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沫
我要去見一位數(shù)年未見、近兩年移居海外的友人,我們約的是三點半,我提前到了,便坐在大堂等待。大堂很空曠,輕輕放著爵士樂。我很享受這片刻的等待時間,掏出隨身帶著的小書。
友人人生變動較大,人到中年還大跨度改變生活方式,真令我欽佩。別人做到了自己做不到的事,是值得欽佩的。這個世界本來就是多元化的,我喜歡聽聽別人不一樣的心路歷程,這也是我特別愿意見她的原因。
談話之后,她說的幾個細節(jié)令人深思:
其一,她說到國外的餐廳吃飯,上菜很慢,但一起吃飯的外國友人沒有任何焦慮的表情,而是慢慢等。她說她按中國人的習慣,沒上菜就會不停地催,潛意識中很不耐煩,外國友人說:“急什么,我們不正好可以說說話嗎?”其實很多人吃完飯也沒什么事,但等著好像就急,這大概就是隱形浮躁在小事上的體現(xiàn)吧。有時連自己都感覺不到自己的浮躁,確實要時時反省。
其二,她說很多痛苦和糾結其實緣自貪心。哪一頭都放不下,哪一頭都想占著,看似占便宜了,其實心思被分散和牽扯,動彈不得,得不償失。要學會放棄,有放棄才有生長的空間。她很真誠,說起自己的一些選擇,令人反思。仔細想想,大事小事,莫過于如此,很多無奈只是貪心的借口罷了。
其三,她說自己參加過一個小型聚會,其中有不少外國藝術界的人士。有位外國導演說:“國外的中國女人特征都不明顯,她們染黃了頭發(fā),穿起低胸露臍裝了,跟外國人一樣,有什么意思?”自己的特色丟失了,學別人別人未必尊重。友人的頭發(fā)又黑又長,她說:“我就是要保留自己的特色,黃皮膚,黑發(fā),清秀雅致,中國的女人是很經(jīng)老的?!彼└牧歼^的黑色旗袍裙褲裝,時尚又優(yōu)雅。她用樸素的維E搽臉,用自己配的古方洗發(fā)水洗頭。她在走一條化繁為簡的路,真好。
其四,她談到眼神清亮。她說起她認識的一位六十多歲的師姐,師姐一生生活簡樸,老了依然眼神明亮,臉上雖有皺紋,但沒有頹態(tài)和苦相?;瘖y品改變不了眼神,一個人的所思所想、所作所為都會表現(xiàn)在眼神里……
開車返回,時值初冬,天黑得早,路燈亮起來了,大橋上車水馬龍。有些談話是可以慢慢回味和反思的,挺好。(摘自作者新浪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