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丙奇
2018年2月下旬,教育部出臺政策,要求逐步壓縮特長生招生規(guī)模,提出到2020年前取消各類特長生招生。此舉對于做好中小學招生工作有重大意義。
取消義務教育階段特長生招生,旨在防止特長與招生掛鉤出現異化。但取消特長生招生后,不能讓公眾產生不再重視學生個性、特長培養(yǎng)的錯覺,而應通過改革教育評價體系,落實、擴大學校的辦學自主權,促進中小學重視學生的個性、特長,把特長培養(yǎng)融入學校整體教育之中,個性、特長教育將不只針對少數特長生,而是針對所有學生。
沒有了特長生招生,會不會出現家長不重視學生個性、特長培養(yǎng)的問題?表面上看,這確實會影響學生的個性、特長培養(yǎng)。由于我國對學生主要實行分數單一評價制,不論是學校還是家庭,都對學生的個性、特長關注不夠,之前推出特長生招生及實行中高考加分政策,確實有引導學校、家長重視學生個性、特長培養(yǎng)的意圖。因此,假如只是簡單取消特長生招生而不進行相應的改革,確實會出現大家所擔心的問題。
在取消特長生招生后,關注學生的個性、特長發(fā)展可通過兩方面實現。其一,由民辦學校給學生提供差異化選擇,包括個性與特長發(fā)展的選擇。國外發(fā)達國家的義務教育大多是由公立學校保障基礎公共教育,由私立學校提供差異化選擇。我國現階段的問題是,優(yōu)質教育集中在民辦小學、初中,存在較為嚴重的民辦學校擇校熱,這和發(fā)達國家選擇私立學校更多是根據興趣、個性、特長的選擇不同,我國的擇校多是根據學校質量進行選擇。這是因為公辦學校和民辦學校之間存在一定的辦學質量差異。與此同時,在較為單一的教育評價體系之下,各校的辦學特色并不鮮明,受教育者選擇學校還是以教學質量為主。為此,必須推進義務教育均衡化,縮小校際差異。
其二,落實和擴大中小學的辦學自主權,讓每所公辦學校和民辦學校有更大的自主辦學空間,在辦學質量均衡的基礎上辦出特色,重視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yǎng)和評價。需要注意的是,我國以前專門開設了一條特長生招生、培養(yǎng)的通道,但因為升學評價體系單一、學校辦學缺乏自主權等問題,這種模式是不可持續(xù)的。今后,特長生的培養(yǎng)要結合中高考擴大學生選擇權,融入學校的整體教育、教學活動中,包括實行選課走班、建設學生社團、開展小課題研究等。
當然,這需要中高考改革在建立多元評價體系方面有更大作為,這會引導學校、家長樹立新的教育觀和人才觀,不是以打造特長實現曲線升學,而是注重學生本身的發(fā)展,把特長融入育人之中。
——摘自“人民網”
點評
本文作者開篇就對“教育部提出到2020年前取消各類特長生招生”一事表明了態(tài)度:此舉對于做好中小學招生工作有重大意義,但不能讓公眾產生不再重視學生個性、特長培養(yǎng)的錯覺,所以在取消特長生招生的同時,還必須進行相應的改革??芍^觀點辯證,思維縝密。緊接著作者給出了自己的改革建議:一是由學校為學生提供差異化選擇,包括個性與特長發(fā)展的選擇;二是落實和擴大中小學的辦學自主權,重視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yǎng)和評價。極具現實意義。全文條理清晰,說理透徹,見解頗具深度,是一篇典范的時評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