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寧
(北京市第九中學 北京 100041)
梁吉峰
(北京市育英學校 北京 100036)
丁慶紅
(北京教育學院石景山分院 北京 100043)
2017年高考北京理科綜合中的物理實驗題是高考試題中的一大亮點,與近幾年的北京高考物理實驗題一樣,注重考查常規(guī)實驗,命題的角度非常貼近高中教學實際情況,能很好地反映學生的實驗能力,同時注重考查學生在常規(guī)實驗基礎上的深入思考能力,挖掘、深層次考查學生的探究能力,充分展現北京高考試題注重考查物理核心素養(yǎng)、具有創(chuàng)新性和選拔性考試的特點.本文對2017年高考北京理科綜合中的物理實驗題的解法進行了研究,反觀實驗教學現狀,探討了高考實驗命題對教學的一些啟示,對于高三復習備考以及物理實驗教學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希望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題目】(2017年高考北京理綜卷實驗題第21題)如圖1所示,用質量為m的重物通過滑輪牽引小車,使它在長木板上運動,打點計時器在紙帶上記錄小車的運動情況.利用該裝置可以完成“探究動能定理”的實驗.
(1)打點計時器使用的電源是______(選填選項前的字母).
A.直流電源 B.交流電源
(2)實驗中,需要平衡摩擦力和其他阻力,正確的操作方法是______(選填選項前的字母).
A.把長木板右端墊高 B.改變小車的質量
在不掛重物且______(選填選項前的字母)的情況下,輕推一下小車.若小車拖著紙帶做勻速運動,表明已經消除了摩擦力和其他阻力的影響.
A.計時器不打點 B.計時器打點
圖1 試題情境圖
(3)接通電源,釋放小車,打點計時器在紙帶上打下一系列點,將打下的第一個點標為O.在紙帶上依次取A,B,C,…若干個計數點,已知相鄰計數點間的時間間隔為T.測得A,B,C,…各點到O點的距離為x1,x2,x3,…,如圖2所示.
圖2 測量紙帶
實驗中,重物質量遠小于小車質量,可認為小車所受的拉力大小為mg.從打O點到打B點的過程中,拉力對小車做的功W=______,打B點時小車的速度v=______.
(4)以v2為縱坐標,W為橫坐標,利用實驗數據做出如圖3所示的v2-W圖像.由此圖像可得v2隨W變化的表達式為______.根據功與能的關系,動能的表達式中可能包含v2這個因子;分析實驗結果的單位關系,與圖線斜率有關的物理量應是______.
圖3 v2-W圖像
(5)假設已經完全消除了摩擦力和其他阻力的影響,若重物質量不滿足遠小于小車質量的條件,則從理論上分析,圖4選項中正確反映v2-W關系的是______.
圖4 選項圖
2017年高考北京理綜卷實驗題第21題考查的是常規(guī)學生實驗“探究動能定理”,每道小題的考查細目如表1所示.
表1 實驗每道小題的考查目標
(1)考查打點計時器的配套電源選取,根據打點計時器的工作原理或學生真正使用打點計時器做過實驗,不難確定正確選項為B.
(2)1)考查平衡摩擦力和其他阻力的具體實驗細節(jié),如果理解平衡摩擦力和其他阻力的原理或真實做過這個實驗,可以確定正確選項為A.
2)考查如何才算平衡好了摩擦力和其他阻力的具體實驗細節(jié),如果理解為何要平衡摩擦力和其他阻力或真實經歷過實驗過程,可以確定正確選項為B.
對平衡摩擦力和其他阻力的認識:根據實驗目的,探究“動能定理”,即探究合外力對小車做的功與小車動能增量的關系,需要確定合外力做的功與小車的動能增量.小車的動能增量可以通過紙帶處理數據求解速度,進一步根據動能表達式得出;合外力做的功需要求出小車所受的合外力,根據功的計算公式得出.實驗中便于確定的是小車所受的拉力,如果把拉力當作合外力的話,需要滿足除拉力外,其他外力的合力為零,稱之為平衡摩擦力.具體平衡摩擦力的方法是將長木板的一端墊高,相當于是讓小車處于斜面上,移動墊木的位置改變斜面傾角,直到小車可以勻速運動,此時小車所受的合力為零,如果再對小車施加拉力,則拉力即為小車所受的合外力,拉力做功即為合外力做的功.實驗中的阻力來源有小車與木板之間的滑動摩擦力、實驗中紙帶與打點計時器之間的阻力、空氣阻力等,故在平衡摩擦力時,需要在不掛重物且打點計時器打點的情況下,輕推一下小車.若小車拖著紙帶做勻速運動,表明已經消除了摩擦力和其他阻力的影響.為了準確判斷小車是否勻速,還需要分析打出的紙帶,如果點是均勻分布,可以認為小車在做勻速運動,平衡了阻力,為進一步實驗做好了準備.
(3)考查數據處理計算拉力對小車做的功W和分析紙帶求速度.如果學生掌握功的概念,理解分析紙帶求速度的方法,真實處理過這種實驗數據則不難作答.
1)實驗中,若重物質量遠小于小車質量,可認為小車所受的拉力大小為mg.從打O點到打B點的過程中,位移大小為x2,拉力對小車做的功
W=mgx2
2)勻變速直線運動中,中間時刻的瞬時速度等于這一段時間的平均速度,打B點時小車的速度
(4)1)要求“由此圖像可得v2隨W變化的表達式”,根據圖像近似為正比例函數,應用數學知識不難寫出表達式
v2=kWk=4.5~5.0
2)要求“分析實驗結果的單位關系,與圖線斜率有關的物理量應是”,分析斜率k的單位
所以與圖像斜率有關的物理量應是質量.
(5)要求“假設已經完全消除了摩擦力和其他阻力的影響,若重物質量不滿足遠小于小車質量的條件,則從理論上分析,圖4中正確反映v2-W關系的是”,這個問題如何處理呢?
通過分析近幾年的北京高考實驗題不難發(fā)現,每年都有一問這種類型的題目,或論述,或選擇,這類問題有沒有處理的一般方法呢?我們不妨通過對這道實驗題最后一問的分析來研究一下.具體步驟如下.
第一步,當成一道綜合問題來分析:創(chuàng)設重物牽引小車運動的物理情境.
第二步,構建運動模型:重物豎直向下勻加速直線運動,小車沿斜面做勻加速直線運動,重物和小車是加速度大小相等的連接體,如圖5所示.
圖5 構建運動模型
第三步,選研究對象,受力分析,如圖6所示.
圖6 對研究對象受力分析
第四步,選規(guī)律,寫方程.
對小車:
F=Ma
(1)
對重物:
mg-F=ma
(2)
由此可得
若重物質量滿足遠小于小車質量的條件,即m?M,從理論上分析,則可認為小車所受的拉力
F=mg
(3)
若滿足動能定理,則有
(4)
即
(5)
整理可得
(6)
若重物質量不滿足遠小于小車質量的條件,從理論上分析,則小車所受的拉力為
(7)
若滿足動能定理,則有
(8)
即
(9)
整理可得
(10)
故正確答案為A.
要正確解答這道題目還需要注意如下幾點:
a.題目給定的W是指拉力對小車做的功,而非重物重力做的功.
b.要求從理論上分析,而非實驗上分析.
c.重物質量滿足或不滿足遠小于小車質量的條件,對小車所受拉力有影響,拉力不同,但是拉力均為恒力,在“設已經完全消除了摩擦力和其他阻力的影響”的前提下,拉力始終為小車所受的合外力,拉力的功為小車所受的合外力的功.
(1)高度重視常規(guī)學生實驗,精編實驗講義,在實驗室動手解決問題,充分經歷實驗探究過程
在高三復習備考中,有人認為常規(guī)學生實驗在高一和高二做過,高三沒必要在這方面再浪費時間,再說即使是實驗做得很熟練,考試也不一定能得到相應分數,不如高三講實驗來得實惠,這種做法盡管有一定道理,但是不符合新課改要注重培養(yǎng)物理核心素養(yǎng)、提高學生實驗探究能力的要求.如何在高三教學中做好提高分數與提升能力的平衡,確實需要一線物理教師發(fā)揮教學智慧.為提高實驗教學效率,建議根據學生情況編制實驗學案,把考查常規(guī)實驗的實驗題改編成學生實驗,讓學生先預習,教師批閱,再讓學生帶著問題進實驗室,經歷真實實驗過程,對于實驗原理、器材選取、實驗步驟、數據處理和誤差分析等知識,根據學生掌握情況,再進行講解,會得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2)做好演示實驗,規(guī)范學生實驗操作
教師要精挑一些實驗做好演示,規(guī)范學生的實驗操作,例如使用多用電表測電阻,如何機械調零,根據待測電阻情況合理選擋,紅黑表筆短接調零,測量并讀數,如果還需要測量其他電阻,若不需要換擋直接測量,如果需要換擋測量其他電阻需要重新短接調零.最后規(guī)范整理器材時多用電表的選擇開關置于“OFF”擋或交流電壓最高擋位,紅黑表筆取出,長時間不用多用電表,需要將電池取出.教師規(guī)范演示完畢,不見得學生真的會了,再讓學生注意規(guī)范操作的基礎上真動手,在真動手的時候,才可能做到真動腦,干巴巴的知識才可能變得生動起來,愛動腦的孩子自然要思考內部的構造是怎樣的?什么原理?學習過程不斷引向深入,復習效率自然提高.
(3)精選探究實驗,將實驗進行變式,鼓勵學生探究
通過分析近幾年的高考實驗題最后一問,不難發(fā)現一些規(guī)律,即在常規(guī)實驗的基礎上,改變某些實驗條件,對實驗結果進行深入討論,較高層次考查學生的實驗探究能力.例如2017年考查的探究動能定理實驗最后一問中提出“假設已經完全消除了摩擦力和其他阻力的影響,若重物質量不滿足遠小于小車質量的條件,則從理論上分析,正確反映v2-W關系的是”,常規(guī)實驗考查為“若重物質量滿足遠小于小車質量的條件,則從理論上分析,正確反映v2-W關系的是”,如果在教學中加以引導,啟發(fā)學生思考為什么需要滿足重物質量滿足遠小于小車質量的條件,不滿足的話,對哪個物理量有直接影響?如何進行修正?對實驗結果有何影響?等等,可能很多問題都迎刃而解.
(4)以典型實驗為例滲透圖像法處理數據思想
在高中物理實驗中有很多應用圖像法處理數據的例子,對于圖像我們需要重點關注圖像的變化趨勢、斜率、截距、面積等信息所包含的物理意義.
例如:2016年高考北京實驗題考查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的實驗,最后一問中提出,“在紙帶上選取多個計數點,測量它們到起始點O的距離h,計算對應計數點的重物速度v,描繪v2-h圖像,并做如下判斷:若圖像是一條過原點的直線,則重物下落過程中機械能守恒.請你分析論證該同學的判斷依據是否正確.”該實驗數據處理將計算驗證轉化為圖像驗證,作出v2-h關系圖像,若圖像是一條過原點的直線,是不是就能說明能證實機械能守恒呢?需要借助于基本關系論證一下.
又如:伏安法測電源電動勢和內電阻的實驗中,通過采集數據作出了電源的路端電壓與流過電源的電流的關系圖像,即U-I關系圖像,利用圖像求出電源的電動勢和內電阻.不妨寫出U-I的函數關系表達式,因為支配函數圖像背后的是函數關系,借助所學知識寫出縱坐標與橫坐標的函數關系,即U= -Ir+E,不難看出圖像斜率的絕對值表示內電阻r,圖像與縱軸的截距表示電源電動勢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