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強 ,郭 輝 ,2,陳恒峰 ,高國民 ,孫延智
(1.新疆農(nóng)業(yè)大學 機電工程學院,烏魯木齊 830052;2.新疆農(nóng)業(yè)工程裝備創(chuàng)新設計實驗室重點實驗室,烏魯木齊 830052)
棉花秸稈是棉花的主要副產(chǎn)物。傳統(tǒng)的棉花秸稈利用模式是直接粉碎還田,但棉花秸稈根部木質(zhì)化較高,粉碎還田后不易腐爛,易導致播種效果不理想,甚至會產(chǎn)生土傳病害。近年來,通過物理和生物方法對棉稈進行毒棉酚處理后,可以將其用作飼料。秸稈飼料必須經(jīng)過粉碎環(huán)節(jié)。基于傳統(tǒng)的錘片式粉碎機和揉切式粉碎機的結構,設計復合式錘片粉碎機,并對關鍵部轉子進行有限元的靜應力學與模態(tài)分析,驗證方案的可行性。
棉秸稈粉碎機主要由機架、機殼、調(diào)心軸承、轉子、聯(lián)軸器、扭矩傳感器、電機、皮帶輪組成,如圖1所示。物料輸出采用負壓式風機。
圖1 棉秸稈錘片式粉碎機示意圖Figure 1 Schematic diagram of cotton straw hammer cr usher
棉秸稈粉碎機機殼與機架通過螺栓連接。帶傳動動力由電機提供。粉碎動力通過聯(lián)軸器傳遞到轉子的中心傳動軸,帶動轉子旋轉。物料由進料口進入粉碎室,經(jīng)過轉子的高速旋轉,在錘片與齒板之間被擊打敲碎并被錘片與定刀進一步切碎,接著在機殼內(nèi)部左端風機產(chǎn)生的負壓作用下通過粉碎室進入拋送室,最后由風機產(chǎn)生的氣流將粉碎后的棉秸稈吹出。
粉碎機的中心傳動軸轉速直接影響轉子錘片的線速度。切割棉秸稈這種纖維飼料時,對錘片線速度有一定要求。查閱農(nóng)業(yè)機械手冊可知,粉碎棉秸稈的切割線速度取85 m/s。
由公式 v=ωr和 ω=2πn/60 可得,n=1 796 r/min。
式中:v為棉秸稈粉碎錘片的線速度,m/s;ω為粉碎機轉子的角速度,rad/s;r為粉碎室轉子的半徑,m。 中心傳動軸的轉速 n=1 800 r/min。
棉秸稈粉碎機轉子主要由中心傳動軸、拋送風機、錘片、幅盤轂、錘架板、錘片組成,如圖2所示。將粉碎室與拋送室結合成一體,不僅能實現(xiàn)粉碎拋送效果,還利用負壓原理將物料輸送到拋送室,減少粉碎流程。幅盤轂的主要作用是帶動錘片轉動切割,同時固定錘架板的軸向;錘架板除起到安裝錘片的作用外,還給風機輸送物料提供充足空間。使180 mmx50 mmx5 mm的矩形錘片在粉碎室呈空間螺旋線排布,相鄰兩錘片中心距為18 mm,共6組。這種螺旋線排布的錘片分布形式,有助于粉碎后物料的輸送,能將運轉后的錘片均勻分布在機殼內(nèi)部,減少應力集中現(xiàn)象,增加粉碎機的使用壽命。
機殼下殼體與上殼體的區(qū)別在于,下殼體增加一組定刀和物料擋板。整個機殼用螺栓安裝齒板,如圖3所示。物料擋板的作用是防止物料從進料口進入后未經(jīng)粉碎直接進入拋送室。定刀的作用是增強粉碎強度。
圖2 粉碎室轉子結構示意圖Figure 2 Structural diagram of smash roter
圖3 下機殼結構示意圖Figure 3 Structural diagram oflowchassis
粉碎機的生產(chǎn)率無法直接精確計算,只能通過經(jīng)驗公式進行初步計算:
式中:r為物料容重,秸稈容重 r=0.3;n 為轉子轉速,n=1 800 r/min;k 為物料形成環(huán)流層時的影響系數(shù),取 k=0.6;k1為進料不均勻的影響系數(shù),取 k1=0.8;k2為進料口對排料所產(chǎn)生的影響系數(shù),取k2=0.7;D為轉子直徑,D=910 mm;B 為粉碎室寬度,B=300 mm。
將數(shù)值代入公式得:Q=2.8 t/h
粉碎功率可由經(jīng)驗公式獲得:
式中:C1為系數(shù),范圍為 6.4~10.5,取 C1=10;Q 為生產(chǎn)率。
經(jīng)計算得N1=28 kW,據(jù)此選取的配套電機為Y200-L1-2,其額定功率為30 kW。
基于solidworks2015建立三維模型,將模型合理簡化后導入ANSYS Workbench的相應模塊中,然后使用自由化網(wǎng)格劃分方法對轉子三維模型進行網(wǎng)格劃分,如圖4所示。
圖4 轉子的網(wǎng)格劃分模型Figure 4 Grid partition model of roter
轉子材料采用45鋼。該材料的基本屬性為:密度7 800 kg/m3,泊松比 0.28,彈性模量 210 Gpa。 在軸B,C兩軸肩處添加約束,施加的載荷在中心軸A處,施加的重力加速度為9.8 m/s2,該軸傳遞的扭矩為180 400 N·m,施加于轉子左端軸頸處,如圖5所示。
圖5 施加約束和載荷轉子的模型Figure 5 Impose restriction and loading roter model
通過ANSYS Workbench靜應力分析得到轉子的變形云圖和應力分布云圖,其軟件分析結果分別如圖6、圖7所示。
3.3.1 轉子變形云圖分析 由圖6可見:轉子的中間垂直方向發(fā)生明顯變形,位移量為0.005 mm,最大位移量在風扇葉片上,為0.015 mm;轉子的變形量由中間向兩端逐漸變小。由于葉片的變形量是由轉子中心軸引起的,所以轉子中間的變形量最大(0.008 5 mm)。與轉子的許用撓度進行比較,計算公式為:
式中:Ymax為梁跨中的最大撓度,mm;p為各個集中荷載標準值之和,kN;E 為鋼的彈性模量,E=2.1×106N/mm2;I為鋼的截面慣矩。
根據(jù)載荷 P=1.47 KN,l=810 mm,I=πd4/64,(其中 d 為 50 mm),可求出 Ymax=0.013 mm,大于最大變形量0.008 5 mm,這表明設計的轉子剛度能夠滿足設計要求。
3.3.2 轉子應力分布云圖分析 由圖7可見: 轉子應力最大的位置分別為兩端軸承處和軸中間位置。由于轉子的應力變化范圍在0.76~6.86Mpa范圍之間,而45鋼的最大許用應力為355 Mpa,遠遠大于轉子的最大應力,能夠滿足轉子的強度設計要求。
圖6 轉子變形云圖Figure 6 Aberration nephogram of roter
圖7 轉子應力分布云圖Figure 7 Stress distribution of roter
圖8 轉子的一階固有頻率Figure 8 First order natural frequency of roter
圖9 轉子的二階固有頻率Figure 9 Second order natural frequency of roter
轉子模態(tài)分析的目的主要是研究轉子是否出現(xiàn)共振。在ANSYS Workbench的靜應力學分析基礎上,進一步進行轉子模態(tài)分析。
在轉子轉速為1 800 r/min時,其最大激振頻率為30 Hz。判定轉子是否會引起共振,只需研究其低階模態(tài)的固有頻率。提取轉子的前2階固有頻率,如圖8、圖9所示。
分析結果表明,轉子振動主要集中在中間粉碎室(包含錘片、錘架板和銷軸)。第一階模態(tài)的固有頻率為 101.36 Hz, 第二階模態(tài)的固有頻率為 114.55 Hz。轉子固有頻率會隨著模態(tài)階數(shù)的增加而增大,但當轉子轉速接近甚至超過臨界轉速時,轉子變形量會逐漸增加,影響轉子穩(wěn)定性。由于轉子的第一階模態(tài)固有頻率為101.36 Hz,遠遠大于轉子的最大激振頻率30 Hz,因此轉子不會發(fā)生共振,符合動態(tài)性能要求。
錘片、齒板與定刀相結合的復合式錘片粉碎機,比傳統(tǒng)秸稈粉碎機的粉碎粒度精細。關鍵部件轉子的線速度選取85 m/s,錘片采用空間螺旋線排布形式。粉碎機的生產(chǎn)率可達到2.8 t/h,電機額定功率為30 kW。
從轉子的靜應力學和模態(tài)分析兩個方面進行仿真。在靜應力學分析中,通過轉子的變形云圖確定轉子的剛度滿足要求,通過轉子的應力分布圖確定轉子的強度滿足要求。在模態(tài)分析中,轉子低階模態(tài)的固有頻率遠大于轉子的最大激振頻率,確定轉子結構的穩(wěn)定性符合設計要求。
采用有限元對轉子進行分析,不能完全模擬其實際工況,轉子受到?jīng)_擊載荷的情況也無法得到驗證,因此在后續(xù)的工作中,有必要將這一部分考慮到相關分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