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朝榮
摘要:閱讀是語文教學過程中重要的一部分,尤其是對于小學語文來說也正是閱讀打基礎的時候,所以作為教師的我們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重要更加注重基礎閱讀的教學,從而幫助學生在閱讀習慣、方法等多方面打好基礎。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探究
語文是一門語言和文學相結合的學科,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根據(jù)各時期學生智力發(fā)育水平和學習能力的不同知識內(nèi)容的側重性、深度都有所不同。因為我國有著五千年的歷史與文明,并且也是世界上唯一一個歷史發(fā)展進程中即使朝代更迭也沒有中斷文化傳承和發(fā)展的國家。并且隨著歷史的發(fā)展,文化受民族、地域、歷史等因素的影響呈現(xiàn)出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繁榮景象。所以,語文教學其中的一個目標也是將我國幾千年來所傳承下來的文化精粹不斷地傳承下去,這也就需要作為語文教師的我們,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做好語言與文學的教學工作,尤其是小學階段正好是學生各方面知識打基礎的過程中,也就更加需要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從而實現(xiàn)知識傳承的高效化和高質量化,切實提高學生語文聽說讀寫各方面的水平。
閱讀是語文聽說讀寫四方面讀的典型代表,也是語文教學過程中至關重要的一部分。因為對于大部分中國人尤其是漢族學生來說,所處的漢語語言環(huán)境使得他們在聽和說已經(jīng)具備了最基本的能力,所以對于聽說教學教師的基本作用就是糾正和引導。而對于讀和寫這兩個方面卻是學生,尤其是小學生需要重點學習的內(nèi)容,就以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來說,教師關注的內(nèi)容要從包含礎字詞,閱讀興趣、閱讀習慣、閱讀技巧等多個方面,從而幫助學生在閱讀打基礎的階段就能夠一步一個腳印,掌握扎實。因此,下文中,我也將結合我在日常教學過程中的實踐經(jīng)驗,從三個方面具體就如何做好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工作展開闡述,并提出自己的建議。
一、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
都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句話對于小學生來說最為適用,畢竟小學生由于年齡小,在學習方面感性大于理性。這也就導致如果一門學科他們很感興趣那么學習效率也就會隨之水漲船高,反之則陷入被動學習,只能得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因此,在我看來要想做好閱讀教學工作,就先要讓學生對閱讀這件事感興趣。
首先,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從最基礎的字詞教學入手。因為對于小學生尤其是低年級學生來說,字詞是影響其閱讀流暢性最為主要的因素,如果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總是遇到生字詞,不僅容易導致學生對于文章內(nèi)容理解不全面,還容易導致閱讀積極性受挫,學習興趣缺失。因此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從字詞本身出發(fā),尤其是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以課本為依托,最大限度的拓展學生的詞匯量,降低學生的閱讀障礙,從而提高學生主動閱讀的信心。
其次,教師還可以通過引導學生進行閱讀分享,讓學生獲得閱讀的滿足感和收獲感,進而提高學生主動閱讀的興趣。作為一名小學教師,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深有體會,小學生在知識學習方面一般具有比較強烈的表現(xiàn)欲望和分享欲望,而閱讀又是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過程。所以,在閱讀時學生會因為自身性格和情感傾向的不同對于文章有不同的閱讀感受,那么在閱讀課上讓學生主動分享出來一方面可以實現(xiàn)學生之間思維的交流,豐富閱讀層次,另一方面也可以讓學生在分享過程中獲得閱讀的滿足感,進而讓學生在閱讀滿足感的推動下持續(xù)具有閱讀的動力。
二、引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語文作為一門囊括語言和文學的綜合性學科,知識的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尤其是對于閱讀教學來說更是水滴石穿、厚積薄發(fā),所以需要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持之以恒的努力。但我在教學過程中也發(fā)現(xiàn),大部分小學生由于年齡等方面的限制,自我約束能力缺乏,在學習過程中更加容易受到惰性的支配,進而陷入被動學習。所以在我看來,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至關重要。
首先,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從課本內(nèi)容入手培養(yǎng)學生主動閱讀的習慣。教材中的文章都是針對不同階段學生的字詞基礎和情感掌握能力所選擇出來,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遇到的難度相對固定,是培養(yǎng)學生閱讀習慣最好的依托。所以,我在教學過程中通常會一方面將閱讀作為實際的學習任務布置下去,例如,針對一篇文章列出幾個需要學生思考的問題,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自己找答案,這樣不僅可以給學生閱讀方面指明方向,還可以給學生一個主動閱讀的動力。然后,我們還可以充分利用學校圖書館等資源,給學生推薦一些趣味性較強的書,讓學生進行課下閱讀,一步步培養(yǎng)起學生主動閱讀的習慣。
其次,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我們還要主動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思考能力。讀書的主要目的是理解文章內(nèi)容,從中體會作者的情感和觀點,甚至是將其中的觀點和事例化歸己用。所以我在教學過程中會讓學生準備一個筆記本,做讀書摘抄和書寫讀后感,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可以將所遇到的典型性句子、段落記錄下來,也可以在閱讀完之后將自己的所思所想抒發(fā)出來。對于摘抄和讀后感,我通常不做數(shù)目上的規(guī)定,但是會定期檢查,這樣可以給學生一個閱讀方面的監(jiān)督,培養(yǎng)學生主動閱讀并思考的習慣。
三、教給學生基礎的閱讀技巧
從學校教育的角度來看,閱讀教學并不僅僅是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一定程度上還要為應對后期的語文考試服務。所以,我們還要教給學生對應的閱讀技巧,從而保證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尤其是考試閱讀過程中保證效率和質量。
首先,從日常閱讀本身出發(fā),教師要針對文章情感和作者觀點教給學生最為基本的分析方法。文章是作者情感的延伸和觀點的承載體,閱讀的過程基本上就是讀者和作者思維的交流過程,所以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從作者本身出發(fā),例如性格、所處時代、人生經(jīng)歷等出發(fā)來分析文章,從而準確把握文章的情感表達和觀點傾向。
其次,從應試角度來看,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基礎的問題分析能力,帶著問題到文中找答案。對于小學階段的閱讀考試來說,通常會讓學生分析作者情感和觀點,概括文章內(nèi)容等。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抓重點內(nèi)容和中心思想的能力,對文章內(nèi)容進行快速的概括,并帶著問題到文中找答案,從而保證考試過程中解題的高效性。
總之,對于小學閱讀教學來說,教師要從培養(yǎng)學生興趣入手,讓學生熱愛閱讀,然后培養(yǎng)學生主動閱讀和思考的習慣,并針對性的教授學生閱讀技巧和方法,從而保證學生在日常閱讀和考試兩個方面都能做到游刃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