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然
摘 要:每一節(jié)課都是從備課開始的,根據(jù)教學內容設定具體教學環(huán)節(jié)。展示的機會可創(chuàng)造,展示的內容可規(guī)劃,展示的方式可開發(fā),展示的評價需注重,展示的過程可反思。展示內容的選擇、展示方式的選擇和評價方式的選擇,這些都是展示是否成功的客觀因素。
關鍵詞:中小學 信息技術 課堂 踴躍展示
“踴躍展示”是《南通市課堂教學改革指導意見》中提出的“限時講授、合作學習、踴躍展示”12字精神中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旨在千方百計克服傳統(tǒng)教學帶來的消極影響,以人的角度,用長遠的目光,從根本上解放思想、大膽革新教學行為,發(fā)展學生的能力,培養(yǎng)愛學習、樂學習、善學習的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結合本學科的性質特點,對指導意見中的“踴躍展示”在本學科中的有效應用進行探究,現(xiàn)有幾點思考如下:
一、創(chuàng)造踴躍展示的機會
一節(jié)課對于教師來說是從備課開始的,備課的過程就是在預設教學過程,根據(jù)教學內容設定教學環(huán)節(jié)。情景導入、問題提出、解決問題、交流反饋、提問導學、課內探究、達標檢測等諸多教學環(huán)節(jié)都可以創(chuàng)造踴躍展示的機會。如情景導入可以設計由學生根據(jù)教學內容的實際情況展示相關情節(jié),讓學生在課堂的起始就興致勃勃,引“生”入勝。科學創(chuàng)設情境,巧妙借助學生的展示導入新課,能讓新課的導入與學生產生零距離。讓學生觀察、分析,最好能讓學生產生“代入感”,讓學生獲得豐富的感性認識,將抽象的知識形象、具體。葉圣陶說:“教師之為教,不在全盤授予,而在相機誘導?!痹偃缭O定目標即問題提出環(huán)節(jié),教師早已明確教學目標,而如果讓學生也明確教學目標,帶著問題學習豈不事半功倍?如何讓學生明確本節(jié)課需要解決哪些問題?可讓學生就某個知識點來一次頭腦風暴,在頭腦風暴過程中記錄下學生的思維軌跡,讓學生挑選自己關注的興趣點,教師再根據(jù)本課預設教學目標加以引導并確定,以此來明確教學目標,讓學生帶著問題去嘗試解決問題,喚起學生求知欲。此過程也是讓學生獨立思考、合作探究、踴躍展示的過程。
二、規(guī)劃踴躍展示的內容
一句話是展示,一個動作也是展示,課堂中的師生任何狀態(tài)都時時刻刻在展示著。一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中可展示的內容也是多種多樣的,如何區(qū)分有效展示內容、杜絕單調講述?教師單純講述,學生被動接收;教師展示了,學生被展示著;問題來了,問下去波瀾不驚。教師為加深教學影響,只有點名指定學生作答,而被點的學生則被展示,為達到加深教學內容效果的目的,被展示的學生大多是學習能力較好的學生。這些都不能讓展示成為學生學習中的沖動,不能有效激起學生踴躍展示的欲望。
有選擇性的內容展示,讓學生有可選擇的展示內容,這是教師開展教學、剖析教學內容的一個重要的基本功。設計不同層次的可展示內容,讓各層次的學生都能找到共鳴獲得展示后的成就感,可在自己的基礎上再提升一步,是教師不懈的追求。根據(jù)教學內容規(guī)劃展示內容時,注重基本知識點內容較少次數(shù)展示、強調重點知識點較多次數(shù)展示。學生分組自主探究學習時,組內展示內容不重復,組間展示內容可比較,相同內容不同展示結果可繼續(xù)探究。
三、開發(fā)踴躍展示的方式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這是彰顯個性的時代,展示方式也是個性彰顯的體現(xiàn)。個人展示方式依據(jù)展示內容的特點可多種多樣。針對口頭提問最基本的展示是回答問題,逐字逐句沒有任何的加工整理。稍有能力的學生會概括總結,并提出自己的疑問。就前一位同學回答問題的答案想補充回答的,這部分同學往往高舉右手,非常踴躍想回答。針對讀寫的內容展示可讓學生到講臺前展示,在黑板上寫,在學生前領讀,所有學生跟讀。這樣的展示方式可讓大部分的學生加深印象,也讓口頭表達能力不強的學生有了加深印象、糾正錯誤的機會。
小組間展示方式較個人展示方式更多彩多樣,可組內同學組成小小組,一問一答,相互問答、交錯回答。也可在某一問題小組間出現(xiàn)答案分歧時,引入辯論式,讓小組與小組辯論,引入競爭機制。此時教師需引導競爭方向,通過辯論得出最佳結果,讓問題解決過程在辯論中走進學生思維,讓其領會解題思路、方法,并內化。
針對信息技術學科的特點,每一章節(jié)的知識大都是以一個完整的作品來完成知識的傳授、考核。要完成一章內容的講授、學習,師生都需數(shù)周共同努力,周內作品大都是半成品,只有在章節(jié)結束時才能形成一個完整作品,這也為展示環(huán)節(jié)提供了新的方式。學生只要有作品(半成品也沒有關系),就可以借助網絡平臺,將作品發(fā)布到校園網絡上,供所有人交流學習。此展示方式也可借助市、縣、校園等評比類活動開展。
踴躍展示的方式要根據(jù)教學內容確定,符合學生認知特點,從客觀實際出發(fā),不生搬硬套,聯(lián)系實際,采用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展示方式,切忌為展示而展示。
四、注重踴躍展示的評價
恰當適時的評價,不僅是對學生學習的肯定,還能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如能在評價時使用生動幽默的評價方式,更能讓課堂學習充滿生機活力,讓學生躍躍欲試。
不管任何形式的展示方式,在學生踴躍展示之后,教師必須對展示的過程、結果進行評價,以往教師或同學對展示的結果比較關注,而忽略了展示過程中展示者的方方面面。對踴躍展示的評價不能僅僅局限在結果的對錯,應對展示者進行全方位的立體評價?!皩?,答對了!”“不錯”“很好”“錯了”等籠統(tǒng)的評價語言不能幫助展示者,還會讓展示者有被忽略的感覺?!皩Α?,對在哪里?還能更好嗎?“錯了”,錯在哪里?怎么糾正?除了結果的對錯,教師還應關注學生精神面貌、語言表達、文明儀態(tài)、團隊合作、樂于分享等各方面,并盡快形成評價,適時給出反饋。評價要有價值,不能如白開水一樣沒有味道,喝過就忘了。久而久之,學生也會由踴躍展示轉變成被動展示。
在評價中評價者大多是教師,被評價者是學生。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要突出學生是學習主體,引領學習活動中學生思維走向,在評價中也應引入學生評價。觀察問題的角度決定理解問題的深度,學生和教師就某一內容觀察角度不同,產生的結果也不盡相同,也許會有教師意想不到的閃光點。評價的順序可以先學生后教師,學生評價如有不恰當之處,再由學生糾正或由教師正確引導。
五、反思跳躍展示的過程
小學課堂氣氛活躍,師生互動頻繁,教師稍稍引導,學生踴躍展示,教學活動在熱烈氛圍中開展。對于初中生,初一上學期好些,到了下學期課堂氛圍不再熱烈,到了初二初三,課堂已變主動為被動,不能達到“踴躍展示”的要求。是學生的生理、心理發(fā)生了改變影響了“踴躍展示”的熱情,還是教學策略抑制了學生的“踴躍展示”?在課堂上如何有效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展示,又不能讓課堂僅僅成為優(yōu)等生的舞臺,讓大多數(shù)學生感覺被忽略,這需要教師正確引導、適時調控、擇機干預。
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踴躍展示”與其他學科有共通之處,但也因為學科特點,局限了“踴躍展示”的深度廣度。如學生學習信息技術基本在機房,注意力容易被電腦分散;如展示方式單一大多口頭問答、演示操作等。如何克服以上問題,需要師生共同努力,可在教學過程中思考開發(fā)新的展示方式,讓過程展得精彩、內容展得高效。有理由相信信息技術課堂的“踴躍展示”可在小組展示中綻放花朵,組間競賽、組間辯論、組間合作(二次分組)等展示方式會詮釋“踴躍展示”的精髓。課堂教學也會因“踴躍展示”的有效性、必要性重新走向一個新高度。
參考文獻:
[1]張偉.談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生活化[J].西部素質教育,2016 (13).
[2]程曉華.小學信息技術課堂管理策略[J].吉林教育,2017(15).◆(作者單位:江蘇省海安縣海陵中學)
責任編輯:鄧 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