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陶晨
2011年9月27日,重陽節(jié)前夕,上海市慈善基金會領(lǐng)導一行看望慈善老人陶秉均
陶秉均是一位非常平凡的老人,平凡到生命中的點點滴滴,都沒有什么值得夸耀的閃光點。今年82歲的她人生經(jīng)歷并不算豐富,但卻始終保有著一顆熱烈而充滿愛的心。
記者走進陶阿婆的家,家里的陳設(shè)看上去多年未曾修整,但布置得整潔清爽。交談后得知,陶阿婆目前和小女兒、外甥一起居住,方便照顧起居。陶阿婆剛退休時每月的退休金只有1700余元,老伴早已過世,而2011年3月份她的大女兒因患腸癌離開了人世。她自己因腰椎膨出導致腿腳不便,眼睛也不好,動過白內(nèi)障手術(shù),尿酸指標偏高,每年的醫(yī)藥費花銷總要超出公費部分。就是這樣一位平凡的老人,每年要拿出幾千元錢幫助困難群體,對慈善事業(yè)的關(guān)心和支持始終如一。
陶阿婆在上世紀60年代曾經(jīng)當過里弄干部,由于工作出色、熱情待人,被外派學習,之后她就被調(diào)往上海市兒童福利院從事保育員工作,一干直到退休。陶秉均和上海市慈善基金會愛心窗口的前任接待員劉虹美老師曾經(jīng)是上海市兒童福利院的同事,得知劉老師從事愛心窗口接待的工作后,陶阿婆便經(jīng)常到基金會愛心窗口捐款,把基金會當成了值得信任的“慈善橋 梁”。
她從2007年開始,每年捐款1200元,結(jié)對資助一名家境貧困的小學生。按照上海市慈善基金會的規(guī)定,資助一名小學生每年只要1000元,而陶阿婆每年都會多給孩子200元錢,說是讓他買一些需要的學習用品。陶阿婆平時生活簡樸節(jié)儉,甚至因為嫌電影票貴多年舍不得去看一場電影。她還常年吃素,省去不必要的開銷,但會把平時節(jié)約下來的錢用來幫助需要幫助的人。她覺得自己現(xiàn)在過得比有困難的人好,就應該力所能及地獻出自己的愛心。
2011年6月,當看到患白血病的兒童為治療費用所困時,她再次換乘地鐵來到上海市慈善基金會上門捐款600元。她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看到有些患白血病的孩子,因為費用高昂,家長只能放棄治療,心里很難過。盡管捐的錢很少,幫不了他們什么忙,但這也是我的一份心意 吧?!?/p>
2011年重陽節(jié)前夕,上海市慈善基金會理事長馮國勤等領(lǐng)導走訪慰問了陶秉均老人,為她送上慰問品,衷心地感謝這位長期為慈善事業(yè)做出貢獻的“慈善老人”,并祝她節(jié)日愉快。
2017年,當陶秉均老人之前資助的小學生的父母找到了收入穩(wěn)定的工作之后,家庭脫離了貧困狀況,并表達了不再需要社會救助的意愿,陶秉均就再次來到愛心窗口要求繼續(xù)資助其他貧困學生。這一次,劉虹美老師幫她找了一位就讀于上海海洋大學的女大學生小霞(化名),每年資助2000元。就在資助后的幾個月,這位女大學生給陶秉均寫了一封信,說出了自己的真心話。沒多久,陶阿婆就給了她一個大大的驚喜—一個家庭生日聚會,給她過20歲的生日。阿婆回憶說:“好像是10月,我請了小霞、我女兒,還有當年在兒福院我班上的兩名孤兒,一起到飯店里歡聚一堂。我還給小霞買了一根項鏈做紀念。小霞當時很激動,說自己長這么大,從來沒有過過生日?!备杏X陶阿婆已經(jīng)把小霞當作自己的孫女一樣親了。
平時,由于腿腳不便,陶秉均已不太下樓,但只要社區(qū)舉辦獻愛心的活動,她一定會準時到場,獻上自己的一份心意。此外,對有困難的親友她都會伸出援助之手。原來在兒福院班上的一名孤兒聯(lián)系上了陶阿姨,她已結(jié)婚并育有一對雙胞胎兒子,沒有工作,生活較為困難,陶阿婆得知后立即資助2000元給她。
愛并不都是偉大而崇高的,愛更多的是平凡而細微的,平凡之中見真情,祝福擁有美麗心靈的陶秉鈞老人健康長壽,好人一生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