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從我國高等教育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型人才要求出發(fā),響應高校教育教學改革的號召,力圖探索如何應用微格教學系統(tǒng)來適應新時代高校教育改革的新要求,從高校聲樂集體課的教學改革角度入手,積極探討如何應用微格教學來培養(yǎng)聲樂集體課中學生的實踐能力,針對微格聲樂教學現狀探索如何對微格聲樂教學進行優(yōu)化,以及對微格教學手段應用在聲樂集體課中的推廣提出自己的建議。
關鍵詞:微格教學;聲樂集體課;優(yōu)化
1 微格教學的優(yōu)化是適應高校教育改革新要求
微格教學始于1960年,產生于斯坦福大學,它具有微小、可控的教學特點,它的教學過程中分析、反饋的環(huán)節(jié)突出,有利于學生精準地發(fā)現自己的教學優(yōu)缺點,從而更加精煉自己的教學語言,提高教學能力。1980年微格教學被我國引進并結合我國的教育實際進行改革和發(fā)展,最初在北京教育學院進行了實踐,并對微格教學體系展開了研究。從微格教學體系被引進至今,已有30多年,它的優(yōu)點得到了教育界的充分肯定。在高校教育改革中,微格教學可以應用到很多非師范類專業(yè)學生的培養(yǎng)中來,它對學生專業(yè)技能的培養(yǎng)以及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同樣有著強大優(yōu)勢。以我們音樂教育為例,音樂專業(yè)的學生可以利用“微格課堂”的技術手段來提高自己的技術能力,微格課堂由微格教室、展示教室、觀察教室等組成,在微格教學的過程中,可以與觀察室相互對話,這種實時互動使學生在聲樂課的學習過程中可以實時觀測到自己的學習狀況,不斷改進從而使聲樂學習更加有效。
目前,我國高等教育的迫切要求是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型人才,利用微格教學來適應新時代高校教育改革的新要求勢在必行。本文從此目的出發(fā),從高校聲樂集體課的教學改革角度入手,積極探討如何將微格教學應用到聲樂集體課,如何對微格教學進行優(yōu)化,以及對微格教學手段在聲樂集體課的推廣提出自己的建議。
2 高校聲樂集體課現狀
聲樂課程是高校音樂專業(yè)學生的必修課,然而隨著高校生源的逐年增加,傳統(tǒng)“一對一”的教學模式已經不能滿足現階段教學要求,聲樂集體課在這種環(huán)境下應運而生,有效緩解了教學師資不足現象,成為一定時期內主要的授課手段之一。
雖然聲樂集體課提高了教學效率,但是在教學質量上存在短板。其一,存在重量不重質的缺點。聲樂集體課的授課方式是由一名專業(yè)的聲樂教師指導學生集體練聲,然后利用所剩無幾的時間進行個別點評。目前參與高校聲樂集體課的人數在20~30人,甚至更多,因此,如果在聲樂集體課中依然使用陳舊的教學方式,容易導致質與量的不平衡。其二,缺乏針對性,這也是集體課的“硬傷”。聲樂教學需要突出因材施教原則,訓練學生的手段不能千篇一律,集體課教學只強調集體訓練,沒有足夠的時間進行個別點評。其三,缺乏實踐性培養(yǎng)。聲樂課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學生的聲樂學習最終需要通過具體的實踐活動來展示,聲樂集體課的局限性使得學生表演實踐的機會較少。
3 微格教學在聲樂集體課中的應用現狀及優(yōu)化
微格教學進入我國30多年以來,在不斷地完善以適應不同學科的要求。各地的學者也充分結合本地的實際狀況,逐步形成了具有本學科特色的微格教學方法?!奥晿肺⒏窠虒W”方法解決了集體課中實踐性不強、針對性不強的問題。聲樂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結合學生實際情況進行聲樂實踐教學,在微格教學中以個體為教學對象,號召其他學生一起研討某個學生出現的問題,接著由老師點評,學生再進行針對性的練習,從而使學生既學習發(fā)現問題的方法,又學習解決問題的方法。
目前,微格教學雖然在聲樂集體課中得到肯定,但也存在一些新的問題。其一,微格教學內容較為單一。微格教學最初的產生是針對學生的教學能力來培養(yǎng)的,更注重教學手段,在聲樂教學中,需要教師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來增強微格教學內容的趣味性。其二,微格教學格局單一。微格教學局限在微格教室、展示教室、觀察教室等實踐場所,在網絡技術發(fā)達的今天,顯得有些落后和陳舊,如果與網絡中心的相關技術結合,從有形到無形,擴展空間,使得教學過程得到更多的展示空間,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更加認真投入聲樂學習。其三,雖然微格教學在教學改革中應用很久,但實際推廣力度還不足。根據近幾年的考察及調查報告,微格教學在高校音樂學院中普及力度并不夠,很多院系由于經費限制,依然處在理論階段,在硬件建設上還比較陳舊或者沒有規(guī)范建設,這點需要學校大力支持并進行建設和優(yōu)化。其四,微格教學管理隊伍不穩(wěn)定。通過對幾所高校的教學狀況進行調查研究,微格教學現階段由教務部門排課、督促以及檢查教學任務完成情況,沒有固定、專業(yè)的微格教學教師來上課。另外,管理起來針對性較差,針對音樂教學的微格教學手段,還需要穩(wěn)定的管理隊伍和一套完整的教學計劃作為支持,來保證微格教學手段在聲樂教學中的效果,同時需要對教師進行微格教學培訓,以提高教師運用微格教學的技術能力。
4 微格教學在聲樂集體課中的推廣
微格教學目前推廣力度仍然需要加大。首先,作為一名高校教師,推進教育教學改革是我們的責任,應該多呼吁多建議,提高教育部門的重視。其次,具體從課程角度來講,微格教學實踐課結束之后,教學老師可以組織學生互評和進行優(yōu)秀案例推舉,選出教學能力優(yōu)秀的學生,并對其授課過程進行錄像,或者選取聲樂學習中成績提高較快的學生學習的錄像片段,通過優(yōu)化之后的微格教室發(fā)布到網絡上,為師生提供觀摩學習材料,這種推廣更具傳播力度,而且能促進學生積極參與學習和體驗,在觀摩和體驗中提高自己的聲樂技能和實踐能力。再次,加強硬件建設,呼吁加大微格設備的投資力度,建設高效先進的微格教學系統(tǒng)。最后,教學上完善監(jiān)督管理體系,使得推廣更加有價值和意義。
參考文獻:
[1] 黃仲佶.高校教師教學技能提高的有效途徑[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06(3).
[2] 李宗穎,江玲.智能微格教學系統(tǒng)的構建[J].中國醫(yī)學教育技術,2006,20(2).
作者簡介:惠芳(1981—),女,江蘇邳州人,碩士,副教授,主要從事聲樂教學與理論研究。