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繼彪
摘 要:在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我們的小學語文教學存在的問題也逐步顯現(xiàn),對此我們提出了開展探究性學習的策略。本文從探究性學習的特點入手,全面論述了探究性學習對于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意義,從而提出開展探究性學習的具體實施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 探究性學習 策略
目前來說,探究性學習是一種具有創(chuàng)新意義的教學模式,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以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和主動性作用為主,以教師的輔助和引導作用為輔。一般情況下,在探究性學習中,教師會專門設計一個話題或者問題情境讓學生集體進行思考與討論,在討論的過程中我們盡量減少對于學生的限制和要求,使學生暢所欲言,充分表達自己的想法和看法,并有效融入自己的思考與見解。這樣一來,學生在獲取知識的時候會充滿著新鮮感和積極性,使學生的分析能力、資料收集能力、表達能力以及處理問題的能力等得到全方位的提高,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全面的強化。
一、探究性學習的特點
在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探究性學習的應用具有一些與其他科目不同的特點。首先,探究性學習打破了小學語文傳統(tǒng)的守著課本進行學習的落后的理念,將學生從一種靜態(tài)的、被動的學習環(huán)境中解放出來,帶領學生進入一種動態(tài)的、積極主動的學習氛圍之中,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大膽主動地去探索,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全面提升教學的效率。其次,探究性學習具有靈活性和創(chuàng)造性的特點,在小學語文的課堂上,我們可以因人施教、因材施教,靈活運用各種各樣的方式來完成探究性學習的過程,全面優(yōu)化學生的學習體驗和情感體驗,使語文課堂更加形象生動。最后,探究性學習具有體驗性和綜合性的特點。在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過程中,學生始終只能扮演著被動的聆聽者和接受者的角色,對于所有的知識在獲取的過程中根本沒有自己的思考和理解。但是探究性學習具有體驗性的特點,學生獲取知識是在自己體驗情境或者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得到的,這種一來學生既高效地獲得了知識,又完全深入其中融合了自己的理解,使得對于知識的理解更加深刻而透徹。
二、探究性學習對于小學語文教學的意義
1.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
興趣是吸引學生能夠有效投入到學習活動當中的主要動力,但是在傳統(tǒng)的灌輸式的教學模式之下學生普遍缺乏對于語文學習的興趣,認為學習語文無非就是背背課文、寫寫生字,沒有什么特別需要下功夫的地方,對于語文學習存在著很大的誤區(qū)。而探究式學習的存在正好彌補了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不足,使學生逐漸意識到語文學習也可以是這么有意思的一件事情,也可以通過自己的探索去獲得更多美好的體驗,從而激發(fā)學生對于語文學習的興趣。
2.激發(fā)學生探求知識的主動性
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之下,學生在課堂當中的主體地位和主體性作用無法得到有效發(fā)揮,并且還存在一定的被弱化的趨向,為了幫助學生確立在課堂當中的主人翁地位,激發(fā)學生對于探究知識的主動性,我們提出在語文課堂教學當中實施探究性學習。在課堂中每次學習一些新的知識的時候,教師切記不可直接將知識一股腦傾倒給學生,而是拋出主題、引出話題或者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主動去探索,去體會,從而使學生能夠對于課文所講能夠有切身的體會和理解。
3.提升學生對于問題的發(fā)現(xiàn)和解決能力
當前,在應試教育體制之下,我們的學生都好像一個個變成了考試的機器,很多學生盡管在考試當中能夠獲得超高的分數,但是他的問題意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想象力以及思維創(chuàng)新力等的發(fā)展都強烈地受到應試教育體制的影響,因此使得學生的綜合素質整體偏低。而通過探究性的學習,學生會自己在探究活動中主動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不斷提升自己的思維能力,逐步擺脫應試教育和教材內容對于自身的限制,實現(xiàn)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三、小學語文教學開展探究性學習的策略
1.引導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知識
所謂的探究性學習,就是以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現(xiàn)能力為主要目標的一種教學方法,在這種教學模式之下,我們的教育更注重的是學生參與學習的整個過程,而并非學習的結果和學生的成績。在這種探究性的學習過程中,教師和學生之間也開始建立一種新型的師生關系,教師不再作為權威直接將知識傳授給學生,而是和學生一起去進行新的知識的探索和學習,并給予學生積極的幫助。在探究性教學中,我們最忌諱的就是教師給學生現(xiàn)成的答案和結論,而應當逐步引導學生完成對于知識的理解和深化。比如,在學習《富饒的西沙群島》這篇課文的時候,教師不要預先就把西沙群島是怎樣的直接告訴給學生,而應當先讓學生想象自己眼中的西沙群島是怎樣的,然后帶領學生研讀課文,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畫出自己所看到的西沙群島,最后我們采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播放真實的西沙群島的照片,讓學生進行觀看和對比,從而獲得對西沙群島的全面認識,對于其景色之美有了更進一步的理解。
2.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讓學生主動探索
在語文學習當中,有很多的內容都可以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的方式展現(xiàn)出來,使學生能夠進行積極的探索和認知。比如在學習《中彩那天》這篇課文的時候,盡管很多學生都已經理解誠信的可貴,但是文中父親所面臨的的“道德難題”卻不是每個人都能夠理解的。因此,我們可以把這篇課文作為一個小短劇以情境表演的方式重現(xiàn)出來,使學生在扮演文中人物的時候能夠真正理解其內心的掙扎和誠實的可貴。
3.豐富學生的課外實踐探索活動
對于小學生來說,僅僅在課堂中的學習會帶給學生思維上的限制,所以有時候我們需要適當帶領學生走出課堂,通過一些生動有趣的實踐探索活動來實現(xiàn)學生的語文學習。比如,在學習《爬山虎的腳》這篇課文的時候,很多學生都對爬山虎這種植物產生了濃厚的探究興趣,我們可以帶領學生去植物園觀察爬山虎,并寫一寫觀后感。
結語
開展探究性學習是當前我國教育領域研究的一個嶄新的課題,是我們實施創(chuàng)新發(fā)展教育的一個重要方法。探究性學習對于小學語文教學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我們必須予以高度重視和關注,采取積極的策略將其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