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琳琳
在物理教學中,隱性課程是指教學情境中以間接的、內(nèi)隱藏的方式出現(xiàn)的課程。隱性課程是與顯性課程相對的,即以直接的、外顯得方式呈現(xiàn)的課程相對。
學生在隱性課程中獲得的主要是非學術性的知識,而顯性課程中獲得的主要是學術性知識。具體某一學科中,顯性課程主要是指教材中明確陳述的并在考試測試中考核的正式教學內(nèi)容。隱性課程則是指那些難以預期的伴隨著正式教學內(nèi)容出現(xiàn)的,對學生起著潛移默化的影響的那部分內(nèi)容。研究表明,決定學生學業(yè)的成功與否,智商只起20%的作用,而情商卻可以起到了80%的作用。
隱性課程與顯性課程互相協(xié)調(diào)是達到最優(yōu)化教學關鍵。
隱性課程對顯性課程起積極的補充和促進作用。例如喜歡某個教師,或者在某個學科方面小有突出?;虮荒硞€教師贊揚鼓勵等,學生便下決心學好與學科相關的課程。相反,隱性課程如果與顯性課程背道而馳,則學生會不喜歡甚至討厭本學科,更談不上將來在本學科方面的發(fā)展。在教學實踐中,教師不僅要注意顯性課程背后潛在的教育價值,還要意識到某些相悖因素的存在;不僅要使學生獲得專業(yè)知識,還要讓學生在觀念、價值、態(tài)度、情感等方面和諧健康發(fā)展。
一、物理教學的社會性。
在物理教育教學中,注重物理教育的文化價值、社會價值,即物理教育帶給學生的觀念和意識的變化。在教學過程中,人們對自然認識的每一步深入,總在驗證唯物主義的觀點,事物總是一分為二的,相信人類能把學到的物理知識造福于人類,形成唯物主義世界觀,形成自己穩(wěn)定的品格。
在物理教學中,美是一種愉悅內(nèi)心的力量,把美的東西挖掘出來,展現(xiàn)于物理教學過程中:五彩斑斕的光的世界,心馳神往的宇宙遨游,被稱為千里眼順風耳的無線電通訊……無不折射出人類智慧的光芒,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
物理概念的提出,物理原理、規(guī)律的描述凝結著人類智慧的結晶,揭示紛繁復雜的自然想象背后的規(guī)律。其語言其形式具有高度的概括、簡約之美:慣性、場,質(zhì)能方程E=mc2等都閃耀著人類思維之美的靈光。
二、物理教學中物理的發(fā)展史,教育學生要有科學的態(tài)度和科學的方法。
(一)科學的態(tài)度。在物理教學的過程中,結合物理發(fā)展史上的故事,可以開拓學生視野,了解人類認識自然的發(fā)展歷程,在人類認識自然的過程中感悟探索者的艱辛及堅持真理的精心動魄。自然科學家的事跡往往是很好的教育材料:居里夫人從數(shù)噸瀝青礦中經(jīng)過幾年艱辛勞動,提煉鐳的故事。愛因斯坦、法拉第、安培、麥克斯韋等的故事都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科學需要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需要不求名利、甘于奉獻的精神。
(二)探究的欲望。在學習浮力一章時,盡可能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一段故事、一段情境能起到很好的教育材料: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法西斯德國為了切斷美國、英國的大西洋上物資運輸線,制造了大量的潛艇,這些潛艇或單獨或成群行動,潛臥在大西洋海底,待機攻擊過往的船只,他們用魚雷擊沉了大量的海上運輸艦船,造成了英美海上物資運輸?shù)臉O大損失,人們稱之為“大西洋海底的群狼”,那么大西洋海底的“狼”其基本原理是怎樣的呢?他們在水中怎樣上升,怎樣下沉,怎樣前進呢?伴隨著一連串的疑問,探究的欲望開始在學生心中萌生。
(三)物理方法。求同法,求異法,推理法等物理實驗歸納和總結自然規(guī)律的科學方法。但巧妙的實驗設計往往來源于生活中司空見慣的現(xiàn)象。在講解威爾遜室時,可以插入如下故事:一名物理學家冥思苦想始終找不到觀察離子運動徑跡的好方法。一天,他走進一家酒吧,要了一杯啤酒和花生米,酒杯中啤酒泡沫漸漸的消失了,突然,杯中掉進了一?;ㄉ祝ㄉ自诰票醒杆傧鲁?,所過之處,浮起了一條明顯的泡沫徑跡,這個我們司空見慣的現(xiàn)象,讓科學家恍然一亮,他找到了觀察粒子徑跡的簡單方法:威爾遜云室———粒子研究的基本工具。
善于觀察,實事求是,尊重事實,一絲不茍,不為表象所迷惑則是學習物理,研究自然科學所必備的科學態(tài)度。
三、教師的人格魅力,榜樣與示范作用。
教師在教書育人過程中,舉手投足一舉一動都可能成為學生模仿的對象,教師個人品質(zhì)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學生的個性發(fā)展。教師高尚的人格和個性品質(zhì)是活的教材,是學生學習的榜樣,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發(fā)展。人格和人性的感召力是任何一本教科書所無法替代的。所謂“言傳身教”,其中包含著教師的人格影響。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面對性格各異、思維活躍的學生,激勵學生大膽思考、創(chuàng)新,善于鼓勵,抓住其閃光點進行誘導,一個眼神,一句鼓勵,甚至一個關心的動作,就有可能改變學生的一生。
教師主要職責是教書育人,教師的敬業(yè)精神,處理問題的方式方法,甚至教師的人際關系也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因此教師立身處世的準則,關愛他人,尊重他人都是影響學生發(fā)展的重要內(nèi)容。
隱性課程和顯性課程兩者相互影響,處理的好,則相互補充相互促進;處理不好,則起反作用。教師既要研究顯性課程又要注意隱性課程的開發(fā)和研究。隱性課程對學生的影響是點點滴滴匯聚而成的,對學生的發(fā)展起著長遠而深刻地影響。一位教育學家說過:當學生忘記了所有在學校學過的知識,剩下的才是教育的效果。
總之,隱性課程對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行為準則的影響是書面教材所無法代替的,注意到方方面面的潛在潛在影響,是每一個教育工作者應當給予充分重視的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