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麗莉
2018年3月30日,著名社會活動家、愛國華僑、“飛虎隊”將軍陳納德遺孀陳香梅女士因病在美國華盛頓家中逝世,享年94歲。
陳香梅是杰出的女性代表之一,她生于名門,長于亂世,長期活躍于美國和中國政壇,為中國的改革開放獻計獻策,身體力行。2011年陳香梅決定將中文檔案資料捐贈給浙江大學檔案館,并成立“陳香梅資料與研究中心”。其檔案資料中包括大量書信,呈現(xiàn)了中國大陸的改革開放史和中美關系的發(fā)展史。本文特披露幾封上世紀90年代陳香梅女士與中國國家領導人的信函往來內容,展示陳香梅女士在中美關系處于低谷時的突出貢獻,以資深切懷念。
陳納德去世后陳香梅通過自身努力,躋身美國政壇。上世紀80年代,陳香梅接受鄧小平的邀請,作為里根的代表訪問北京。自此,陳香梅一直致力于中美關系的改善與發(fā)展,維護亞洲與世界和平,她輾轉于各國元首與政要之間,發(fā)揮了重要作用,被人譽為“和平天使”。
中美關系并不是一帆風順的,在中美關系處于低谷時,陳香梅在雙方之間積極溝通。
20世紀90年代,中美關系跌至低谷,中美兩國在人權、最惠國待遇、臺灣、西藏等問題上發(fā)生強烈摩擦,國內外對兩國未來走向普遍持消極態(tài)度。即使如此,陳香梅在寫給李鵬總理的信中依然認為中美關系的前途肯定是光明的:“中美關系又來一次考驗,我們在此一直不單支持布希(布什)的優(yōu)惠國政策,而且以私人身份去影響國會參眾兩院的決策者。我在華府卅年,大風大浪經(jīng)驗不少,而且和共和黨及民主黨人都有深交,常常和他們吃飯,聊天,談天下事。我對他們說從長遠來看美國與中國應是兄弟之邦,各有長短。但也要長期合作才能安定世界大局。……美中的關系是要大家下功夫的。有何更多的指示,望告?!睆男胖锌梢钥吹?,她積極游說白宮政要,比如“美國與中國應是兄弟之邦,各有長短。但也要長期合作才能安定世界大局”,讓他們對中美關系有更深刻的認識。
同時,陳香梅寫給江澤民主席的信中也表達了同樣的意思:“今年的局面比去年緊張,我想您是可以理解的,但我想從長遠來看美中關系只能進,不能退,因為從整個世界大局來看,美國需要中國的合作,從而安定亞洲局面,協(xié)助經(jīng)濟成長,而中國在面臨蘇聯(lián)及東歐和中東的混亂局面也要多體諒美國的復雜政情與民心,在小忍之下和美國共商大計?!f一句真話今日能在華盛頓,在中國來去自如而且還可以了解真實情況而又能有機會向三方?jīng)Q策者談談的人大概沒有二三人了。為此我深感任重道遠,只好努力向前?!?img src="https://cimg.fx361.com/images/2018/08/06/qkimagesshjyshjy201803shjy20180325-1-l.jpg"/>
兩封信中陳香梅都表示了對中美關系十分看好,認為中美合作的前途是光明的,而且她對中國政府能夠開始重視在美國的公關工作表示認可,并積極介紹有經(jīng)驗的公關公司給時任中國駐美大使朱啟楨。在寫給時任中國領導人的信中,陳香梅也經(jīng)常匯報自己在大陸的工作安排和一些優(yōu)秀成果,這是她作為一個海外華人期待得到祖國肯定的一種方式。
陳香梅做的這些工作,國內領導人當然十分清楚,1993年6月李鵬總理的回信表達了對陳香梅關心中國改革開放的感激之情:“五月二十五日來信收悉,十分感謝您的問候。我的身體正在順利康復,請勿掛念。您一直關心我國的改革開放與經(jīng)濟建設,對此我十分贊賞。您來訪時我們就共同關心的問題進行了很好的交談,我至今留有愉快的記憶?!毙胖?,李鵬總理對陳香梅關心中國改革開放和經(jīng)濟建設表示贊賞,并對她對中國大陸的訪問記憶深刻,可見當時中國領導人對陳香梅的重視與珍惜。
經(jīng)過十年的懷疑、試探和摩擦,中美兩國關系有所緩和,在“人權外交”的政治議題以外開辟新的合作路徑,漸漸拋棄了以往簡單的“或合作、或對抗”模式,開始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經(jīng)貿伙伴關系,雙方都越來越清晰地認識到,在世界一體化的大背景下,唯有合作才促發(fā)展。在這過程中,陳香梅的作用功不可沒。基于對美國政壇的了解和對祖國故土的深深眷戀,陳香梅以獨有的敏銳視角和洞察力積極促進中美合作,其間雖荊棘叢叢,但甘之如飴,不遺余力。1994年,陳香梅在寫給《東方雜志》的信中提到了自己往來兩岸以及推進中美關系的心路歷程:“今時今世,全球各地無論是東方,或西方都在動蕩中追求穩(wěn)定,追求和平,但如何達到穩(wěn)定與和平,則要靠國與國之間的相互了解,誠心合作才能有所成就?!救擞?980年除夕帶著雷根總統(tǒng)(時還未正式宣誓就任)的親筆信作為雷根的代表從美京華盛頓到闊別多年的祖國,在北京釣魚臺做北京領導人的客人,和鄧小平主任和其他各有關人士進行了坦誠而親切的交談。這之后,我又和與我同行的美國阿拉斯加州參議員史蒂芬夫婦同去臺灣見蔣經(jīng)國先生和時任臺灣行政院長的孫運璿等人,也進行了坦誠而務實的交談,這一段低姿態(tài)而有深度的突破可以說為中美外交做了新突破。一九八一年后的新發(fā)展,中美外交與經(jīng)貿都在較肯定的措施中進行, 這也算是數(shù)位有心人和我共同努力開辟了前所未有的新路線。”
1995 年,江澤民主席訪問美國時,陳香梅在紐約會晤江澤民,她在給鄒家華副總理的信中,詳談了見到江的經(jīng)過及推動中美關系的經(jīng)歷:“我最近在紐約會晤了江澤民主席,并向他轉交了美國參議院Sam Nunn和Storm Thurmond 致江主席的信。此次中美兩國最高領導人會晤是個好事,大國之間存在不同意見是可以理解的,國會中雖有保守派反對,但大部分國會議員都認為中美兩國應繼續(xù)合作下去,我會為中美和兩岸關系的改善繼續(xù)努力?!以谥袊鴽]有寸土,沒有寸金,只有奉獻。”信中可以發(fā)現(xiàn)陳香梅熟識美國白宮的政要,且她對中美兩國的關系前景十分看好,愿為中美兩國關系繼續(xù)努力,陳香梅在信中表示自己在中國沒有產(chǎn)業(yè),只有奉獻,作為海外華人的精英,她有這種能力往返于中美之間做一些工作。
從美國到中國,陳香梅的交際范圍甚廣,不論是中央領導還是普通群眾,陳香梅都有廣泛的接觸和交流,從各個層面傾聽訴求,為祖國盡力,以“低姿態(tài)”發(fā)揮自己的價值。陳香梅的人際網(wǎng)絡輻射甚廣,她在不同層次、職業(yè)的人群中都游刃有余,熟識中國、美國和中國臺灣地區(qū)的政要,與蔣介石、蔣經(jīng)國、蔣緯國、宋美齡私交甚好;她與中國大陸領導人保持往來,與文藝界保持著良好的關系,與汪道涵 、李可染等相識;她因新聞記者的身份在各國新聞界都有一席之地;她與普通人保持通信往來,幫助他們解決生活、學習等各方面困難。從其交游的層面就可以看出陳香梅對中國大陸的改革開放表現(xiàn)出極大的支持,是中美關系進程中一劑獨特的潤滑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