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圓方 宋養(yǎng)林
摘 要:如今,鋼琴學習者越來越多,其中很多都是具有一定技術(shù)功底的鋼琴學習者,但是能彈好鋼琴的人卻少之又少,其原因在于學習者對鋼琴的認知還存在一定的誤區(qū)。本文從鋼琴的歷史、構(gòu)造以及中國古代音樂思想等方面出發(fā),意圖使鋼琴學習者了解鋼琴,從而彈好鋼琴。
關(guān)鍵詞:鋼琴;歷史;中國;音樂思想
1 認識鋼琴
擊弦鍵琴(大鍵琴)和撥弦鍵琴(羽管琴)都被認為是鋼琴的前身即古鋼琴,兩者的缺點是不能根據(jù)力度的變化來改變音的強弱。
古鋼琴在傳入中國后(萬歷二十八年,1600年12月20日,明朝中后期),被中國人稱作七十二弦琴、鐵弦琴(敲擊琴弦發(fā)出音響)、西琴、雅琴,前兩者的名稱是由構(gòu)造得名,西琴則是其傳入的地名,而雅琴則是當時中國人對此樂器的看法,雅字具有高雅、文雅等意。中國古琴有許多名稱,雅琴也是古琴的名稱之一,從明朝中后期古琴學派、虞山派創(chuàng)始人嚴天池(1547—1625)“清微淡遠”的音樂風格來看,琴起著道德教化、修身養(yǎng)性的功能,將古鋼琴起名為雅琴,說明當時的人們認為古鋼琴和古琴對人的影響是類似的。
羅密歐·克里斯多佛利(Bartolomeo· Christofori,1655—1731)在1709年發(fā)明了鋼琴。新構(gòu)造的鋼琴最初命名為“Gravecembalo col piano e forte” (意為帶有音強變化的古鍵琴),后來簡略為“Piano forte”(意為強和弱),即“弱—強”琴,意為這種樂器可以表現(xiàn)出音與音之間的強弱。
近現(xiàn)代弱強琴傳入中國之后,一些歐洲商行為了把琴銷售出去,便宣傳說琴里面的材料是鋼制成的,所以會這樣重。從此,弱強琴便有了鋼琴的俗稱,然而事實并非如此,以立式鋼琴為例:一架立式鋼琴有8000多個零件,按照主要構(gòu)成,分為外殼、鍵盤、弦槌、擊弦機、琴弦(合金材料)、音板、鑄鐵板(支撐固定琴弦)、琴背框架(保證鋼琴受力的穩(wěn)定)、踏板(金屬),從此可以看出鋼琴構(gòu)成材料大部分都是木料(約為80%),所謂“鋼”,也就是琴的銅弦,只占了極少部分。近現(xiàn)代的這種稱呼導致大多數(shù)人們對鋼琴產(chǎn)生誤解,以為真是用鋼做成,導致砸琴者大有人在,我們應該把鋼琴稱為弱強琴,即在彈琴時應當注意弱強之間的對比。
2 琴即心
從中國古代音樂類型來看,分為西周的雅樂(感化人心)、春秋時期鄭衛(wèi)之音(喜怒哀樂發(fā)自人心)、“心平德和”《左傳》(改變?nèi)诵模`嵭l(wèi)之音的出現(xiàn)加速了禮樂崩壞,音樂轉(zhuǎn)變?yōu)閵蕵返墓ぞ撸魳返陌l(fā)展比以前更加快速,具體表現(xiàn)在技巧、理論、表演等方面。
琴是古代人表達音樂的主要工具,古人認為心正則琴聲正,琴能修身養(yǎng)性,如蔡邕在《琴操》中寫道:“首昔伏羲氏做琴,所以御邪避,防心淫,以修身理性,反其天真也?!憋翟凇肚儋x》中說道:“余少好音聲,長而玩之。以為物有盛衰,而此無變;滋味有厭,而此不倦。可以導養(yǎng)神氣,宣和情志?!本C合來看,古代的音樂思想認為“樂“發(fā)自人心,可以感化人心、修身正心。
從西方各個演奏家的來看,為什么他們彈奏的作品如此深入人心?因為他們自己變成了作者,用自己的心來演奏(發(fā)自內(nèi)心),引起了聽眾的共鳴(感化人心)。積極向上的音樂使聽眾內(nèi)心樂觀;悲傷不屈服的音樂使聽眾內(nèi)心堅強;歡快活潑的音樂讓聽眾內(nèi)心愉悅,能讓傾聽者從當前生活中的不如意中解脫出來。這就是好的音樂能改變?nèi)诵?,使人向善的原因(修身正心)?/p>
那么如何彈好鋼琴呢?首先在思想上,我們應認為琴不是物體,而是我們最珍愛的人,是一個有呼吸的、脆弱敏感的人。彈琴時,我們應仔細傾聽鋼琴訴說的每一個音,如果只是發(fā)出自己的意見,而不去傾聽,那么便如機器一般,奏出的旋律也是毫無生氣的。只彈不聽的人不是演奏者,而是音符的搬運工。用心交流,去琢磨、傾聽,這樣才能逐漸達到演奏的境界。彈琴不是敷衍了事,其目的是在某首作品中使作者的作曲意圖和我們當前的認知融為一體,并與我們的心境產(chǎn)生共鳴。彈琴也是抒發(fā)心緒的過程(喜怒哀樂發(fā)自人心),我們與鋼琴、作者合為一體之后,才能與別的聽眾交流、產(chǎn)生共鳴。不論演奏什么作品,都應該以好聽為目的,我們發(fā)出的每一個音都要保證它是內(nèi)心情感的抒發(fā),這樣才能進一步感化別人,修身正心。
3 結(jié)語
本文從鋼琴的歷史、構(gòu)造以及中國古代音樂思想等方面討論了怎么彈好鋼琴。不論演奏什么樂器,我們都應該用心彈奏,感動自己,然后再感動別人,學習音樂的目的是為了快樂,樂即“樂”(lè)也(夫樂者,樂也,人情之所必不免也。故人不能無樂?!盾髯印氛摗罚M總€人都能彈出自己心中的音樂,而不是照譜就搬,做到樂從心出、感化人心、修身正心。
參考文獻:
[1] 趙曉生.鋼琴演奏之道[M].湖南教育出版社,1991.
[2] 約瑟夫·迦特(匈).鋼琴演奏技巧[M].姜長斌,譯.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0.
[3] 楊洪冰.中國鋼琴音樂藝術(shù)[M].清華大學出版社,2012.
[4] 范文瀾.中國近代史[M].人民出版社,1947.
[5] 吳祖強.曲式與作品分析(修訂版)[M].人民音樂出版社,2006.
作者簡介:宋圓方(1990—),男,陜西西安人,教育碩士,二級音樂教師,研究方向:音樂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