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宏杰
摘要:幼兒特殊的年齡層次和生理特點給幼兒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就需要我們的幼兒教師盡可能的站在幼兒的立場,想想他們心里到底在想一些什么,進而改善自己的教學方式。研究表明,孩子在處于幼兒學習階段更需要家長和教師給予的鼓勵。本文從幼兒教育出發(fā),淺談了激勵在幼兒教育中的應用,旨在提高幼兒教育的質量。
關鍵詞:幼兒;激勵機制;堅持
孩子的年齡階段決定了他們應該以怎樣的方式來接受這個階段的學習任務,幼兒階段就是一個相對來說較為特殊和復雜的年齡階段。這一時期的孩子缺少一定的理解能力和自制能力,這就要求我們的教師通過激勵的手段來提高他們學習的注意力。下面就從四個方面來對激勵機制的應用進行具體的分析。
一、激勵機制重在情感的傳遞
情感是人與人之間溝通的橋梁,尤其是對于三四歲的小孩來說,他們缺乏對人情世故的理解,他們的心思都是最單純的。由于幼兒園的小朋友都是剛從以家庭生活為主的生活狀態(tài)過渡到以學校為主的生活狀態(tài),所以他們的心理大多處于較為脆弱的時期,這一時期的孩子的心理防線一般都很強,所以作為幼兒教師必須要以情感的激勵來打動每一個單純的孩子,讓他們在陌生的校園中感受到家的溫暖。因而教師在實行激勵教學的時候要注重情感的表達,有些教師在對孩子激勵的過程中完全是為了激勵而激勵,可以說這些教師在激勵時不帶任何感情,無法通過真誠的流露來打動孩子的心,這樣的激勵對孩子的學習和成長來說沒有任何的作用。教師應該滿懷情感來表達自己對孩子的贊賞,對孩子多溝通、多聯(lián)系,只要教師能夠真情流露,哪怕是一個微小的表情或者是一個簡短的言語,都能給孩子幼小的心靈帶來強烈的沖擊,讓孩子在正面、健康的心理下完成幼兒階段的學習任務。
二、激勵機制重在時間的把握
俗話說得好:“趕早不趕晚?!边@句話的意思就是做什么事情都要趁早,不要等到“黃瓜菜都涼了”才想起自己還有什么事情沒有干。對孩子的激勵也一樣,不要等到孩子都已經把之前事情忘記了,才回過頭來對孩子進行激勵。所以說對孩子的激勵要把握好時機,這個時機就要選在孩子表現(xiàn)優(yōu)秀時,教師不要礙于自己懶惰的心理或者是忽視的心理,對孩子的優(yōu)異表現(xiàn)要給予及時的表揚和鼓勵,要針對孩子每一個表現(xiàn)的細節(jié)進行細致的激勵。如果激勵過早,會給孩子的心理造成一定的負擔;如果激勵較晚,孩子的期盼心理已經過期,激勵效果必然會大大降低。我們經常會看到這樣的場景:當一個學生在表現(xiàn)優(yōu)異后獲得了教師及時的激勵,就會在一整天的時間里表現(xiàn)的格外開心,學習效率也會有很大的提升;而在孩子有了優(yōu)異的表現(xiàn)之后卻被教師所忽略掉,我們就可以明顯的感覺到孩子眼中的期盼在一點點的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陣陣的失落,孩子一天的學習效率都會受到很大的影響。由上可知,為了維護孩子積極向上的情緒,為了提高孩子學習的效率,讓孩子快樂、高效的學習,教師一定要及時的激勵,讓激勵發(fā)揮其最大的效果。
三、激勵機制重在長久的堅持
重在堅持是每一個教師都能明白的道理,但是真正實施起來卻存在很大的困難。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激勵機制也一樣需要教師長久的耐心和不斷的堅持,而不是對學生的進步進行一次兩次的表揚,也不是今天表揚明天就置之不理了。教師要把激勵堅持到底,讓幼兒從小就處于一種正面的學習氛圍中,從而激發(fā)孩子學習的熱情。比如在學習《泥娃娃》舞蹈時,有的孩子在第一節(jié)課的學習中根本達不到會唱的效果,那么在接下來的課程中,當孩子能完整的唱出整首歌時,教師就要及時的鼓勵,讓孩子更努力的學習。在以后的每一次學習中,當孩子能夠正確的跳出《泥娃娃》時,教師不要因為之前對孩子已經實施了鼓勵就會孩子的進步置之不理,教師依然要堅持鼓勵孩子的每一次進步,從而不間斷的提高孩子學習的熱情。
四、激勵機制重在“參與”的態(tài)度
參與就是讓孩子真正的參與到課堂學習中去,在孩子參與的過程中,教師不要以大人思考問題的方式來看待三四歲的幼兒,而是以一個孩子的眼光來看待這個世界。因此教師要盡可能的為孩子設置各種各樣的教學情境,并積極的鼓勵孩子參與其中,不管孩子表現(xiàn)好壞,教師都要拿出正面的鼓勵來表揚每一個孩子,讓孩子們明白參與的結果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要勇敢的參與其中,并能夠從中學習到有用的知識。比如教師可以在教室里創(chuàng)造多種多樣的生活場景,有孩子在家吃飯的場景;孩子和父母逛超市的場景;孩子和父母逛公園的場景;媽媽照顧自己的場景;孩子去醫(yī)院打針的場景等等,孩子在這些生活場景中不僅要扮演孩子的角色,更要去扮演父母、醫(yī)生等角色,只有孩子深入其中,才能在以后的生活中設身處地的為別人考慮,一旦學生從中學習到了有用的知識,教師就要大方的表現(xiàn)出自己的贊賞和鼓勵,讓孩子為自己的學習成果感到驕傲,進而促使他們積極向上的熱情。
五、激勵重在“度”的把握
有的教師為了實施激勵機制,在課堂上會經常性的用“你真棒!”、“你做的很好?!钡日Z言來鼓勵學生,一節(jié)課下來被鼓勵的學生至少要達到班級人數(shù)的一半以上,但是教師處心積慮的激勵卻并沒有起到理想的效果,是什么原因導致激勵失效呢?很顯然是教師沒有掌握好激勵的“度”。激勵的“度”主要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頻率上的“度”。教師不要將同樣的激勵在一堂課的時間里同時用在很多學生的身上,或者是把同樣激勵的語言用在同一個人身上,過度的激勵不僅起不到一定的正面作用,更有甚者會給學生的學習帶來很大的負面影響。另一方面是形式上的“度”。教師不要單純的在同一時間段內采用一種激勵手段,毫無新意的激勵會讓學生把激勵認為是習以為常的事情,教師要經常性的改變自己激勵的方式,從語言激勵變?yōu)樾误w激勵;從精神激勵變?yōu)槲镔|激勵等等,讓學生時刻感受到激勵帶給自己的沖擊力量,從而提高激勵的效率。
綜上所述,我們必須要從孩子的思考角度出發(fā),正確的在幼兒教育中成功的納入激勵機制的教學,讓幼兒從小就受到激勵的熏陶,從而度過無憂無慮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