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憲英
摘要 語言是社會生活中人們進行信息傳遞、思想交流、情感表達的工具,學習外語就是為了擴大中外交流,互遞信息。全日制九年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指出:英語教學的目標是“使學生受到聽、說、讀、寫英語的訓練。掌握最基礎的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具有初步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作為一名英語教師應該深刻領會這些文字,以此作為自己的教學目標,來指導自己的教學過程,對學生進行語言基本功的訓練,培養(yǎng)學生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
關鍵詞:交際能力;英語教學;口語;措施與方法;跨文化交際能力
一、交際能力的定義
社會語言學是研究人類社會使用語言進行交際的規(guī)律,也就是語言與社會環(huán)境、社會階層、社會集團的關系。社會語言學認為,語言的社會交際功能是語言的本質功能。1971年美國社會語言學家海姆斯( D. H. Hymes)首先提出了交際能力(c ommunicative competence)這個概念,他認為交際能力是指語言使用規(guī)則,沒有語言使用規(guī)則,語法規(guī)則掌握得再好也無濟于事。他認為交際能力應包括4個方面:(1)語法的正確性;(2)語言的可行性;(3)語言的得體性;(4)語言的可接受性而另一位語言學家卡耐基( M. Canale)則認為交際能力應該包括以下4個方面:(1)語言能力;(2)社會語言能力;(3)語篇能力;(4)策略能力。這些理論的提出使交際法在外語教學中受到了普遍重視,外語教學的主要目的是培養(yǎng)外語交際能力的觀點已經成為人們的共識。
二、在英語課堂中,交際能力培養(yǎng)的重要性
長期以來,英語課文教學過分注重語法和詞匯的學習,這種教學模式,不但不能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反而滋長了厭學情緒,壓制了學生掌握語言的欲望,不利于學生掌握和形成一定的語言能力。即使是教學中注重了整體教學,依然是換湯不換藥,在對文章大意整體理解之后還是停留在原先的語法、詞匯教學上,對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能力促進不大。因此,課堂教學應立足于在搞好基礎教育的基礎上,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所謂語言交際能力是指在特定的語言情景中運用語言進行聽、說、讀、寫的能力的訓練。聽、說、讀、寫是一種能力,但無論這種能力多強,還不是一種真正的交際能力。交際能力必須通過交際活動才能獲得。只有把聽、說、讀、寫運用到真實的語境之中,才能產生真正的交際能力。因此,我們的教學活動都應該“使學生獲得英語基礎知識和初步運用英語的能力”。在課堂教學中不能以語法為主線進行教學習。我們應該進一步領會新教材根據(jù)交際目的的需要而把語言功能、意念、話題、語音、詞匯、語法結構等各方面因素綜合起來的編寫意圖,把同一個話題安排在幾個不同的教學階段中,舊交叉,逐步深化。
三、培養(yǎng)英語交際能力的措施與方法
中學英語教學的主要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能力和使用語言進行交際的能力,那么,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交際能力,我們每個英語教師關注的熱點,下面從以下幾方面闡述筆者的觀點。
(一)變“教師主導”為“學生為主體”,讓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
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模式注重教師語言知識的講解,以“教講解語言項目—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操練—學生練習實際運用“為主要模式,教師仍然是教學的核心,忽視了學生在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結果學生在課堂中的實踐機會就越來少,逐漸地失去了學習的積極性,導致交際能力的低下。
英語課堂應該是學生學習英語、運用英語的主要陣地學生應該處于主體地位,教師的主導作用則體現(xiàn)在充分調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極大的發(fā)揮主體作用。要想凸顯學生在課堂的主體地位,教師在課前應該認真?zhèn)鋵W生、備教材了解學生的知識水平和口語水平,結合課文有目的得進行際能力的培養(yǎng);另一方面,教師的主導作用始終貫徹在調學生主體積極性上,圍繞學生進行英語教學安排,教師要活躍課堂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參與積極性與興趣。
(二)課堂英語口語化,營造英語口語環(huán)境。
交際法大師維多遜( H.G. Widowson)認為“如果用英語去教授一門課程,那么很多與交際能力有關的問題都將迎刃而解。”由此可見,課堂英語在英語課堂教學中的重要性。教師經常在課堂上使用如open your books; Listen to me carefully, Read after me; Very well; Stand up; Sit down, please”"等課堂用語,教師在課堂上英語反復重復使用,最初可以借助手勢、眼神、肢體動作等讓學生明白,學生漸漸聽懂了、明白了、會說了,這樣即活躍了課堂氣氛,又調動了學生積極性,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培養(yǎng)跨文化意識,提高英語交際能力。
曾經看到一則笑話:一個中國人在國外旅游,出了車禍,摔下了山崖,當警事來救援時,問他" How are you"?”他回答“I am fine, Thank you”警察便走了。這則笑話讓我很心痛,培養(yǎng)學生英語交際能的同時,也要注意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
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離不開對母語國家文化的了解,語言的學習也是一種文化知識的學習。二者緊緊地交織在一起。我們教師可以利用英語教科書、教師用書中的文化注解、網絡、微課等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化的教學方式,讓學生了解不同社會文化背景下的人物和事件,充實相關的文化背景知識,還可以補充一些學生感興趣的背景知識。此外還可以運用綜合講解法和系統(tǒng)介紹法,結合課文教學,講群、介紹英語國家的常用成語、俗語極其文化內涵等。
只有在培養(yǎng)交際能力的同時,注重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才能使我們的學生在走出校門與人交往的過程中,才不被人笑話,才能在工作和學習過程中如魚得水,取得成功。也只有這樣才能達到學習英語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