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少起 孫茜 劉春玲 任光懿 陶宗龍 陳成勛
摘 要:為研究不同鈣、鎂離子濃度對鯽魚孵化的影響,在恒溫22±0.5 ℃條件下,將鯽魚受精卵分別置于Ca2+濃度為25、100、200、300和400 mg/L及MgCl2濃度為25、100、200、300和400 mg/L的水中孵化,比較孵化率和畸形率。結(jié)果表明,不同鈣、鎂離子濃度梯度對鯽魚受精卵發(fā)育有著重要的影響,在鈣離子濃度為100 mg/L時鯽魚孵化率最高,同時畸形率最低,隨著濃度增加孵化率降低、畸形率上升;在鎂離子濃度增加到100 mg/L時,孵化率最高,畸形率最低,隨著繼續(xù)增加出現(xiàn)孵化率降低、畸形率上升的趨勢。鈣鎂離子濃度與孵化率在一定范圍(100~400 mg/L)內(nèi)呈直線回歸關(guān)系。據(jù)此得出結(jié)論:鈣、鎂離子均在100 mg/L時孵化效果最好。
關(guān)鍵詞:鯽魚;硬度;受精卵;孵化率;畸形率
硬度是影響魚類生長和繁殖眾多環(huán)境因素中一個比較重要的因子。目前,硬度對魚類生長、孵化率的影響已經(jīng)有了相關(guān)的報道[1~2]。但是,硬度對鯽魚受精卵孵化率及胚后發(fā)育影響的研究至今國內(nèi)尚未見報道。我們本次試驗設(shè)計鈣、鎂離子濃度分別為25、100、200、300、400 mg/L觀察鯽魚受精卵在恒溫(22±0.5 ℃)條件下的孵化情況及對受精卵胚胎發(fā)育的影響。摸索出了鯽魚受精卵孵化的適宜鈣、鎂離子濃度為100 mg/L左右。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材料
1.1.1 受精卵的來源 試驗用受精卵取自天津市西青區(qū)的水產(chǎn)養(yǎng)殖場生產(chǎn),用健康、無傷病、成熟度好的同一組鯽魚親魚經(jīng)人工干法受精方式獲得。
1.2 試驗用水
試驗用水為曝氣48 h以上的地下水,pH值7.4~7.8,鹽度0.42‰,氨態(tài)氮為0,硬度45 mg/L(均為Mg2+),堿度0.188 me/L,氯化物116.6 mg/L,硫化物0.065 28 mg/L。
1.1.3 試驗器材 規(guī)格75 cm×55 cm×45 cm的水箱,7 L的塑料桶,1 L的塑料盆,1 L的玻璃量筒,100 mL的玻璃量筒。
1.1.4 消毒藥物 高錳酸鉀。
1.2 試驗方法
1.2.1 試驗前準(zhǔn)備 試驗前,用高錳酸鉀以20 mg/L的濃度對試驗用具進行浸泡消毒處理,然后用清水充分清洗,并在日光下曝曬。將CaO溶于水中形成較高的Ca2+濃度,調(diào)節(jié)pH值,使其降到8.1~8.3之間,然后以充分曝氣的井水進行稀釋,得到25、100、200、300和400 mg/L的各種不同硬度的溶液裝入1 L盆中并做好標(biāo)記,放入恒溫水箱中。稱取一定量MgCl2,配成高濃度的溶液,并用經(jīng)充分曝氣后的井水稀釋到100、200、300和400 mg/L,由于天然井水水體中MgCl2高于25 mg/L,因此用蒸餾水稀釋充分曝氣的井水成25 mg/L,pH值8.0~8.2,盛入盆中,做上標(biāo)記,放入恒溫箱中。
1.2.2 試驗方法 將經(jīng)處理液處理后的鯽魚受精卵均勻布于5×5 cm2 25目的聚乙烯網(wǎng)片上,每一網(wǎng)片上大約布有100粒左右的卵,然后將網(wǎng)片放入盆中,溫度恒定在22±0.5 ℃,每隔24 h換同濃度同溫度水一次,期間用蒸餾水補充蒸發(fā)掉的水份,以保持受精卵所需的溶氧和相對較穩(wěn)定的硬度。
2 結(jié)果
不同濃度Ca2+和Mg2+對孵化率有明顯的影響,數(shù)據(jù)結(jié)果顯示見表1和表2,從表中結(jié)果可以明顯看出當(dāng)Ca2+和Mg2+濃度在100 mg/L時孵化率均最高,同時畸形率相對最低。
通過Ca2+對孵化率的方差分析,不同Ca2+濃度對孵化率有明顯的影響,且不同濃度間的差異極顯著,詳情見表3。
通過Ca2+對孵化率影響的多重比較得出Ca2+濃度為100 mg/L左右時的孵化率明顯高于其它組,且差異性呈極顯著。300 mg/L與25 mg/L孵化率比較差異極顯著。從200 mg/L到400 mg/L孵化率逐漸降低,從25 mg/L到100 mg/L孵化率逐漸升高(見表4)。
通過Ca2+對畸形率的方差分析可知,不同Ca2+濃度對胚胎發(fā)育畸形率的影響呈極顯著(見表5)。
通過Ca2+對畸形率影響的多重比較可知:Ca2+濃度對畸形率的影響以100 mg/L濃度最小,與其它濃度組畸形率比較差異呈極顯著, 200 mg/L到400 mg/L濃度組的畸形率呈逐漸增大的趨勢,25 mg/L濃度的畸形率比200 mg/L的大(見表6)。
通過Mg2+對孵化率的方差分析可知:不同Mg2+濃度對孵化率的影響極顯著(見表7)。表7 Mg2+對孵化率的方差分析
通過Mg2+對孵化率影響的多重比較得知:100 mg/L濃度的Mg2+溶液比其它濃度的孵化率較高,且極顯著。300 mg/L與25 mg/L孵化率比較差異極顯著。從200 mg/L到400 mg/L孵化率逐漸降低,從25 mg/L到100 mg/L孵化率逐漸升高(見表8)。
通過Mg2+對畸形率影響的方差分析得出:不同Mg2+濃度對胚胎發(fā)育畸形率的影響極顯著(見表9)。
通過Mg2+對畸形率影響的多重比較得出了在100 mg/L Mg2+濃度左右的畸形率比其它濃度組的畸形率低,從200 mg/L到400 mg/L的畸形率逐漸增大(見表10)。
由圖1計算分析得:Mg2+濃度從25 mg/L到100 mg/L呈正相關(guān),孵化率遞增。從100 mg/L到400 mg/L得到回歸方程,相關(guān)系數(shù)γ=-0.999,說明從100 mg/L到400 mg/L直線呈負相關(guān),孵化率逐漸降低。
由圖2計算分析得:Ca2+濃度從25 mg/L到100 mg/L呈正相關(guān),孵化率遞增。從100 mg/L到400 mg/L得到回歸方程,相關(guān)系數(shù)γ=-0.998,說明從100 mg/L到400 mg/L直線呈負相關(guān),孵化率逐漸降低。
3 小結(jié)與討論
本試驗在恒溫22±0.5 ℃,pH值8.0~8.3條件下,分別設(shè)立了Ca2+、Mg2+濃度梯度為25、100、200、300、400 mg/L(±1 mg/L),得到的試驗結(jié)果為:在Ca2+、Mg2+濃度為100 mg/L時,孵化率最高,畸形率最低;從25 mg/L到100 mg/L孵化率正相關(guān),從100 mg/L到400 mg/L孵化率負相關(guān)。畸形率也是在100 mg/L時最低,向25 mg/L和400 mg/L增大。硬度在25 mg/L濃度時的孵化率介于400 mg/L與300 mg/L濃度之間,硬度在25 mg/L濃度時的畸形率介于200 mg/L與300 mg/L濃度之間。
圖1 Mg2+對孵化率的影響
圖2 Ca2+對孵化率的影響我們通過試驗得出:硬度在100 mg/L濃度時的孵化率較高,畸形率較低,這與吳新儒等[3]認為:“硬度在50~150 mg/L時為養(yǎng)殖魚類的最適濃度”相近,與巖井壽夫等有關(guān)Ca、P對公魚中的研究有些偏差。巖井壽夫的實驗結(jié)果是在150 mg/L 時實驗區(qū)仔魚存活率最高,時間最長,這可能是因為,巖井壽夫的試驗是在天然池塘中進行的。天然池塘中還有很多其它離子的直接或間接影響,特別是離子的拮抗作用的影響,使公魚的孵化率在硬度為150 mg/L時比較高,也可能是不同魚類固有的棲息環(huán)境及胚胎發(fā)育對硬度的需求不同。
參照施腺芳[4]、鄭曙明[2]等的文章,認為在孵化過程中,過多的Ca2+、Mg2+透過卵膜,進入細胞外液,當(dāng)神經(jīng)元興奮時,大量的Ca2+進入神經(jīng)末梢內(nèi),從而刺激大量的乙酰膽堿釋放,使神經(jīng)——肌肉傳遞加強,促使肌肉收縮加強。另外,過多的Ca2+進入肌漿,有可能導(dǎo)致肌肉收縮異常,胚胎代謝增強,能耗過大,代謝產(chǎn)物積累,導(dǎo)致肌肉疲軟、乏力,使胚胎在出膜前期衰竭而亡。因此,較高的硬度下孵化率降低,畸形率增高。但是,如果缺少了Ca2+、Mg2+,胚胎將不能正常代謝,也會使孵化率降低,畸形率有所升高。硬度25 mg/L組的孵化率低于100 mg/L組的孵化率,而畸形率高于100 mg/L組,可能是在低硬度條件下卵膜比較軟,所以破膜時間比較早,體質(zhì)較弱的原因。
鄭曙明等[2]的pH和硬度對曼龍魚的影響研究中,在仔魚期,由于魚體機能進一步完善,Ca2+、Mg2+已不能象胚胎期那樣容易進入魚體,或者是由于消化、排泄和呼吸系統(tǒng)的參與,使得進入魚體過多的Ca2+、Mg2+能及時排出體外,只保留本身代謝所需的部分,使其對機體的影響減小,故而高硬度對仔魚期的影響不如孵化期明顯。但據(jù)本實驗結(jié)果,高濃度硬度對鯽魚的胚后發(fā)育有明顯的影響,這可能與胚胎期高濃度的硬度對其胚胎發(fā)育的影響所致。因此在鯽魚卵孵化階段,我們認為水體鈣、鎂離子濃度在100 mg/L左右比較適宜。
在實際育苗生產(chǎn)過程中,我們發(fā)現(xiàn)在不同育苗水體生產(chǎn)的鯉、鯽魚受精卵的卵膜強度、初孵仔魚活力和畸形率存在一定差距,經(jīng)本實驗后確認了其與硬度條件的直接關(guān)系,然后在含鈣量低的育苗水體中適當(dāng)添加鈣源使育苗結(jié)果有了明顯改善。
本實驗因條件所限只進行了鈣、鎂離子單因素對鯽魚孵化的影響,未探討總硬度及鈣、鎂離子間相互作用對孵化育苗的影響,其雙因素對孵化育苗的作用有待以后進一步研究。
參考文獻:
[1]
巖井壽夫,久保松照和,劉靜.池水中添加Ca、P鹽對于公魚孵化仔魚的早期存活率的影響[J].河北漁業(yè),1991(01):14-16.
[2] 鄭曙明,吳青,李玉宏,等.pH和硬度對曼龍魚孵化率和稚魚成活率的影響[J].水利漁業(yè),1999(01):6-7.
[3] 吳新儒,雷衍之,許昌興.淡水養(yǎng)殖水化學(xué)[M].農(nóng)業(yè)出版社。1990:47-49.
[4] 施腺芳.魚類生理學(xué).北京:農(nóng)業(yè)出版社[M].1991:68-81,338-341,358-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