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精日傳媒”7月26日文章,原題:雙“千禧一代”記:印度VS中國全球18億千禧一代如今達消費鼎盛期,成為最強大消費群體。其中,中印千禧一代(分別為4.15億和4.4億)的聯(lián)合占比高達47%。這兩個亞洲軍團有許多共同點,如都生活在承受壓力的社會,都比父輩擁有更多機會和可支配資源,都堅信會過上更好的生活。即便如此,中印千禧一代仍以截然不同的方式演繹兩國市場的關鍵不同點。
一、與中國相比,印度的現(xiàn)代化(和殖民化)使其千禧一代在更大程度上融入西方。長期被殖民史令英語成為印度官方語言之一。其千禧一代觀看美國情景劇或閱讀西方文學長大,并使用西方社交媒體和娛樂平臺。相比之下,中國的數(shù)字和娛樂圈幾乎都是中文內(nèi)容。但這并不意味著中國千禧一代不了解世界形勢。他們正像印度同齡人一樣尋求全球公民身份。
二、中國千禧一代似乎比印度同齡人懷有更強烈的國家自豪感與自信心。如今中國以科技公司、電商和制造業(yè)為主導的經(jīng)濟增長舉世無雙,其千禧一代對國家獲得的國際認可備感自豪。2016年中國GDP增至1990年的25倍,而印度僅為4.2倍。印度千禧一代從未目睹此類增長或國家地位的提高。中國的變化步伐是印度年輕人從未經(jīng)歷的。
三、中印社會都在向千禧一代施壓,但各自壓力不同。比如,中國年輕人大多是來自“倒三角”家庭的獨生子女,受到各種關注和資源寵溺,但也承受家庭期望等巨大壓力。而印度頭重腳輕的教育體系使其千禧一代感到另一種高壓,考名校的激烈競爭令年輕人難以招架。
四、中國千禧一代生活在數(shù)字世界。從在街上買烤地瓜到在4S店購豪車,如今中國年輕人利用移動支付購買幾乎所有東西。這種大規(guī)模金融科技的爆發(fā),令中國千禧一代有別于任何別國同齡人。中國年輕人還樂于把電商與社交媒體乃至網(wǎng)上娛樂混合。由于網(wǎng)絡世界,他們還比別國的同齡人更易受意見領袖影響?!?/p>
(作者普麗緹·庫馬爾,丁雨晴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