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黃庭堅書翰杜詩研究

    2018-07-24 01:13:46劉重喜
    關(guān)鍵詞:夔州杜詩黃庭堅

    劉重喜

    黃庭堅,生于北宋慶歷五年(1045),卒于崇寧元年(1105),字魯直,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縣)人,北宋著名文學(xué)家、書法家。為蘇軾門下士,與張耒、晁補之、秦觀合稱“蘇門四學(xué)士”,生前便與蘇軾齊名,世稱“蘇黃”。山谷詩宗法杜甫*脫脫:《宋史》卷四百四十四《黃庭堅傳》:“庭堅學(xué)問文章,天成性得。陳師道謂其詩得法杜甫,學(xué)甫而不為者。善行、草書,楷法亦自成一家?!北本褐腥A書局,1985年,第13110頁。,元代方回倡“一祖三宗”之說,以杜甫“初祖”,以山谷為一宗*方回:《瀛奎律髓匯評》卷二十六《清明》詩評語:“古今詩人,當(dāng)以老杜(杜甫)、山谷(黃庭堅)、后山(陳師道)、簡齋(陳與義)四家,為一祖三宗?!?李慶甲集評校點,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第1149頁。,開創(chuàng)“江西詩派”。山谷的書法亦獨樹一格,“善行、草書,楷法亦自成一家”*《宋史·黃庭堅傳》,第13110頁。,為“宋四家”之一。

    繼蘇軾之后*見拙文《蘇軾書翰杜詩敘錄》,《古典文獻研究》第二十輯下卷,南京:鳳凰出版社,2016年。,黃庭堅也書寫過大量杜詩,除了盡書“東西兩川夔州詩”“巴中”詩十首外,我們可以確證山谷書寫過的杜詩有13首又2句,包括《寄賀蘭铦》《秦州雜詩二十首(其一)》《西郊》《別李義》《丹青引》《李潮八分小篆歌》《戲作花卿歌》《病后遇王倚飲贈歌》《奉先劉少府新畫山水障歌》《滟》《白帝》《柏學(xué)士茅屋》《江村》以及《宴戎州楊使君東樓》“重碧拈春酒,輕紅擘荔枝”二句*黃庭堅《題所書杜子美小詩后》(《黃庭堅全集》,黃庭堅著,劉琳等校點,成都:四川大學(xué)出版社,2001年,第693頁)、《書草老杜詩后與黃斌老》(《黃庭堅全集》,第1406頁)、《跋草書子美詩后》(《黃庭堅全集》第三冊,第1642頁)、《跋所書子美長韻后》(《黃庭堅全集》第三冊,第1642頁)、《跋所書老杜詩》(《黃庭堅全集》第四冊,第2299頁),皆為其本人所書杜詩之題跋,但可惜已不能確指為哪一首了。又據(jù)文獻記載,宋魏了翁《跋程正伯家所藏山谷書杜少陵詩帖》(《鶴山題跋》卷三,盧圣輔主編:《中國書畫全書》第一冊,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3年,第911頁)、明吳寬《跋啟南所藏山谷墨跡》(吳寬:《瓠翁家藏集》卷四十八,《四部叢刊》據(jù)上海涵芬樓藏明正德刊本影印本)、明張以寧《題雷子于縣尹所藏山谷書杜詩后》(張以寧:《翠屏集》卷四,《四庫全書》本)、清孫承澤《黃山谷草書杜詩》(孫承澤:《庚子消夏記》卷八,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第157頁)亦著錄山谷所書杜詩,亦不知為何詩了。再有南宋趙與勤《趙蘭坡所藏書畫目錄》著錄“黃山谷書《醉中歌》《壯游詩》”(《中國書畫全書》第二冊《云煙過眼錄》,第137頁),但此《壯游》是否即杜甫詩,還不能確定。元王惲《秋澗先生大全文集》卷七十一《右軍觀鵝圖》:“蘇滄浪書多出懷素,山谷草圣本學(xué)才翁,如戎州所書《漫與》九詩,何啻青出于藍,真超凡入圣筆也?!?《四部叢刊》初編本)今檢《黃庭堅全集》未見《漫與》九詩,疑當(dāng)為所書杜甫《絕句漫興九首》,《杜甫全集校注》卷八《絕句漫興九首》:“‘興’,底本(《宋本杜工部集》)作‘與’?!?《杜甫全集校注》卷八,蕭滌非主編,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2014年,第2254頁)。在宋代以降歷代書法家中,山谷應(yīng)該是書寫杜詩最多的一位。本文將圍繞山谷書翰杜詩在???、“尚意”書風(fēng)和書杜背景等方面進行探討。

    一、杜詩書寫與???/h2>

    北宋初年,社會上興起讀杜熱潮的同時也帶來了杜詩校勘問題,王洙(997—1057)、王琪、裴煜、蘇舜欽(1008—1048)、蘇軾等人都為校勘杜詩異文付出過諸多努力。同樣,生活于這一時期的黃庭堅,所書寫的流傳至今的杜詩文本——墨跡本《寄賀蘭铦》以及《秦州雜詩二十首》(其一)《西郊》《別李義》等三件拓本,對于我們校勘杜詩無疑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1.草書《寄賀蘭铦》

    黃君《黃庭堅書法全集》著錄《杜甫賀蘭铦詩帖》*黃君:《黃庭堅書法全集》第二冊,南昌:江西美術(shù)出版社,2012年,第298~299頁。又見《中國書法全集·黃庭堅卷》,劉正成主編,北京:榮寶齋出版社,2001年,第203~204頁。,釋文:

    朝野歡娛后,乾坤震蕩中。相隨萬里日,總作白頭翁。歲晚仍分袂,江邊更轉(zhuǎn)蓬。勿云俱居(此字衍,點去)異域,飲啄幾回同。寄賀蘭铦(末四字行書)

    2.草書《秦州雜詩二十首》其一

    《黃庭堅書法全集》著錄《杜甫秦州雜詩帖(殘)》*《黃庭堅書法全集》第三冊,第574~575頁。,釋文:

    度隴怯,浩蕩及關(guān)愁。水落魚龍夜,山空鳥鼠秋。西征問烽火,心折此淹留。

    《杜甫全集校注》卷六《秦州雜詩二十首》其一《校記》云:及,一作入。《校記》:“‘空’,宋本下有校語曰:‘一作通?!X鈔本同,余本無?!?《杜甫全集校注》卷六,第1406頁。則此帖拓本“及”“空”二字可以作為??倍旁姷膮⒖?。

    3.草書《西郊》

    《黃庭堅書法全集》著錄《杜甫西郊詩卷帖(殘)》*《黃庭堅書法全集》第三冊,第576頁。,釋文:

    時出碧雞坊,西郊對草堂。市橋官柳細,(中缺文)題識藥囊。無人兢來往,疏懶興何長。

    此帖與《杜甫全集校注》卷九《西郊》*《杜甫全集校注》卷九,第2093~2094頁。對勘,異文頗多。《校記》:“‘減’,底本校語:‘晉作檢。’錢鈔本同;宋百家本、宋千家本、宋分門本、宋十注本、元千家本、元分類本校語中‘晉’作‘一’,宋分門本又冠以‘洙曰’二字;《英華》校語:‘集作檢。’宋九家本正文作‘檢’,校語:‘一作減?!忠w云:‘檢藥囊,一本作減藥囊,非是?!瘫菊淖鳌畵臁?,校語:‘撿,或作減,非是?!眲t山谷書作“識”字,可并列為校例之一說?!缎S洝罚骸啊X’,底本校語:‘一云竟,一云與?!X鈔本同。今按‘竟’疑‘兢’之誤,三蔡本校語:‘覺,一作兢,或又作與?!队⑷A》校語:‘一作兢?!尉偶冶菊淖鳌ぁ?,校語:‘一作與,一作覺。’宋百家本、宋十注本同?!贝颂焦葧鳌熬ぁ?,與三蔡本、《文苑英華》本、《九家注》本同。另外,此帖“興”字,《杜甫全集校注》本作“意”,無校記,則此字亦可并列為校例之一說。

    4.草書《別李義》

    《黃庭堅書法全集》著錄《杜甫別李義詩帖》拓本*《黃庭堅書法全集》第三冊,第577~581頁。,釋文:

    (上缺)中外貴賤殊,余亦忝諸孫。丈人嗣三葉,之子白玉溫。(中缺)人領(lǐng)宗卿,肅穆古制敦。先朝納諫諍,直氣橫(中缺)清慮不喧。洗然過知己,談?wù)摶春?。憶昔初見時,小襦繡芳蓀。長成忽會面,慰我久別魂。三峽春冬交,江山云霧昏。正宜且聚集,恨此當(dāng)離樽。(下缺)

    《杜甫全集校注》卷十八《別李義》*《杜甫全集校注》卷十八,第5379~5385頁。,《校記》云:“余,趙本誤作馀?!薄皽兀瘫菊`作盤,今按注仍以‘溫潤如玉’為說,則原本不誤?!薄安?,趙本作王。”則山谷所書“余”“溫”“不”三字與底本同?!缎S洝酚衷唬骸拔簦伟偌冶尽⑺畏珠T本、宋十注本作惜,涉上偏旁而誤。初,宋千家本、宋十注本、趙本誤從示。”則此帖作“昔”,“初”字偏旁從“衣”,與底本同?!缎S洝罚骸榜?,宋九家本、宋百家本、宋千家本、宋分門本、宋十注本、元分類本、趙本誤從示。底本校語云:襦一作孺。錢鈔本、宋十注本同;宋百家本、宋千家本、宋分門本、元千家本、元分類本冠以‘洙曰’二字;宋九家本、二蔡本、趙本無此校語?!贝颂焦葧鳌榜唷保詮摹耙隆?,同底本。《校記》:“疾,二蔡本作病?!眲t此帖作“別”字?!缎S洝罚骸岸?,宋分門本作夏。”此帖做“冬”,同底本。另外,此帖“過”字,歷代杜集皆作“遇”,無異文,或為山谷草法,或為誤書。

    正如王琪所說“近世學(xué)者爭言杜詩”,“人人購其亡逸”,因此出現(xiàn)了“訛缺”乃至“妄改而補之”等文字舛訛現(xiàn)象。至王洙,始以“家素蓄先唐舊集,及采秘府、名公之室,天下士人所有得者悉編次之,事具于記。于是杜詩無遺矣”。于寶元二年(1039)完成了編輯??惫ぷ?。后來,又經(jīng)王琪、何瑑、丁修、裴煜等人勘訂,于仁宗嘉祐四年(1059)“遂鏤于板,庶廣其傳”*以上引文見王琪《宋本杜工部集·后記》,張元濟:《續(xù)古逸叢書·集》,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2001年。,成為傳世杜集最早的刻本,號為“祖本”。嘉祐四年,山谷年方十五,正“游學(xué)淮南”,這個杜集刻本山谷應(yīng)該是見到的。我們從以上山谷書于紹圣二年(1095)以后的這四首杜詩來看,它們與《宋本杜工部集》的??碑愇某鋈氩淮?,也可以旁證這一點。這是其一。

    其二,黃庭堅《與王觀復(fù)書》云:“恐更須改定,乃可入石?!?《黃庭堅全集》第二冊《與王觀復(fù)》,第471頁。按山谷這封書信是與王觀復(fù)討論其盡書杜甫東西兩川夔州詩刻石之事,所謂“更須改定,乃可入石”,表明山谷對此鄭重其事,包含有古人將經(jīng)書文字刊刻入石為校勘定本之意*馬衡《凡將齋金石叢稿》:“后漢熹平中,以五經(jīng)文字駁異日多,詔諸儒正定之,刻石立于太學(xué),俾后儒晚學(xué)有所取正,是為《熹平石經(jīng)》。其意蓋以展轉(zhuǎn)寫錄,無從是正,特刊此以為定本,法甚善也?!北本褐腥A書局,1996年,第74~75頁。,由此可以看到山谷對杜詩的推崇和對??眴栴}的重視,這一點也是我們分析其書寫杜詩與??倍旁婈P(guān)系時需要注意的。

    二、“尚意”書風(fēng)與杜詩書寫

    明代書法家董其昌(1555—1636)的名言“晉人書取韻,唐人書取法,宋人書取意”*《容臺別集》卷二《書品》,《中國書法全集》第54卷《董其昌》,劉正成主編,北京:榮寶齋出版社,1992年,第286頁。為后世書論家所認可,清初書法家王澍(1668—1743)《翰墨指南》云:“晉人書取韻,宋人書取意?!?《中國書畫全書》第八冊,第837頁下。清梁巘(1710—1788)《評書帖》亦云:“晉尚韻,唐尚法,宋尚意,元明尚態(tài)?!?《歷代書法論文選》,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2007年,第575頁。宋人“尚意”的書學(xué)理論和藝術(shù)實踐的代表人物是蘇軾和黃庭堅*參見曹寶麟《中國書法史·宋遼金卷》第三章《北宋后期的書法(上)——“尚意”書風(fēng)的勃興》,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15年,第97~168頁。,山谷所書四首杜詩的墨跡和拓片皆為草書,本節(jié)論述山谷“尚意”書風(fēng)與其草書杜詩之關(guān)系。

    山谷《書草老杜詩后與黃斌老》中介紹了自己學(xué)習(xí)草書的經(jīng)過:

    予學(xué)草書三十余年,初以周越為師,故二十年抖藪俗氣不脫。晩得蘇才翁、子美書觀之,乃得古人筆意。其后又得張長史、僧懷素、高閑墨跡,乃窺筆法之妙。*《黃庭堅全集》第三冊,第1406頁。

    山谷草書受懷素的影響最大,所謂“得蘇才翁(舜元)、子美(舜欽)書觀之”,我們知道懷素《自敘帖》首六行即為蘇舜欽(子美)補書*米芾《書史》:“懷素《自敘》真跡在蘇泌家,前一帖破碎不存,其父集賢校理舜欽自補之?!币姟吨袊鴷嬋珪返谝粌?,第767頁。,可見山谷很早便已通過蘇舜欽間接受到了懷素的影響,乃得草書之“筆意”;紹圣年間,山谷謫居涪陵見到懷素《自敘帖》墨跡后,乃得草書之“筆法”,“自此頓悟草法,下筆飛動,與元祐以前書大異”*曾敏行:《獨醒雜志》卷二,《叢書集成初編》本據(jù)《知不足齋叢書》本排印,上海:商務(wù)印書館“民國”二十六年(1937)刊本,第15頁。,草書方有了長足的進步;隨后,元符年間山谷至戎州后,見舟人蕩槳拔棹,證悟得道,乃真正成就了自家草書的面目。山谷《跋唐道人編予草稿》云:

    山谷在黔中(黔州)時,字多隨意曲折,意到筆不到。及來僰道(戎州),舟中觀長年蕩槳,群丁撥棹,乃覺少進,意之所到,輒能用筆。*《黃庭堅全集》第三冊,第1603頁。

    《跋此君軒詩》亦云:

    近時士大夫罕得古法,但弄筆左右纏繞,遂號為草書耳。不知與科斗、篆隸同法同意,數(shù)百年來,惟張長史、永州狂僧懷素及余三人悟此法耳。蘇才翁有悟處,而不能盡其宗趣,其余碌碌耳。*《黃庭堅全集》第三冊,第1604頁。

    山谷對于狂草的自信來自于藝術(shù)實踐:貶謫黔州時期尚處于“意到筆不到”的階段,遷轉(zhuǎn)至戎州后,方至“意之所到,輒能筆到”藝術(shù)成熟的境地。

    對于山谷書翰杜詩的評價,我們也要按照這一點進行評判。

    其一,山谷草書杜詩《寄賀蘭铦》*《黃庭堅書法全集》第二冊,第298~299頁。又見于《中國書法全集·黃庭堅卷》,第203~204頁。,“是為效懷素草書”*吳其貞:《書畫記》卷五《黃山谷寄賀蘭铦五言律詩一首》,《中國書畫全書》第八冊,第96頁。,據(jù)黃君先生的考證,山谷書此詩于紹圣二年(1094)左右,作于黔州(四川彭水)。從書寫的內(nèi)容來看,《宋本杜工部集》卷十一編此詩于成都詩內(nèi)*《宋本杜工部集》卷十一,第239頁。,《杜甫全集校注》卷十一系此詩于廣德二年(764)冬,為寄贈友人之詩。此詩寫二人的交往從承平之日至危難之時,從壯年樂事至白頭漂泊,總見詩人憂時慘淡之意。山谷《書睢陽事后》詩“乾坤震蕩風(fēng)塵晦,愁絕忠臣陷賊時”*《黃庭堅全集》第三冊,第1276頁。二句,即蘊含杜詩此意。從書寫體勢上看,“此作草書,線條糾結(jié)纏繞,在跌宕怪異的奔突之中,一種煩躁不安、百般無奈的情緒躍然紙上。這恰與詩作的內(nèi)容形成完美的結(jié)合”,“山谷此作堪稱以書法形式表達情感心性的一個成功典范”*《黃庭堅書法全集》第四冊,第1417~1418頁。。

    另外三帖,《秦州雜詩二十首》其一*《杜甫西郊詩卷帖(殘)》,《黃庭堅書法全集》第三冊,第574~575頁。,杜甫乾元二年作于秦州,黃君先生認為此帖元符三年(1100)書于戎州(四川宜賓),項元卞謂其“得英雄矍鑠之氣”?!抖鸥ξ鹘荚娋硖?殘)》*《杜甫西郊詩卷帖(殘)》,《黃庭堅書法全集》第三冊,第576頁。,杜甫此詩作上元元年,為其剛至成都安居草堂不久,生活較為安逸,山谷于元符三年書于戎州貶謫期間,書此或有遣愁之意?!抖鸥e李義詩帖》*《黃庭堅書法全集》第三冊,第577~581頁。,此詩大歷二年杜甫作于夔州*錢謙益:《錢注杜詩》卷七據(jù)吳若本編在“居夔州詩作”內(nèi),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第200頁?!抖鸥θWⅰ肪硎讼涤凇按髿v二年十二月末”夔州詩內(nèi)。,為友朋惜別之詩,山谷此帖亦于元符三年書于戎州,或為贈別友朋而作。

    以上三帖皆為元符三年山谷書于戎州的代表作,是其狂草風(fēng)格完全成熟以后的作品,筆勢瀏離頓挫,氣勢開張,甚得圓勁飛動、龍蛇入筆之妙。山谷《論黔州時字》云:

    元符二年三月十三日,步自張園看酴醿回,燭下試宣城諸葛方散卓,覺筆意與黔州時書李太白《白頭吟》筆力同中有異、異中有同。后百年如有別書者,乃解余語耳。張長史折釵股,顏太師屋漏法,王右軍錐畫沙、印印泥,懷素飛鳥出林、驚蛇入草,索靖銀鉤蠆尾,同是一筆,心不知手,手不知心法耳。若有心與能者爭衡,后世不朽,則與書藝工史輩同功矣。*《黃庭堅全集》第二冊,第680頁。

    山谷論述在戎州時的草書與在黔州時草書李白《白頭吟》詩有所不同:雖同是一筆,但在“用筆”上前后已經(jīng)有了差異,所謂“心不知手,手不知心”,也即是山谷“意之所到,輒能筆到”之意。以上山谷所書的三首杜詩亦可作如是觀。

    另外,值得關(guān)注的還有山谷在戎州書寫的一組“巴中十詩”,山谷《書十棕心扇因自評之》云:

    昔予大父大夫公,及外祖特進公,皆學(xué)暢整《遺教經(jīng)》及蘇靈芝《北岳碑》,字法清勁,筆意皆到,但不入俗人眼爾。數(shù)十年來,士大夫作字尚華藻而筆不實,以風(fēng)檣陣馬為痛快,以插花舞女為姿媚,殊不知古人用筆也??陀谢葑匦纳日?,念其太樸,與之藻飾,書老杜巴中十詩,頗覺驅(qū)筆成字,都不為筆所使,亦是心不知手,手不知筆,恨不及二父時耳。下筆痛快沉著,最是古人妙處,試以語今世能書人,便十年分疏不下,頓覺驅(qū)筆成字,都不由筆。*《黃庭堅全集》第三冊,第1401頁。

    《書棕扇》又云:

    余書十棕心扇,未敢謂毫發(fā)無遺恨,不幾乎“波瀾?yīng)毨铣伞闭咭?《黃庭堅全集》第三冊,第1586頁。

    同時,山谷高度贊揚過杜甫的夔州詩:

    觀杜子美到夔州后詩,韓退之自潮州還朝后文章,皆不煩繩削而自合矣。*黃庭堅:《與王觀復(fù)書》,《黃庭堅全集》第二冊,第470頁。

    杜甫夔州詩“不煩繩削而自合”,也正是山谷《大雅堂記》所說的:“子美詩妙處,乃在無意于文,夫無意而意已至?!?《黃庭堅全集》第二冊,第437頁。這與山谷在戎州所書老杜巴中(夔州)十詩時所體悟到的“驅(qū)筆成字,都不為筆所使,亦是心不知手,手不知筆”意思是相同的,與其戎州書法所能達到的“意之所到,輒能筆到”的藝術(shù)境地也是一致的。由此可見,山谷所論杜甫夔州詩,正與其所倡“尚意”書風(fēng)之旨趣若合符節(jié)。其“書老杜巴中十詩”于十棕心扇,所謂“毫發(fā)無遺恨”指能達“意”,“波瀾?yīng)毨铣伞敝浮耙狻彼尸F(xiàn)的姿態(tài),這兩句亦皆出自杜詩。山谷以波瀾頓挫的書風(fēng)表現(xiàn)杜詩沉郁頓挫的詩風(fēng),詩歌與書法,在老杜的夔州詩和山谷戎州筆法之間互相生發(fā),生機勃勃,鬼神皆驚。

    三、山谷與東坡

    從中國書法史上看,書法家書寫杜詩的情況應(yīng)該是從北宋開始的,而書法家大量以杜詩作為書寫內(nèi)容,則始于蘇軾。作為“蘇門四學(xué)士”之一的黃庭堅,其書寫杜詩無疑受到了蘇軾的直接影響*拙文《蘇軾書翰杜詩研究》(未刊)一文指出蘇軾書寫杜詩一個重要原因是受到“烏臺詩案”文字獄的影響,往往將杜詩當(dāng)作己詩書寫以贈人,同時也從杜甫博大的胸襟中得到人生的慰藉。黃庭堅也受到了“烏臺詩案”和“蘇黨”的影響,其書寫杜詩也與此有關(guān)。山谷詞《減字木蘭花·巫山縣追懷老杜》:“巫山古縣,老杜淹留情始見。撥悶題詩,千古神交世不知。(過片)云陽臺下,更值清明風(fēng)雨夜。知道愁辛,果是當(dāng)時作賦人。”(《黃庭堅全集》第一冊,第376~377頁。)明顯地體現(xiàn)出山谷從杜詩中興發(fā)感慨,拔悶遣興。正如方回評黃庭堅《戲題巫山縣用杜子美韻》:“學(xué)老杜詩當(dāng)學(xué)山谷詩,又當(dāng)知山谷所以處遷謫而浩然于去來者,非但學(xué)詩而已?!?《瀛奎律髓匯評》卷四十三,第1546頁)便是看到了這一點。,但由于自身的個性和創(chuàng)造力,山谷在向東坡學(xué)習(xí)的過程中又往往有意識地表現(xiàn)出與東坡不同的藝術(shù)主張和道路。

    陳師道《后山詩話》云:

    唐人不學(xué)杜詩,唯唐彥謙與今黃庶、謝景初學(xué)之。魯直,黃之子,謝之婿,其于二父,猶子美之于審言也。*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卷四十八,廖德明校點,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62年,第327頁。

    山谷學(xué)杜除了受到東坡的影響外,還有來自其家庭的影響*莫道才:《黃庭堅論杜甫》,《杜甫研究學(xué)刊》1997年第2期。。但毫無疑問,對山谷最重要的影響者還是東坡,主要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是學(xué)習(xí)杜甫的忠義之氣,二是通過學(xué)習(xí)“集大成”的杜詩拯救詩道之弊。其一,山谷所作《次韻伯氏寄贈蓋郎中喜學(xué)老杜詩》云:

    老杜文章擅一家,國風(fēng)純正不欹斜。帝閽悠邈開關(guān)鍵,虎穴深沉探爪牙。

    千古是非存史筆,百年忠義寄江花。潛知有意升堂實,獨報遺編校舛差。*《黃庭堅全集》第三冊,第1287頁。

    《潘子真詩話》錄山谷語:

    老杜雖在流落顛沛,未嘗不日不在本朝,故善陳時事,句律精深,超古作者,忠義之氣,感發(fā)而然。*郭紹虞:《宋詩話輯佚》上冊,北京:中華書局,1980年,第310頁。

    以上山谷對杜詩主旨的概括,顯然受到了東坡“古今詩人眾矣,而杜子美為首,豈非以其流落饑寒,終身不用,而一飯未嘗忘君也歟”*《蘇軾全集校注·蘇軾文集校注》卷十《王定國詩集敘》,張志烈等主編,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2010年,第988頁。的影響。

    其二,東坡所謂“如杜子美詩,格力天縱,奄有漢、魏、晉、宋以來風(fēng)流,后之作者,殆難復(fù)措手”*《蘇軾全集校注·蘇軾文集校注》卷六九《書唐氏六家書后》,第7892~7893頁。,又云:“故詩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韓退之,書至于顏魯公,畫至于吳道子,而古今之變,天下之能事畢矣!”*《蘇軾全集校注·蘇軾文集校注》卷七○《書吳道子畫后》,第7908~7909頁。山谷同樣贊同東坡對杜詩的高度評價,同時比東坡更加積極地倡導(dǎo)以杜為師,所謂“詩道敝而得杜子美”*《黃庭堅全集》第二冊《跋翟公巽所藏石刻》,第767頁。,意在重振當(dāng)代詩學(xué)。山谷謫居黔州、戎州時,“盡書杜子美兩川夔峽諸詩刻石”的動機即在于此。元符三年山谷在戎州作《大雅堂記》云:

    由杜子美以來,四百余年,斯文委地,文章之士隨世所能,杰出時輩,未有升子美之堂者,況室家之好耶!*《黃庭堅全集》第二冊,第437頁。

    《跋老杜詩》亦云:

    老夫今年四十五,不復(fù)能作詩,它文亦懶下筆,欲學(xué)詩,老杜足矣。*《黃庭堅全集》第四冊,第2298頁。

    欲學(xué)詩,老杜足矣!以杜甫為師,復(fù)興詩道大雅,這便是后來“江西詩派”成因之一。

    如何學(xué)習(xí)杜詩?山谷也指出了具體的路徑,這就是著名的“老杜詩字字有出處”*《黃庭堅全集》第三冊《論作詩文》,第1685頁?!岸旁姛o一字無來處”*黃庭堅《答洪駒父書》:“自作語最難,老杜作詩,退之作文,無一字無來處,蓋后人讀書少,故謂韓杜自作此語耳。”《黃庭堅全集》第二冊,第475頁。的論斷,同時強調(diào)學(xué)習(xí)老杜句法:“但熟觀杜子美到夔州后古、律詩,便得句法。簡易而大巧出焉,平淡如山高水深,似欲不可企及,文章成就,更無斧鑿痕,乃為佳作耳?!?《黃庭堅全集》第二冊《與王觀復(fù)書》,第471頁。除了自己身體力行外*方東樹《昭昧詹言》卷二十:“欲知黃詩,須先知杜;真能知杜,則知黃矣。” 汪紹楹校點,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61年,第450頁。,山谷教導(dǎo)他人學(xué)詩也是如此,《跋高子勉詩》云:“高子勉作詩,以杜子美為標準,用一事如軍中之令,置一字如關(guān)門之鍵,而充之以博學(xué),行之以溫恭,天下士也?!?《黃庭堅全集》第二冊,第669頁。即就詩中用事與句中用字而言的。

    不過,在學(xué)杜過程中山谷與東坡也有不同:他晚年對于杜甫夔州詩情有獨鐘,極大發(fā)明了杜甫夔州詩的美學(xué)內(nèi)涵。山谷《刻杜子美巴蜀詩序》云:

    呂鳳子《中國畫法研究》云:

    凡屬表示愉快感情的線條,無論其狀是方、圓、粗、細,其跡是燥、濕、濃、淡,總是一往流利,不作頓挫,轉(zhuǎn)折也是不露圭角的。凡屬表示不愉快感情的線條,就一往停頓,呈現(xiàn)一種艱澀狀態(tài),停頓過甚的就顯示焦灼和憂郁感。有時縱筆如“風(fēng)趨電疾”,如“兔起鶻落”,縱橫揮斫,鋒芒畢露,就構(gòu)成表示某種激情或熱愛、或絕忿的線條。不過,這種抒寫強烈情緒的線條,在過去名跡中是不多見的。原因是過去作者雖喜講氣勢,但總要保持傳統(tǒng)的雍穆作風(fēng)和寬宏氣度。所以狀如“劍拔弩張”的線條且常被一些士大夫畫家所深惡痛絕,而外柔內(nèi)勁所謂“純綿裹鐵”或“綿里針”的圓線條,就從最初模仿刀畫起一直到現(xiàn)在都被認為是中國畫的主要線條了。*呂鳳子:《中國畫法研究》,上海:上海人民美術(shù)出版社,1965年,第4頁。

    “綿里裹鐵”,出自元代趙孟頫《松雪齋論書》:“或者議坡公書太肥,而公卻自云:‘短長肥瘦各有度,玉環(huán)飛燕誰敢憎?’又云:‘余書如綿裹鐵?!嘤^此帖瀟灑縱橫,雖肥而無墨豬之狀,外柔內(nèi)剛,真所謂綿裹鐵也。”*《歷代書法論文選續(xù)編》,崔爾平編,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2007年,第178頁。特指東坡書法的總體風(fēng)格。山谷則變張旭、懷素草書線條的圓轉(zhuǎn)為頓挫,開合動蕩,沉重痛快,與以“綿里裹鐵”、從容優(yōu)游為特征的東坡書法風(fēng)格大不相同。這從蘇、黃二人的杜詩書寫來看,區(qū)分是十分明顯的。胡小石《中國書學(xué)史》云“黃山谷庭堅,東坡門人也,而詩書皆避東坡所取之途,別立一徑”*胡小石:《中國書學(xué)史》,游壽整理,北京:中央文史出版社,2014年,第249頁。,可謂的論。

    四、結(jié) 語

    在中國書法史和杜詩接受史上,蘇軾和黃庭堅是中國書法家書寫杜詩的開拓者和引領(lǐng)者。二人所處的年代,正是杜集“祖本”生成的階段,從這個意義上說,他們書寫杜詩的相關(guān)文獻對于今天我們??倍旁姛o疑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從書寫杜詩的動機來看,均與蘇、黃二人相似的政治遭遇和力倡“尚意”書風(fēng)有直接的關(guān)系。山谷在受到東坡影響的同時,由于自身的氣質(zhì)和強烈的創(chuàng)新意識,在書寫杜詩上表現(xiàn)出與東坡迥乎不同的風(fēng)格。尤其是在“尚意”方面,其“意之所到,輒能筆到”的“筆法”,往往與杜詩“不煩繩削而自合”“無意而意已至”相一致的。這是以往學(xué)術(shù)界研究山谷“尚意”書風(fēng)時很少注意到的。

    山谷《題韓忠獻詩杜正獻草書》:“杜子美一生窮餓,作詩數(shù)千篇,與日月爭光。永州僧懷素學(xué)草書,坐臥想成,筆畫三十年,無完衣被,乃得自名一家。”*《黃庭堅全集》第二冊,第662頁。山谷書學(xué)宗懷素,詩學(xué)宗杜甫,在對杜甫的夔州詩推崇備至的同時,以頓挫的狂草筆法進行揮翰,用書法線條這一藝術(shù)形式使“沉郁頓挫”的杜詩風(fēng)神躍然紙上,表現(xiàn)了杜甫夔州詩內(nèi)在的極大張力。后世對于杜甫夔州詩的重視,與此是有一定關(guān)聯(lián)的。

    總之,黃庭堅“尚意”不僅表現(xiàn)在其書學(xué)上,也表現(xiàn)在其詩學(xué)觀念上,二者是共同作用于山谷的書翰杜詩上的。因此,只有將兩者合起來,關(guān)照周詳,才能比較完整地把握黃庭堅的詩學(xué)和書學(xué)觀念。

    猜你喜歡
    夔州杜詩黃庭堅
    夜讀(一)
    夔州精神與杜詩本色
    杜甫詠諸葛亮詩略論
    參花(上)(2019年10期)2019-10-07 12:25:10
    黃山
    唐五代時期夔州軍事初探
    江漢論壇(2017年12期)2018-01-25 13:22:40
    篆刻杜詩記
    藝品(2017年4期)2017-11-06 03:48:52
    黃庭堅書論(上)
    丹青少年(2017年4期)2017-02-06 03:08:37
    黃庭堅論書85則(中)
    丹青少年(2017年5期)2017-02-06 03:03:58
    清初杜詩研究二題——錢謙益《解悶》詩箋與仇兆鰲“四句分截”說
    黃庭堅一夜三點燈
    九龙县| 陆丰市| 中西区| 河南省| 河北省| 鹤山市| 措勤县| 新沂市| 兴城市| 阜阳市| 富源县| 扎鲁特旗| 乌苏市| 宁晋县| 新营市| 鄄城县| 灵川县| 察雅县| 高阳县| 祁东县| 德钦县| 鄂尔多斯市| 仁怀市| 鞍山市| 霍山县| 黔江区| 桃园县| 射洪县| 海林市| 旺苍县| 友谊县| 游戏| 南木林县| 修武县| 清河县| 安平县| 驻马店市| 潜江市| 开化县| 弥渡县| 梁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