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術瓊
摘要: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我們的知識難度進一步提高,不再是停留在熟悉記憶階段,相反的,初中語文學習更注重的是理解與賞析,特別是我們的詩歌,初中課本涉及到的詩歌不僅是思想感情還是字數(shù)篇幅上難度都是質的變化。
關鍵詞:初中語文;詩歌鑒賞;能力提高
在小學的時期,學生接觸到的詩歌往往就是五言絕句、七言絕句這些讀起來郎朗上口的類型,當學生進入初中,他們便會發(fā)現(xiàn)初中的詩歌變得并不是那么容易了,不僅讀起來沒有那么順暢,理解起來也不再是那么淺顯了。對于初中考試題型進行分析,我們發(fā)現(xiàn)詩歌鑒賞的難度每年都在增加,而學生的得分情況并不理想。初中是一個過渡的時期,所以也是一種思想的遞進時期,中考成為學生生命之中第一個重要的轉折點,而這個時期也是學生真正意識到“分分逼人”這個概念的。因此針對這樣一個重要的考試題型,我們在教學中更應當格外上心,運用合適的方法,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詩歌,并且更快地對于課本上的詩歌進行背誦。目前,我們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反映,詩歌的學習主要存在以下的幾點難度。
第一,就是對于詩歌字句的背誦不過關,很多時候背的好不一定考得好。第二,也是關于背誦詩歌方面的問題,有些學生背了一首詩背了忘、忘了背,反反復復地感覺浪費了很多時間。第三,是本文主要闡述的一個重要的觀點,就是很多學生對于詩歌的理解是非常不到位的,他們就是對于一些隱含的詩人思想感情不能很好地把控,這方面是普遍的學生感到困惑的事情,他們感到如果是學過的詩歌還好,但是考試的時候往往是不熟悉的詩歌,他們就感覺到無能為力。針對以上的問題,下文提出了幾點教學上的指導,希望能夠對于教學詩歌有一定的幫助。
一、增加學生閱讀興趣,加強學生主動性
學習最重要的還是學生自己,所以我們詩歌的教學同樣也需要學生自己去努力,“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學生應該自己更主動地去學習,這樣他們的學習情況才能有所改善。通過我們的課堂,我們應該給予學生一種靈活的氛圍,讓學生感到學習詩歌并不是像想象中的那么枯燥。比如說,我們在課堂上可以給學生講一講與詩人相關聯(lián)的一些小故事,比如說我們在學習《歸園田居》這樣的詩的時候,在講解詩歌的時候說一說關于陶淵明的一些身世,以及他的志向,他為什么要放棄做官而歸隱山林。這樣既是對于學生學習古詩的一種鋪墊,因為只有在了解作家的人物形象之后,我們才能對于他的作品的主要風格做一個方向性的定位。而且,這樣的小介紹可以引起學生和詩人的一種共鳴,學生對詩人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這就方便他們提升對于詩人詩歌的興趣。這就好像一個人喜歡另一個人,就想要與這個人更加親密,愛屋及烏的思想,與我們的學生對于詩歌的學習是一樣的道理。
所以,在我們的課堂上,多多對于與該內容相關的課外知識進行補充,是非常有效的一種教學方法,在一定的程度上還可以擴大學生的課外知識面,這個方面對于學生的語文能力的提高也是非常好的一個方法。我們的語文講究的是一個“聽說記背”的環(huán)節(jié),有些人說,語文只要讀的多、背的多,分數(shù)就高。這也許有些偏激,但是并不是完全沒有道理的,我們的語文學習非常注重一個課外的積累,所以語文也是典型的“貝多芬”學科,但是我們的這里的“背”不是說像一些理科性的科目只要背到公式定理就可以得高分,我們更注重的是一種理解型的記憶,是一種能夠提高我們語文素養(yǎng)的記憶。
二、增長課堂的畫面感
現(xiàn)在有些學生會反映,他們覺得他們離古人太遠了,不能夠達到“眼見為實”的感受,因此因為時代感和距離感,學生往往不能夠很好地感受到詩歌中的內涵。所以,我們不妨在課堂上給學生展現(xiàn)一種這樣的畫面感,拉近古人和我們的距離,學生自然而然地就會更加清晰地理解了。在翻譯的時候,我們可以運用各種修辭手法將簡單的詩詞進行擴展,在課堂上,讓學生多讀幾遍,針對于一些關鍵的字詞,讓學生自行進行感受,以此增加學生的主動地思考能力。
很多人說,讀古詩就好像是與古人進行以此心靈訪談,所以,在課堂上,我們應該增強這樣的一種代入感,讓學生能夠站在詩人的角度去思考,明白詩人的那種錯綜復雜的情懷。課堂上,通過我們文章底下的注釋,以及原來我們學習過的一些相近的詩歌進行對比學習型詩,學生對于詩歌的理解會上升一個高度上面,而不是淺顯的只是理解一個片面的字詞意思。就像我們學習李白的詩一樣,我們不能只是看到他華麗與浪漫的辭藻,我們更應該看到他的豪情滿懷與一腔熱血。
詩歌的學習是一個溫故而知新的過程,所以在教學時間的安排上,不能安排的太少,一篇詩歌從課外補充、字詞解釋、全詩翻譯到最后的感情揭露一定要給予充分的教學時間,這樣才有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型記憶。有時候,只要教學上能夠清晰地給學生講解清楚,學生在課下會驚喜地發(fā)現(xiàn),他們下了課后就能夠背誦了,或者讀一兩遍就能夠背誦下來了,所以背古詩并不是一件難事。
三、舉一反三式的教學模式
隨著現(xiàn)在中考在大家心中地位的上升,中考的考察難度也就進一步上升了很多,我們會發(fā)現(xiàn),在中考中除了詩詞填空之外,其他的對于詩歌方面的考察不再是大家所熟悉的東西,很多是一些陌生的東西,這就對于學生造成了很大的困擾?,F(xiàn)在的學生過于依賴教師,他們形成了這樣的“老師沒有教過,我就不會做”的思想,這樣的思想是非常不正確的。所以,我們的教學一再強調一定要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強化性教學學生,讓學生不是學習到一個“點”知識,而是學習一個“面”的知識。
在詩詞的教學中,我們應該格外注意對于內容的普及、延伸,讓學生保持對于一類事物的熟悉度,學習了一首新的古詩,我們應該讓學生注意對于以前學的東西進行聯(lián)系起來,還有就是讓學生多多接收一些描述相同事物的不同的詩句。比如說“梅”的詩句有“墻角數(shù)枝梅”,有“梅花香自苦寒來”等等,這樣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學生的詩歌積累量,也可以幫助學生自行理解所學習的新的詩歌,還可作為課外的補充,讓學生感受不同的思想情懷。
四、結束語
詩歌在初中階段的要求的提高,導致了我們的教學的重心變化,教學時間也進一步地加強了很多,對于學生來說,學習詩歌的壓力增加了,對于教師來說,教學的難度提升了。所以,在教學設計的時候,課堂對于詩歌的教學應該目標明確,直接、有效地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