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建平 李俊峰 李斗勝 陳家洪 張衛(wèi)國
(山東省棗莊市山亭骨傷醫(yī)院骨三科 山東 棗莊 277200)
骨質(zhì)疏松是導致脊柱壓縮性骨折的主要原因,臨床以老年人最為高發(fā)。臨床對骨折壓縮不足1/3者多采用保守治療,但患者至少需要臥床8周以上,恢復慢,且容易產(chǎn)生多種并發(fā)癥,臨床療效不佳。椎體成形術(PVP)近年來逐漸在臨床普及,具有微創(chuàng)、止痛確切、脊柱功能恢復良好、安全性高等優(yōu)點,已成為老年骨質(zhì)疏松性脊柱骨折的主要治療方式[1]。本研究進一步分析老年骨質(zhì)疏松性骨折椎體成形術的療效,現(xiàn)具體匯報如下。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15年10月—2017年10月在我院骨科治療的156例老年骨質(zhì)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的臨床資料。男61例,女95例,年齡61~86歲,平均年齡(70.7±8.9)歲;所有患者均符合老年骨質(zhì)疏松性脊柱骨折診斷標準,經(jīng)MRI檢查確診,輔助X片與CT檢查,骨折部位在T7-L4之間,MRI顯示長T1和長T2信號,表示存在骨質(zhì)疏松,壓縮最嚴重的椎體高度僅為正常椎體高度的1/5,所有患者VAS疼痛評分均在8分以上,均為首次發(fā)病;排除合并脊髓損傷者、有手術禁忌者。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PVP治療,術前行雙能X線骨蜜度檢測,明確骨質(zhì)疏松程度,患者入室后取側(cè)臥位,對傷椎進行復位,在C臂透視下確定皮膚穿刺點,在雙側(cè)椎弓根投影的皮膚做好標記,進針部位確定在椎弓根投影的外上方1cm,行局部浸潤麻醉,術者雙手適當按壓傷椎部位,穿刺針刺入皮膚后,右側(cè)椎弓根取投影邊緣線的2點處,左側(cè)椎弓根取投影邊緣線的10點處,進入骨質(zhì),行C臂機透視,根據(jù)椎體終板方向確定穿刺針角度,最終達到椎體的前中1/3部位,注入骨水泥,C臂機透視骨水泥在椎體內(nèi)的充盈情況,嚴防骨水泥向椎體后緣擴散,待骨水泥硬化后拔除穿刺針,結束手術[2]。
1.3 觀察指標
采用VAS疼痛評分及Oswestry功能障礙指數(shù)問卷(ODI)評價術前及術后3個月的脊柱功能恢復情況;術后3個月后復查X線,測量后凸角度及椎體高度,評估脊柱解剖結構恢復情況;觀察術后有無骨水泥滲漏、脊柱后凸畸形、肺部感染、尿路感染、椎體壓縮骨折再發(fā)等并發(fā)癥發(fā)生。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tǒng)計學軟件,計量資料用t檢驗,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計數(shù)資料行χ2檢驗,率(%)表示,以P<0.05表示有統(tǒng)計學差異。
2.1 所有患者術前及術后3個月的VAS疼痛評分及ODI評分變化,見表1。所有患者術后3個月的VAS疼痛評分、ODI評分明顯低于術前(P<0.05)。
表1 所有患者術前及術后3個月的VAS疼痛評分及ODI評分變化(分,±s)
表1 所有患者術前及術后3個月的VAS疼痛評分及ODI評分變化(分,±s)
注:*與術前相比,P<0.05。
例數(shù) VAS評分 ODI評分術前 術后3個月 術前 術后3個月n=78 8.9±0.7 1.2±1.4* 69.8±4.3 20.6±3.9*
2.2 所有患者術前和術后3個月后凸角度及椎體高度比較,見表2。所有患者術后3個月的后脊柱后凸角、椎體前緣高度與術前相比明顯改善(P<0.05)
表2 所有患者術前和術后3個月后凸角度及椎體高度比較(±s)
表2 所有患者術前和術后3個月后凸角度及椎體高度比較(±s)
注:*與術前相比,P<0.05。
例數(shù) 后凸角度(°) 椎體高度(mm)術前 術后3個月 術前 術后3個月n=78 19.4±2.3 15.1±1.9* 13.5±0.6 22.4±0.5*
2.3 所有患者治療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分析。156例患者中,發(fā)生骨水泥滲漏2例,脊柱后凸畸形1例、肺部感染2例、尿路感染1例、椎體壓縮骨折再發(fā)1例,發(fā)生率為4.49%。
老年骨質(zhì)疏松性脊柱骨折表現(xiàn)為脊柱骨折處存在明顯壓縮,患者疼痛劇烈,治療的目的不光要矯正脊柱畸形、恢復脊柱生理高度,還要緩解疼痛、減輕各項癥狀[3]。PVP手術是治療本病的主要方式,其操作簡單,首先對骨折處復位,通過拉伸、手法復位等方法使骨折復位,促進壓縮椎體的高度恢復,使被壓縮的骨組織體積增大[4]。復位前注意鎮(zhèn)痛處理,一般采用利多卡因局麻阻滯,可有效減輕疼痛,復位時配合手掌按壓傷椎,以減少椎體后凸。其次通過X線定位確定穿刺進針部位,并注入骨水泥,確保復位椎體的固定,增加了椎體高度,縮小椎體的后凸角度,減少術后椎體高度的丟失,利于提升遠期療效[5]。因此,PVP具有微創(chuàng)、疼痛緩解迅速、穩(wěn)定骨折、強化脊柱的效果。PVP治療前需注意,應完善術前影像學檢查,明確椎體骨折的程度及范圍,椎弓根、骨皮質(zhì)、椎問孔和椎管的受累程度,精確測定椎弓根的直徑與穿刺角度,計算椎弓根內(nèi)骨水泥量;注入骨水泥應在透視機的監(jiān)視下進行,控制骨水泥達到目標區(qū)域,防止骨水泥滲漏,待骨水泥逐漸硬化后拔出穿刺針[6]。骨水泥的注入作用機制主要在以下三個方面:第一,能維持受損椎體的穩(wěn)定性,減少骨折外部應力的作用,降低再次骨折發(fā)生率;第二,骨水泥具有熱效應,有效殺滅椎體末梢神經(jīng)細胞,阻斷疼痛神經(jīng)的傳導,緩解術后疼痛;第三,骨水泥能夠閉塞局部血管,達到止血、緩解出血性疼痛的作用。
本研究結果顯示,所有患者術后3個月的VAS疼痛評分、ODI評分明顯低于術前(P<0.05);所有患者術后3個月的后脊柱后凸角、椎體前緣高度與術前相比明顯改善(P<0.05);術后骨水泥滲漏、脊柱后凸畸形、肺部感染、尿路感染、椎體壓縮骨折再發(fā)等幾率較低。充分證明老年骨質(zhì)疏松性骨折椎體成形術的療效確切,有效恢復了脊柱的椎體高度和后凸角度,也保障了遠期療效,加快了骨折恢復速度,值得在臨床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