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娟
語文課程改革要求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摒棄老的教學模式中不可取的部分,結合新的理念,整合成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法??晌覀円鯓尤嵤┎拍芡七M課程的改革呢?現(xiàn)以作文教學活動為例淺談一、二。
不管是在課改前還是在課改后,我們不能把連排的兩節(jié)作文課進行簡單的處理,而要進行精心策劃、精心安排。運用好連排的兩節(jié)作文課是不容忽視,只要我們運用得好,則就會收到教學的最佳效果。說時容易做時難,要解決好新課程、新理念之下 的作文教學真不容易。課前我除了要求學生做好一切準備,在兩節(jié)作文課中間不休息,整個教學活動用時90分鐘等基本要求以外,還要在整個教學活動過程中調(diào)動學生間的互動,激發(fā)他們的潛能?,F(xiàn)淺析如下:
一、仔細做好作文知識點的講析
在此時間段教師要快速地對學生進行作文知識點的講析,分析作文的寫作方法及給學生作寫作情景的設置。例:對小學高年級學生進行作文知識點講析時,引導學生認識到主題正確是作文基礎等級的要求,而主題深刻、新穎又是作文發(fā)展等級的標志。同時更要使學生懂得好的作文必須要通過獨立于創(chuàng)造性思考,在動筆寫之前就要確立正確、集中、深刻、新穎的文章主題。作文知識點必須精而少,用時不能超過20分鐘,因為在整個作文教學活動過程的前20分鐘是學生精力最旺盛、注意力最集中的時間段,該講的知識點要快速地給學生進行講解,不該講的知識點就不必要去重復啰嗦,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寫作欲望,使他們產(chǎn)生強烈的寫作沖動,只想提筆進行寫作,達到一氣呵成的寫作佳境。
二、作文的寫作過程要仔細
最新《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chuàng)造性表述的過程,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yǎng)的綜合體現(xiàn),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利于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xiàn)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這就要認識到學生課上寫作的必要性。在前20分鐘的知識點講析過程中,學生的寫作興趣已充分調(diào)動了起來,我們老師的講授就是“導”,實際是在為學生營造氛圍。至此我們必須緊緊抓住這一有利時機,注意對作文知識點講解的剎車,給學生布置作文題,要求他們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nèi)完成500-600字的作文訓練。
為什么要這么快地剎車而布置學生作文呢?因為對作文知識點經(jīng)過了近20分鐘的講析,學生聽的興趣已經(jīng)開始下滑,這個時候布置學生進行作文的寫作訓練實際是為了激起學生的另一興趣,即學生的寫作競技狀態(tài)。在此過程中,學生比較活躍,他們的大腦思維就處在高速運轉的競技過程之中,注意力完全進入了一個高度集中的時段。
三、按學生實際情況進行分組教學
當學生在進行寫作競技的時候,我就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對他們進行分組,全班可分為8個小組,每個小組編號依次為A、B、C、D、E、F、G、H,每小組人數(shù)為6人,他們的代碼分別為A1、A2、A3、A4、A5、A6,而B組分別為B1、B2、B3、B4、B5、B6,C組為C1……,以此類推,編排到H組,各小組組長為A1、B1、C1、D1、E1、F1、G1、H1這幾位寫作水平較好的學生擔任。小組人員分好后,教師用小紙條把各小組學生的名單寫好并交到小組長的手里,以便于下一活動環(huán)節(jié)的順利推進。
四、學生之間交換閱讀作文
學生的能力是不一樣的。俗語云:“一娘養(yǎng)九子,九子九個樣?!辈诲e,作為一位語文教師,面對的是幾十個學生而不是如家長一樣面對的是幾個孩子而已,在幾十個學生之中,有的學生的寫作速度較快,有的學生的寫作速度較慢。在學生的寫作訓練過程中,當老師發(fā)覺有完成寫作的學生時就要求他們舉手,我們老師輕輕地走過去把他們的作文拿起來迅速在其作文奔上作好時間和字數(shù)的記錄,此時作好對他們的指導,讓他們掌握好此方法,然后教師在把他們的作文傳遞給本小組內(nèi)第二位完成作文的學生進行閱讀,而這些小組長們就根據(jù)老師教給的方法去檢查其他同學的作文,用此方法推進,直到最后一位同學的作文傳遞到小組長的手里為止。
我以A小組為例,把此推進方法演示如下:A1→A2→A3→A4→A5→A6→A1,按照以上方法,直至A6的作文傳道A1的手里為止。利用這種方式進行教學可以使學生能讀到本組內(nèi)其他同學的作文,并且能夠相互借鑒、相互促進、受益匪淺。
五、老師出示作文的評改要求
作文寫好后,在學生中相互閱讀他人的文章時,教師可利用好這一階段時間,迅速在黑板上出示如下作文評改要求:
(一)找出你所讀文章中的錯別字;(二)修改文中的病句;(三)考慮所擬題目是否符合題意;(四)看寫作內(nèi)容是否與文題相符;(五)想想文章結構是否合理;(六)讀了同學們的習作以后想想本文的成功之處在于什么?(七)想想本文的不足之處在于哪里?(八)根據(jù)以上要求結合自己對本文的思考,給同學的作文寫一篇100字左右的總評;9、對你所讀的文章進行等級的評定。
六、同學之間互相評比作文。
課程改革成功與否,評價是關鍵。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意評價方式的轉變,據(jù)《課程標準》的評價原則,組織好評價這一環(huán)節(jié)是至關重要的?;ピu是學生之間相互對他人的作文進行評改的過程,也是小組同學之間互相提出優(yōu)缺點,由小組長總結成簡單的文字材料的評價過程,是《課程標準》新理念下以“習”促“得”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之一,那么在新課程新理念之下怎樣去展開學生之間昨晚的互評呢?
(一)要求學生在10分鐘左右完成對同學作文的閱讀,然后轉入本小組內(nèi)同學之間的共同活動,由組長組織進行,一人讀而其他同學邊聽邊思考。
(二)每位學生根據(jù)老師出示的評改要求再次寫好總評,并根據(jù)自己所寫總評進行分析發(fā)言。
(三)組長可根據(jù)組內(nèi)同學們的發(fā)言對所讀討論的習作進行修改,再組織本組的同學對所評的習作作出最后的等級評定。
(四)組長一定要把握好時間,在35——45分鐘之內(nèi)至少完成二篇習作的修改、評定。
(五)余下的幾篇習作可由組長作好課余時間的安排,組織本組同學在課余時間內(nèi)共同完成改評。
(輪流)要求學生在下次作文課時每小組都要推薦一篇優(yōu)秀的習作給老師,老師最后對學生的修改、評定做出最終評定。
七、學生給自己的作文進行評定
自評是每個學生的自我評價過程,是了解自己的“閃光點”,增強自己學習的自信心和自我約束能力的過程。當同學間的互評結束后,這并不意味著作文活動的結束,此時,我們老師更應該要求各位學生在同學互評的基礎上,依據(jù)老師出示的評改要求再次對自己的習作進行修改,最后寫作簡單的總結評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