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22時30分,從大洋彼岸的德國傳來噩耗:中國文聯(lián)終身成就民間文藝家、沈陽人、遼寧大學烏丙安教授因癌癥病故,享年90歲。當晚,記者打通了身在德國的烏丙安先生兒子烏鏑的手機,烏鏑悲痛地告訴記者,他的父親是在今年4月份因發(fā)現(xiàn)身體不適后,去在德國的親屬家治病的。沒有想到,這一去便不能再回到沈陽的家中了。記者曾多次采訪過烏丙安先生,同時也被老人的熱情所感染。
今年1月24日,中國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十大人物評選揭曉,遼寧大學烏丙安教授名列榜首。記者第一時間采訪了烏老,“我剛剛回到沈陽家里,你就采訪我,這也太快了吧!”1月25日,載譽歸沈的烏老對記者興奮地說。記得當時,烏老笑著說:“確實沒有想到我還能獲得這個榮譽?!碑斕欤瑸趵线€把中央電視臺采訪他的畫面通過微信傳給了記者,記者還很是興奮地夸贊烏老:“烏老師很神氣!”烏老風趣地回了一句:“90歲了,哪還有神氣,有點精神就算不錯了!”烏丙安,1928年11月生于內(nèi)蒙古呼和浩特市。現(xiàn)任中國民俗學會榮譽會長、文化部國家非遺保護工作專家委員會副主任、中國民間文化遺產(chǎn)搶救工程專家委員會副主任、住建部傳統(tǒng)村落保護與發(fā)展專家委員會委員,同時擔任國際民俗學家協(xié)會全權會員,遼寧大學民俗學專業(yè)教授,兼任國內(nèi)外18所大學教授。1992年榮獲國家有突出貢獻專家稱號并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烏老曾和記者提起,他1953年考上北京師范大學首屆民間文學專業(yè)研究生,當時很多人認為這個專業(yè)太冷門,可他就認準了這個道兒:“我說,將來肯定會對國家有用的?!?955年畢業(yè)后,烏丙安在遼寧大學從事民間文學民俗學教學與研究45年,1998年70歲退休后,又在多所大學兼職繼續(xù)教學與研究20年,可以說,他在中國民俗學上整整奮進了65年。
2018年1月13日晚,在廣州舉行的第十三屆中國民間文藝山花獎頒獎晚會上,烏老榮獲“中國文聯(lián)終身成就民間文藝家”稱號,同獲此獎的還有著名作家馮驥才。對于在1月份連續(xù)兩次獲獎,烏老很是感慨:“作為90歲的老民間文藝工作者,還能獲得這兩個大獎,真是千言萬語說不完?!敝灰粐Z起非遺的工作,烏老就顯得十分興奮。他說只要自己能動就會一直做下去,因為,這對他來說是一件十分高興的事。記者兩次到烏老位于大東區(qū)的家中采訪時,烏老總是堅持到小區(qū)大門口親自接送,令人感動……今年1月26日,記者采訪了烏丙安,沒想到竟是最后一次和這位著名的民俗學大師零距離接觸交流。當天,看到記者提著一籃子水果,他連連說道,“下次可不許帶東西了?!苯徽勚械臑趵纤季S敏捷,盡管已是耄耋之年,烏丙安仍為非遺保護工作“飛”往全國各地。當記者表示驚訝時,他笑著表示,“做民俗研究,必須到第一線去,整天在老百姓當中,不能當‘大樓學者’?!睘醣哺嬖V記者,兒女們非常支持自己的民俗研究,“他們也心疼我,但是看到我一談民俗臉上的高興勁兒,就妥協(xié)了。”當天采訪結(jié)束后,烏丙安還跟記者互加了微信,記者通過朋友圈發(fā)現(xiàn),烏老除了是一位對學術嚴謹認真的學者外,還是一位“網(wǎng)癮老人”,平日里喜歡在朋友圈記錄自己的生活點滴:拜訪德國勃蘭登堡州的養(yǎng)蜂學會、研究當?shù)鼗ɑ苤参铩⒓赢數(shù)靥槭袌龌顒?、和兩位外孫時不時溫馨互動。6月25日,烏丙安還在朋友圈中感嘆柏林的“冷夏天”,沒想到不到一個月他卻離開了自己如此熱愛而眷戀的世界。烏老先生雖然離開了,但他傾注大半生心血的民俗學科熱將不會降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