文獻幾乎不使用兼性好氧菌這一名稱。分析原因可能是: 兼性厭氧微生物盡管可以在有氧和無氧兩種條件下生活,但只要有氧氣存在,它們就只能進行有氧呼吸,不能進行無氧呼吸,或者說優(yōu)先進行有氧呼吸。另外,從生物對環(huán)境適應(yīng)的角度看,有氧呼吸比無氧呼吸產(chǎn)生更多的能量,更有利于此類微生物的生長和繁殖。所以,稱之為兼性厭氧實際上是說這類生物“有氧呼吸為主,兼著無氧呼吸”的意思,即兼嫌氣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